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 第112章 世家大族送女

第112章 世家大族送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这句话,倒是让女帝感到疑惑,她看了苏铭一眼,仿佛在询问。

苏铭淡淡一笑,解释道,“世家大族的力量被李嗣源清扫,早已无法在朝堂上立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早已不是大唐开国时期的门阀大族。”

“没有钱粮和地盘,他们也只是寻常诗书传家的大族罢了,各地节度使兵锋不断,他们这些门阀大族哪有左右逢源的资格,要么分歧争锋,当一方节度使,土皇帝,要么被节度使们当成肥羊宰。”

“从安史之乱到现在两百多年了,雄厚的底蕴在这绵延百多年的战争中消磨殆尽,他们也只剩下诗书而已。”

“他们,撼动不了朝廷,更动摇不了朕的决心。唯一能插手的地方,便是选秀。”

苏铭寥寥几语,便把这些世家大族的底细扒的一干二净,此时的女帝看着他侃侃而谈,自信超然的风采,清丽的眸子满是崇敬与柔软。

权利,是男人的春药,而掌控权利的男人,对女人一样是春药。

女帝是王侯之尊,但她也是女子,女子慕强,这是根植在骨子血液中的天性,昔日三国争霸,她尚不服输。

而今,面对苏铭,她,沦陷了、

如果说,真李星云让她喜欢,是因为李星云对她的救命之恩和对姬如雪从一而终的爱,那苏铭表现出来的天子之道,便是对她的征服。

很快,女帝便收敛心绪,将一切埋藏在心底,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你是说,他们会将女子送入后宫?”

“不错,以前,朕还担心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不把朕放在眼里,现在朝廷要重开科举,遴选官员,这是天下有才之士的机会,也是他们的机会。

世家大族虽是诗书传家,底蕴深厚,但他们的族人也只有那么一点,面对数量巨多的寒门子弟,他们的优势也仅限于此了。

假以时日,有源源不断的寒门弟子涌入朝堂,他们这些世家大族还能安稳的占据朝堂吗?

这世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世家大族的眼界,传承虽强,但寒门中亦有贵子,而朕的科举,可不会只考四书五经。”说完,苏铭还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

宋朝之所以敢以文御武,便是因为底层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做官,比起兵锋,苏铭自问比不上那些节度使。

现在,他只能另辟蹊径,先改革朝廷体制,将朝廷核心的地方掌控,再一步步整兵备战。

当然,这是以后的路,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保,不仅是给天下诸侯百姓看,更是给袁天罡看。

虽然当了天子,但苏铭不会忘记,假的终究是假的,想要变成真的,那他就必须通过袁天罡的考验,让他看到真正复兴大唐的希望,让他明白,李星云,根本靠不住,能光复大唐的,只有他。

其中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杀掉李星云,没了李星云,他只能依靠自己。

但这条路,注定走不通,袁天罡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留给苏铭的,只有另一条路,展现自己的价值,袁天罡为了复兴大唐,做了许多尝试,但臣终究是臣,李唐的许多皇帝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色,就算是袁天罡智计百出,奈何那些烂泥根本不听话,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而他自从出道以来,袁天罡可从未给他任何建议,除了他一身血脉和李星云的身份之外,朝廷能有如今的局面,都是他一点一滴慢慢建立。

但是,这也许还不够,还不足以让袁天罡回心转意。

从另一方面而言,他也要做好跟袁天罡翻脸的准备,每天就算是政务再忙,苏铭也从未停止练功。

直至今日,他的功力已经到达大天位巅峰,更练了先天罡气,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和小李飞刀,即便是李嗣源,也不是他的对手。

可以说,他现在的战力,称得上是一人之下,除了袁天罡,他谁都不虚,但,袁天罡的态度谁也说不准,谁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到底会不会对付自己。

只不过,有些东西,急也急不来,他只能慢慢准备,等待时机。

……

房间内,各家子弟争论不休,到现在都没能说出个所以然。

有人要煽动士子,逼迫朝廷让步,刚提出就被否了,能煽动,是因为有利益在,朝廷的改革,明显是给广大士子更公平的待遇。

虽说这次科举还未开始,但朝廷的声誉却是在慢慢变好,连带着皇帝都有了明君的美称。

那些士子好歹也是读书人,岂是这么容易被煽动?

也有人提出能不能通过渠道,提前获得考题,他们好提前准备,这一点倒是让大家赞同,如果可能,他们也愿意提前准备。

但是唯独没有哪个想要和那些科举士子公平竞争,高门士族,走了这么多年的捷径了,和那些士子公平竞争,在他们看来这是对自己的侮辱。

身为五姓七望的大族子弟,他们传承的血脉,让他们面对那些底层寒士有着天然的优越感,即便门阀大族声势衰败,但骨子里的东西,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

“不若,我们传信家族,让族老们派家中女郎参与后宫选秀?”冷不丁有人冒出这么一句话。

顿时,大家沉默了,也心动了。

朝廷的科举改革,不仅给寒门士子带来了公平,更改了科举的内容,不仅仅之局限于四书五经,儒家经文,更涉及,水利,农事,算术,律法等等科目。

科举内容的改革,早在朝廷要宣布科举的时候就放出了风声,时间很短,就算是他们家族中有传承,但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如果无法在朝堂上立足,他们根本扛不住底层寒门小族的冲击,比起科举,送女,无疑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嫁女嘛,不寒颤,更别说还是嫁给皇帝。

原本,朝廷选秀女,对他们这些高门大姓就有拉拢之意,现在顺水推舟,一箭双雕,岂不是正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