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 第101章 真是个傻孩子

第101章 真是个傻孩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李存礼可以接受李克用死在袁天罡手上,但无法接受李克用是被李嗣源杀死,还是死于李嗣源这样的阴险背叛。

再怎么说,李克用也是晋王,是他们的义父,父子人伦,李嗣源怎么下得了手。

这年头,当吕布的可没好下场。

李存礼知道岐王没必要骗他,现在他们都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没必要用这样的伎俩,而且看天子的表情,显然对此事也知情。

女帝见到李存礼失态的神色,方知自己失言,她没想到苏铭居然没把这件事告诉李存礼。

苏铭没有在意,而是举起茶杯,沉声道,“薛王,节哀。”

李存礼叹了一口气,饮了一口茶,刚刚喝起来回甘的茶水此时在口中竟是如此苦涩,难以入喉,“陛下,对于义父之死,我并不意外。”

“当初。义父决定去见袁天罡的时候就事先准备好了后事,可我没想到杀他的不是袁天罡,居然是李嗣源。”即便知道那时候李嗣源背后站着袁天罡,但李存礼心中依旧觉得有一股气堵着。

如果说李克用死在袁天罡手上,那他也不说什么,毕竟这世上论武功,没有人能杀得了袁天罡。

这种情绪,就像是两军堂堂正正对垒,双方势力悬殊,一方抱着必死的决心应战,却在临战之时遭到身边之人背叛,无法死得其所。

他相信义父一定是死不瞑目,很不甘心吧。

堂堂晋王,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没死在袁天罡这样的人手上,居然死在了小人之手,这是何等的憋屈。

这时候,女帝问道,“薛王,李嗣源隐忍图谋数年,早有反骨,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你之前是他的心腹,难道不知道这件事?”

李存礼摇摇头,道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密辛,“很早之前,李嗣源就是通文馆圣主,掌握了通文馆所有的探子,表面上是义父手下最忠心之人,但其实我们兄弟几个一直都知道他早有图谋。”

“李存勖之所以敢称帝,除了镜心魔在诱导之外,还有李嗣源在背后推波助澜,灭梁之战,李嗣源更是在其中出力甚多,截取了最丰美的果实,手下掌握的兵马扩张迅速。”

“通文馆内部其实一直分为两派,一派是李存勖,一派是李嗣源,后来为了龙泉宝藏,我和其他几位门主出去寻找,逃过一劫,没有卷入陛下下山之后的纷争。”

“李存勖那一派在玄冥教和幻音坊的绞杀中损失惨重,失去了对通文馆的影响力,后来李存勖组建戏伶楼,除了要对付不良人之外。”

“更是因为他手上无人可用,不得不重用戏子。”

寥寥几语,令在场两人惊讶莫名,谁能想到,李嗣源竟然隐藏的这么深。

一直以来,女帝的目光都放在朱温,李克用身上,当初她掌权的时候,李嗣源还不是通文馆的圣主,仅仅是一方将领,手下兵马不到数千,根本不被女帝放在眼里。

即便是后来李嗣源当上了通文馆的圣主,也未被她放在心上。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的女帝稍微关照一下李嗣源,说不定他也走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从一个小小的将领成为如今权倾朝野的一介王侯,只用了十几年时间,这中间经历的风波不足为外人道也,三人细细回想,只觉触目惊心。

苏铭心中也是惊叹不已,别以为李嗣源只会背刺,当老六,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勉强算是个缩水版的司马懿。

司马懿熬走了曹家三代,李嗣源送走了李克用父子,而且后面他还称帝了,虽然刚登基就被李星云和张子凡噶了,但那算得上是不错了,因为他的对手不仅仅是不良人,还有死去的袁天罡。

若非如此,说不定他真的能一统天下,再造大唐。

……

三天假期一晃而过,又到了开工上朝的日子。

宫中的积雪很早就被禁军清理的干干净净,文武大臣乘着轿子在皇城门前停下,与同僚一起踏入皇城,穿过几道城门,抵达了太极殿。

春节过后,百官也是焕然一新,因为朝廷在过节之前派人送上了新的官袍,以示新朝新气象。

“咚!”

钟磬音响起,百官进入太极殿,自觉地分成文武两列站好,三声钟响过后,苏铭从后殿走出,坐上龙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行礼之后,礼部尚书颜素臣第一个上奏,“启禀陛下,新年气象,辞旧迎新,微臣恳请陛下使用新的年号,洪武,以示新朝气象。”

这是应有之意,苏铭自是不会反对,“准。”

接着,颜素臣又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自汉武帝使用年号开始,历朝历代的年号多有更改,对于朝廷公文撰写以及记事纪年多有不便。”

“有时朝廷更改了年号,而地方州县尚不自知,依旧使用新年号,此事无疑有损朝廷之颜面,还请陛下三思。”

颜素臣一开口便是大炸弹,不更改年号对于朝臣们自然是好事,但更改礼法制度,这是否合时宜还有待考量。群臣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李嗣源站在原地,老神在在,不用猜他就知道,这不是颜素臣的意思,而是天子的意思。

像他那样的老顽固,怎么可能会提出如此荒诞而又违背礼仪制度的事情。

只是令他不解的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天子,在试探什么?他要干什么?

其他衙门的官员还未出声,礼部倒开始闹内讧了。

杜子明手持笏板,一脸气愤的说道,“颜大人,你究竟是何居心!更改年号,乃遵循天意与圣意,上承天道,下顺民心,岂能因为这区区不便之事而废除。”

“从汉朝到现在也有上千年,怎么不见之前的朝代因为此事更改制度,随意更变先贤所定的礼法,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杜子明不愧是校书郎出身,一上来就扣了个大帽子。

他一发声,刚刚还议论纷纷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他,眼里写满了同情,宛如关爱智障一般。

真是个傻孩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