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 第108章 先斩老东家

第108章 先斩老东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在升任中书省左侍郎之后,李存礼在中书省中权利更大,岐王一系的官员不再排斥他,使得他在中书省里更加如鱼得水,办事效率更高。

同时,在朝堂上,李存礼已经在明面上和李嗣源撕破了脸皮,即便是岐王在明面上也没有对李嗣源如此不客气,此举无疑是坐实了他的投靠之名。

令群臣心中惊惧不已,他们没想到,不仅岐王投靠了天子,就连昔日晋王的心腹薛王都投靠了天子,短短一年之内,天子已经在朝堂立稳了脚跟,已经能与李嗣源分庭抗礼。

想到天子初登基之时,手上无一人可用,在朝堂独木难支的场景,百官心中更是震撼莫名,天子,实在是深不可测!

李存礼身份的坦白,让朝局发生了新的变动。

无论是岐王党还是晋王党都产生了细微的变化,薛王的倒戈,令晋王党军心涣散,底层的官员惶惶莫名,中层官员尚能沉住气,但高层官员却是坐不住了。

在消息传出之后,他们更是齐上晋王府,要商量对策。

但晋王府大门紧闭,李嗣源,谁也不见!包括任圜与安重诲这两个知情人士。做戏,就要做全套,李嗣源相信,天子绝不会放过这次整顿朝堂的机会,李存礼在他手中是刀,在天子手上一样是刀。

这无关身份地位,只因时局如此。

果然,如他所料一般,李存礼升任中书省左侍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弹劾李嗣源所在一系的官员,他的矛头尽数对准了吏部。

上岸第一剑,先斩老东家。

李存礼并非是无故放矢,而是在掌握了大量确凿证据之后在动手,之所以不对其他部门开刀,是因为吏部关乎苏铭接下来的科举大计,如果被李嗣源干扰,恐怕好事也变成了坏事,必须得有可靠的官员主持,才能尽量保证这次科举不会成为笑话。

天子诏令既出,传遍中原,来自天南海北的士子读书人陆续朝洛阳赶来,这是读书人的一场盛宴,虽然不能保证能科筛选出真正的经世之才,但好歹也能先把朝廷的制度完善,将那些尸餐素位的官员换掉。

此举更是让李存礼被晋王一系的官员敌视,一连数天,李嗣源上朝的时候都是面色阴沉,一语不发,似乎对李存礼很是忌惮,仿佛他手上掌握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令他不敢轻举妄动。

李嗣源都没冒头,他手下的官员更不敢自作主张,毕竟朝堂上像杜子明那样的愣头青实在是太少了,现在他还在边境之地做徭役,恐怕这辈子都没法回到洛阳。

前车之鉴在此,在李嗣源没表明本意之前,下面的官员不敢妄加揣测他的心思,如果猜对了还好,要是猜错了……

一时间,李存礼在朝堂上大肆弹劾礼部官员,李嗣源手下的官员愣是没敢反击,只能一味的招架,但他不是闻风弹劾,而是有真凭实据在手。

在铁证如山面前,再犀利的言辞也显得苍白无力。

更何况,李存礼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还站着岐王和天子,本来李存礼背叛已经让他们人心浮动,现在晋王又不表态,任凭他们弹劾。

这让百官更摸不着头脑,晋王到底是怎么了?

短短几天的时间,吏部被肃清了一大批官员,中书省的官员下放吏部,直接空降,自成一系,虽说没有完全掌控吏部,但也有了不少的话语权。

而且,吏部之中,并不都是李嗣源的人,其中更多的是李存勖时期遗留的官员,算是李存勖的死忠,但也不跟李嗣源作对,这些人在朝堂算是中立一派。

在吏部被清洗之后,中书省很快就下达了指令,要求吏部准备科举事宜,其中就包括改革科举之事。

科举考试现如今已经无法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通道,因为制度不完善,导致科举一途,徇私舞弊之事屡见不鲜,真正有才之士无法进入朝堂。

科举之道真正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从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后世。

所以,想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科举就必须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徇私舞弊,这世上,不可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但可以通过严密的制度,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徇私舞弊的几率。

糊名誊抄,临时委派主考官,严禁审卷官员与外界接触,搜身……等等一系列想法被苏铭罗列而出,放到了中书省案头。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内容改革,科举之道可以笼络天下民心,但苏铭绝不会让科举成为儒家的一言堂。

不能在科举之道上独占鳌头,将儒家士子分流也是重中之重。

这也是一个让诸子百家重新出现的契机,任何时候,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儒家之所以在后来变得死气沉沉,无法推陈出新,是因为没有对手。

唯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行其道的情况再也不可能发生,大一统制度之下,即便天下分裂,也不过短暂几十年,分分合合,最终还是会一统。

这件事,苏铭当然不会这么早提出,贸然变动,不是好事,而且科举绵延了这么久,天下士人已经熟悉过往的内容,直接改动,不是好事。

但是,科举内容不能动,不代表苏铭不能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科举,不只是有文举,还有武举。

相比于文举,武举不受重视,为人所忽视,天下战乱已久,总有士子投笔从戎,钻研兵事,苏铭不求能选出韩信李靖那样的不败战神,但筛选出一些中低层军官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朝廷有国子监,却没有武人进学之地,这就导致了皇帝与下面的将士军官离心离德,顶头的将军大帅一反,下面的士兵军官只能盲从,没有选择的余地。

所以说,改革制度,重视武举,是苏铭接下来要办的事。

至于,选秀之事,有礼部和户部操持,再加上岐王盯着,苏铭倒也没什么好担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