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 第129章 先下手为强

第129章 先下手为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现在这个时机刚刚好,早了,他们之间并不熟悉,贸然行动,会让她觉得自己不知轻重,或者以为自己要利用她。

晚了,自己后宫佳丽三千,她定然不愿插足,没有哪个女子愿意心甘情愿的分享自己的男人。

这两个月以来,女帝助他许多,无论是对付李嗣源还是重建中书省,她都费了不少力气。

她不是普通的女子,更非那些世家女子,她心里装着天下。

十几年的王侯生涯,让一个闺阁少女变成了冷血王侯,刀光剑影,阴谋诡计,让她的心变得刚硬,所以,寻常追求女子的方法在她身上不管用。

可在心怀天下的同时,她也有着少女的梦,希望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女帝凌厉的眸子变得温和,柔声道,“你真的是这样想的?”

苏铭点点头,双手搭在她的肩上,“嗯,我不想委屈你,无法现在给你名分,但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意,我们一起努力,不单单是为了我们自己,就为了这个世道能少死一点人。”

看着他温润平和的眸子和凝重的神色,女帝轻轻叹气,把他的手从肩上拿下,反手握住,露出一道浅笑,”好,我们一起努力。”

苏铭也散开手指,两人十指相扣,握的很紧。

一时间,沉默无言,旖旎的的气息在大殿中弥漫。

他顺势将女帝揽在怀中,抱着她一起坐下,“你说的不错,李嗣源确实有想法。他这招,叫以退为进。”

他一说,女帝便懂了,她心中暗道,果然,还是他厉害,一眼就看出了李嗣源的想法。自己跟李嗣源打了不少交道,也不太清楚这个人的想法。

女帝美眸里眼波流转,呵气如兰,“话虽如此,但这样一来,他在朝堂上退让,岂不是让手下的人寒心?”

“寒心?那你可就想多了。”苏铭淡淡一笑,松开她的手,放在掌心把玩着,纤细的手指,如同葱白一样,修长滑嫩,骨肉匀称。

女帝强忍着羞意,挤出一道娇软甜腻的声音,“哦?”

“朝堂上,除了三司使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之外,其余的大臣,李嗣源都不放在心上,就算是他们的官全丢了,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皮。”

“任圜和安重诲是他的左右臂,都是当世大才,即便是离开朝堂回到河东,也能帮他将河东治理的很好。”

“剩下的官员都不过是他用来壮大声势,招旗呐喊的棋子,损失了多少他也不心疼,本来他的基本盘就不在朝堂,而是在河东。”

“他支持科举,向外界表明了退让的态度,所以,接下来我也不能太针对他,不然的话,各地的节度使必然惊醒。万一他们联合起来,断了朝廷的漕运和钱粮,这区区河洛之地可养不起偌大的朝廷。”

闻言,女帝嘴角轻扬,如樱桃般的红唇开合,“你这是要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苏铭笑了笑,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也,于我而言,一动不如一静,先把洛阳周边捏在手里,再慢慢整合朝堂势力,将势力慢慢延伸至梁国旧地。”

“梁国之人天生排斥晋国,双方打了几十年的仗,仇恨没那么容易化解。这也是我最容易插手的地方。等到我把洛阳和汴梁连通,到那时候,整盘棋才算是盘活了。”

不知不觉,女帝昂着头,看着他脸上飞扬的神采,竟然痴了,她缓缓将头靠在苏铭胸前,感受着他宽厚壮实的胸膛,心中莫名的平静。

苏铭揽着她,温香软玉在怀,同样不说话。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他的时间,不多了。

算算日子,大舅哥李茂贞差不多要从十二峒出来了,到时候,龙泉宝藏开启,那时候大幕掀起,风云聚会。

他必须尽快发展“自己人”,扩充实力,但他又不可能揭穿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只能走夫人路线了。

无论是女帝,还是耶律质舞都是不可多得的助力,两人的武功都是大天位,女帝还有一个武力值仅在不良帅之下的哥哥。

如果把他们绑上船,届时,就算是真的李星云出现,他众叛亲离,也不是无人可用。

而且,重现人世的李星云会是什么想法还不清楚,不过以他的性子,恐怕还是得袁天罡逼着,他才肯干!

说不定就像是他当初找的借口一样,用姬如雪威胁。

……

李嗣源在朝堂上表态,支持天子举行科举,这一举动代表着晋王党的退让,没有他们的掣肘,科举的准备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

为了科举考试,岐王上奏,主动把自己的府邸让出来作为科考场地,此举动深得朝野上下赞赏。

而晋王也不甘示弱,也同样上奏。

岐王府和晋王府是洛阳最大的两座王府,占地极广,可以供数千名士子考试,同时,朝廷拆除了部分民居,加班加点建立了一个大型临时考场。

可以说,现在朝堂上下都在推动此事。

很快,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宜出行,祭祀,祈福。

已是开春时节,日光正暖,天朗气清。

考场外人声鼎沸,一个个士子拎着考篮,排着长长的队伍,士兵们把守大门,检查士子的衣衫,看是否有无夹带等等,从辰时到未时方才检查完。

虽然有士子直呼有辱斯文,当场弃考,但大多数人还是留下来排队等候。

一应的考试细节,朝廷早就张贴了官榜,写的非常清楚,这是苏铭按照记忆中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改的。

考试开始,士兵发放试卷,一刻钟后,考试正式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时辰后,考试结束,考生离场,由士兵收取考卷,封存,送入皇宫大院。

放在外面,谁也不放心,索性朝廷直接把审卷子的地方放在皇宫之内,再由禁军日夜把守。

这次考试,不誊卷,不糊名,只是初试,试题也很简单,筛选了一大批仅仅只认得字背的下圣人文章的人之后,剩下的才是真正参加此次科举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