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蔡文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之黄天当立!
一番考核,经科前一百名,进入道院,获得道士称号,年俸二百石。
青州这边官员的薪水待遇,沿用大汉朝廷的标准,年俸二百,已经是县丞、县尉的标准,一年到手360石粮食,足以养家糊口。
其他经科考生,只要不是太差的,统统征为讲经士,前往平原、乐安、济北等刚刚打下来的地方。
文科取前八十,每郡十人,作为太守的智囊团,其余择优充入胥吏队伍之中。
前八十中有一半出自道院,张致对此很满意,说明道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样的兵科取了前一百,张致、管亥、各郡太守,各取十人,作为行军司马。
没有强力的谋士,那就以量取胜,量变引起质变。
对于这些成绩优异的张致自然是会关注的,意外的是徐福的名字竟然出现在前百名的名单之中。
游侠一般身手不错,本以为他会去考武科,想不到选的兵法,成绩还不错?
张致对这个和秦朝大方士重名的游侠产生了一些兴趣,把他调到了自己身边。
这次考核选拔,间接的促进了青州的教育,学而优则仕,不再是一句空话。
张致最开始推行道院乡院的时候,阻力还是很大的,有些人真的不是学习的料。
而且大汉朝廷实行举孝廉制,官员清正廉明还好说,一旦徇私,那举荐的就都是自己人,这也是为什么世家这么强大的原因。
张家举荐李家子,李家举荐王家子,王家再举荐张家子,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朝廷当官的全是他们的人。
人才选拔完成,稷下学宫也已经建的差不多了。
稷下学宫走的是高端路线,所以规模并不太大,最大的一栋楼就是藏书阁,等郑玄把东观藏书拉来之后,便放在这里。
学宫的首任大祭酒,由华佗担任。
华佗这段时间贡献可谓是巨大,和马原一起,研制出了金疮药,有了这个,战场上能少死好多人。
五禽戏,也传给了常羿,能够为军中多培养不少高手。
华佗是医家,马原是道家兼阴阳家,两人各带一批弟子,搭起架子,广招天下百家传人。
另一个大工程,东市也基本上改建完成,因为只是改建,再加上,并没有大唐长安那么大规模,所以进度也很快。
张致组建内务府主掌钱财,由张宁执掌,许介、孙康和张饶三人为辅,经过北海的几次战斗,张致发现张饶不太适合冲锋陷阵,于是让他回来做后勤工作,财政也是很重要的。
原先属于道院的财产统统划归到内务府管理,包括造纸、桑蚕、锦绣、细盐、羊兔、各工坊、以及东市的租赁等等。
道院以后只负责教育。
派司马俱出使黑山、白波、汝南各部,毕竟同为黄巾出身,大家结成联盟,共同进退。
有这一系列措施,稳定了青州,这时郑玄也回来了。
张致带着马原、华佗亲自迎出好远,看着排成长队的一车车书籍,再也不顾及形象,放声大笑。
队伍前的郑玄走下车,对着张致使了一礼,把他吓了一跳,连忙收敛道:“郑公,这是为何?”
郑玄叹了口气,回头招了招手,后面的马车上走下一位少妇。
虽然年纪看上去不大,看打扮应是少妇。
“昭姬见过圣师。”
张致脱口而出道:“昭姬?蔡文姬?”
就算对三国再不熟悉,蔡文姬这个名字他可是知道的,史上有名的才女,父亲蔡邕更是当今名士,张致想都没想过她回来。
蔡文姬不明白张致为何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反应如此强烈。垂首回应道:“正是民女,民女前来弥补家父的罪过。”
弥补父亲的罪过?张致好奇的看向郑玄,郑玄叹了口气,解释了一番,张致终于明白了缘由。
张致说要书,董卓很大方,大手一挥就答应了,王允、蔡邕这些人可不干啊,他们明白东观藏书的价值有多高,送给青州,疯了吧?
青州牧张致,在这些人眼中还是黄巾贼,根本不配拥有这些藏书。
洛阳名士拉住郑玄,各种酒宴清谈。
至于张致担心的藏书被毁,蔡邕、王允表示不会的,尤其是蔡邕,董卓对其言听计从,表示自己一定能保住藏书。
郑玄本来就不想帮张致,再加上这些人保证,立场也有些动摇,唯一过不去一关就是答应了张致,如果不做,就失信了。
二月十七日,开始迁都长安。
无数的居民被驱赶,金银财帛,装满了无数车,不但没空运这些藏书,甚至还有人拿帛书当绳子用。
这时候书的材质只有两种,竹简和帛书,帛书就是丝织品,用来捆绑车上的货物,还挺好用呢。
王允、蔡邕等人,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去找董卓,但这个时候,已经乱套了,几人费劲也才留下了这三百车。
三百车书听上去挺多,但实际上大都是竹简,没有多少内容,帛书已经大部分被毁了。
蔡邕心中有愧,才让蔡文姬前来青州。
作为史上有名的才女,蔡文姬博闻强识,脑子里记下了很多书,这是人体图书馆。
既然送上门来了,张致自然不客气,安排蔡文姬进了稷下学宫,作为史上有名的才女,她有资格成为学宫的一名祭酒。
张致选了一批成绩优异的文士,陪她将脑子里的书,默写出来。
洛阳那么多藏书,只运回来三百多车,郑玄觉得很惭愧,之前说好的自己那一半也不要了,全部给了张致。
三百多车书,张致每一卷都看了一下,还不错,兵书有好几部。
对于兵法,张致能说出一些皮毛,但是对于战阵,就一窍不通了,这些兵书中,有些关于战阵的正是青州军急缺的,专门挑出来。
命孙术、徐福这些自己身边的司马誊抄几份,分别送到管亥和各位太守手上。
兵书这东西不易大规模流传,虽然青州已经有了简易的印刷厂,但这份数太少,印刷还不如直接誊抄省事。
誊抄兵书也是这些人学习的机会,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们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