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 第94章 重开科举

第94章 重开科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李嗣源以为李存礼是在天子这里当卧底,实际上,李存礼卧底的对象是他,为了让李存礼卧底的更像,他特意让李存礼泄露通文馆的情报。

为了大局着想,苏铭不得不含泪让女帝吃下这个鱼饵。

现在锦衣卫不能暴露,玄冥教的势力又散出去了,能动的只有幻音坊。

而且,为了对抗李嗣源,女帝直接把幻音坊的大本营搬到了洛阳岐王府,免得在情报上吃亏。

这几年来,通文馆一连死了好几个门主,势力大不如以往,就算是上任了新门主,也比不上之前在这个位置上待了十几年的老人。

所以,通文馆目前在情报方面的能力大不如以前。

幻音坊此前局限在岐国一地,勉强与通文馆一起抗衡玄冥教,现在玄冥教今非昔比,投入天子麾下,通文馆和幻音坊竟然成了对手,世事无常啊。

苏铭沉默片刻,突然问道,“你真的打算放弃岐国吗?”

女帝面上笑容淡去,眉宇间满是平静,“岐国本就不属于我,我不过是代为执掌罢了,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六年,我累了也倦了。”

“岐国已经不是当初的岐国,真正的李茂贞大概是回不来了。”随即,她嘴角露出自嘲的笑容,“况且,就算是他回来,又能干什么?”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没有人能逆势而行,我不行,李茂贞更不行,从梁国被灭,再到李存勖称帝,天下风云变幻,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藩镇割据的时代。”

说着,她把目光转向了苏铭,“李存勖虽是僭越称帝,但他让人看到了天下一统的希望和念想,你是最有可能走到这一步的人,我希望,这个人是你,而不是李嗣源。”

此刻,苏铭才体会到自己身上背负着的期望,天子,不仅仅是一把龙椅,一个名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苏铭与女帝对视,看到了她眼中希冀,光芒,还有自己的倒影,他神色陡然变得凝重,缓缓点头,“你放心,我一定能走到最后。”

女帝温婉一笑,笑颜如花,娇俏可人,“我相信你。”

······

朝堂一如既往的平静,岐王担任中书令之后,把她的注意力放在中书省的一亩三分地上,力求尽快发挥中书省的职能,并没有对付李嗣源。

表面上虽是如此,但暗地里,中书省恢复职能后开始侵吞六部的权利,压制六部的决策,许多不合格违规的政令都被驳回。

江湖上,幻音坊和通文馆私底下杀的不可开交,有李存礼这个卧底在,通文馆损失惨重,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李嗣源的“预料”之中,为了卧底,损失点人手算不得什么。

这天下有的是人,死了一批再找一批就是,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亡命之徒。

然而,再平静的朝堂,也终有被打破的一天。

在岐王整合了中书省,手下汇聚了一批能用之人后,苏铭开始了他的动作。

他的第一步,便是重开科举。

事实上,隋唐时代的科举,大多都是世家门阀的自留地,名声名望以及家世背景使得世家子弟在科举一道上高歌猛进,当然在贫寒子弟中也不乏沧海遗珠被发掘,但比起源源不断的世家子弟就不够看了。

重开科举,是为了遴选官员,也为后面肃清吏治做准备,毕竟把官员弄下去了,总得有替补的换上才行,没有人,朝廷衙门岂不是要停摆?

太极殿。

苏铭在百官面前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朝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么多年以来,朝廷科举之道早已停止,官员任职大多靠朝廷征辟以及推举选官。

但朝廷衙门太多,名义上管着整个中原,很多衙门人手不足,尚处于空缺状态,连朝廷御史台,九寺五监的编制都不齐,勉强只能维持政务运转,算不上是制度健全。

有官员踌躇之后,出列问道,“陛下,现在已近年关,举行恩科考试是不是有点太急了?”

“朕只是说要重开科举,又没说马上就开,现在定个章程,明年科举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现在御史台的官员人手都不够,国子监等衙门更是空置。”

“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苏铭冷冷的扫视众人。

科举考试,既能收拢各地的士子读书人,还能笼络世家大族,天子这步棋真是打到七寸啊。

大殿上,听到天子要重开科举,李嗣源瞬间就洞悉了他的想法。

礼部员外量杜子明手持笏板,沉声道,“陛下,明年朝廷要选秀,充实后宫,如果要开科举的话,仓促之间,各部官员可能忙不过来,还望陛下慎重考虑。”

与此同时,吏部侍郎陈元也上奏道,“陛下,延续皇家子嗣才是天下第一等大事,科举选才不急于一时,微臣以为,应当等选秀之事办完再举行科举考试,两件事错开,以免造成错漏。”

随后,许多臣子同时附议。

但朝堂上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佬都没发话,岐王,晋王,三司使,枢密使皆一语不发。

朝臣的反应在苏铭的预料之中,朝堂的衙门如果补齐,他们这些人的利益难免受到损失,就比如大理寺和御史台,监察部门一旦建立起来,朝臣们便会受到约束。

谁也不想朝堂上时刻有人在盯着他们,更何况,九寺之类的衙门里面油水很深,有了正式的官员,他们便无法在其中大肆捞取利益。

面对群臣的疑问,苏铭淡淡说道,“朕何曾说过要为此事耽误选秀?选秀是户部跟礼部的事,科举是吏部要办的事,这之间难道有冲突?难不成,为了选秀,明年你们什么事都不办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臣下,如果不能替朕分忧,。朕要你们何用?大唐好不容易光复,只是选拔人才补充官员,健全朝廷的制度,还未实行,尔等便推三阻四,究竟是何居心?”

低沉的话语在大殿中回荡,无人敢应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