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从嬴政开始盘点 > 第102章 辅弼唐朝

第102章 辅弼唐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嬴政开始盘点!

【已经是花甲之年的李纲还能做什么呢?李渊的本意也不过是看重他自身的统战价值,能够拉拢隋朝旧臣罢了,但是李纲却依然稳定的发挥出了他自身的作用——怼人。】

【武德二年,刚刚诞生的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严重的威胁到了唐朝的生存,都城长安都是一片惶恐。北方传来消息,大唐朝廷的龙兴之地晋阳丢了。】

【这一年本来对于新生的唐王朝来说是个好年份,这年夏天李渊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河西的李轨,同年占据陇西的薛举也暴病而亡,李渊很轻松的就占据了大片领土。】

【但俗话说的好,福兮祸之所伏,就在李渊忙着接收胜利果实时,他的亲生儿子,齐王李元吉就狠狠地给他浇了一盆凉水,李元吉把晋阳弄丢了。】

【晋阳是李渊起兵的地方,对于李渊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在李渊刚起兵的时候,李元吉年仅十六岁。在李渊进入长安称帝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一个要坐镇中央,一个要去带兵打仗,李元吉就这样被留在了晋阳主事。】

【从大业十三年起,这个少不更事的李家四公子就成为了晋阳地面上说一不二的土皇帝。李渊当然不可能将这么重要的晋阳就交给这样一个年轻的小孩子,他还派了两个人辅佐李元吉,这两个一个叫窦诞,是李渊的女婿,另一个叫宇文歆。】

【留守晋阳的李元吉可以说是骄奢淫逸,无恶不作。他喜欢打猎,每次出去光打猎的家伙事都能装满三十大车,老百姓的庄稼被糟蹋不少。】

【还曾放出豪言“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还经常跑到大街上用弓箭射人为乐,看老百姓如何躲避他的神箭。到了晚上,娱乐活动更丰富了,半夜三更溜经常到百姓家里“慰问”良家妇女。】

【李元吉的无法无天,自然引来了整个晋阳城内百姓的痛恨。李渊留下来辅佐李元吉的几个官员,多次劝谏,也依然没有任何作用。】

【那李渊不知道吗?实际上他是知道的,但由于本身多疑的性格,晋阳这样的重镇他不可能交给别人管理。虽然李渊对李元吉有所斥责,但仍是没有罢免李元吉的位置。】

【正在李元吉在晋阳城内作威作福时,北边的刘武周,终于整合完内部,率兵南下进犯晋阳了。】

【原本凭借李渊留在晋阳的力量,想要守住晋阳,并不算困难。但在李元吉的一番骚操作下,刘武周几乎兵不血刃,便拿下了晋阳。】

【刘武周刚刚南下的时候,李元吉不想着怎么赶紧组织人抵抗敌军,反倒是让和自己一直有矛盾的将军张达,仅率一百步兵,去试探一下刘武周。】

【张达又不傻,他肯定知道这是借刀杀人啊,所以张达前脚领兵出城,后脚就去投降了刘武周,直接叛变成了向导。】

【在张达的带领下,刘武周一路进逼晋阳,十分顺利。而在得知刘武周即将兵临城下的时候,李元吉才彻底慌了。】

【这一慌,他更是做出了个令人窒息的操作,李元吉先是找到行军司马刘德威,让刘德威率领一些老弱病残守城,说自己要亲自带领一些精锐士兵出城作战。】

【然后,李元吉带着这些精锐军队出城之后,也没去打刘武周,直接带上自己的家眷和财物,趁夜色逃回了长安。】

【李元吉这一跑,尽失城内人心,你李家人自己都不在意自家产业,我们何苦帮你守城,在内应的作用下,晋阳很快失陷。】

【刘武周攻取晋阳后一路南下进入河东,一旦跨过黄河就可以直接兵进关中,到那时李唐江山就危险了。】

【李渊得到战报既震惊又愤怒:“元吉幼小,未习时事,故遣窦诞、宇文歆辅之。强兵数万,食支十年,起义兴运之资,一朝而弃。宇文歆首画此计,我当斩之。”】

【宇文歆建议弃城是事实,可那也是无可挽回情况下的不得已选择,李渊准备拿宇文歆当唯一的责任人,显然忽视了主因。】

【晋阳的失守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晋阳留守的李元吉少不更事,既没经验又缺少能力,又忙于浪荡游玩,导致防备疏松。】

【其次作为辅政大臣的窦诞,不去匡正李元吉,而是跟唐令则一样,陪着李元吉一起嗨,甚至帮他一起糊弄李渊。】

【而宇文歆早在之前就上书向李渊弹劾李元吉,李元吉遭受李渊的训斥也是因为那次弹劾。】

【对此,李纲当即向李渊表示反对:“齐王的恶行都是窦诞助养而成的,宇文歆多次谏诤齐王,还写信向您如实汇报了,他已经尽到了为臣的责任。他建议弃城,才让您不至于在失地的同时又失去儿子。所以我认为宇文歆不光没有罪,还有功。”】

【李纲的发言其实戳到了李渊的肺管子,我甚至十分怀疑李渊想杀宇文歆就是在找替罪羊。客观来说,在李元吉、窦诞和宇文歆三个人当中,宇文歆才是罪责最轻的那个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李唐的开国战争中,为了对武将进行有效监督,李姓宗室通常掌握兵权出镇地方,而实际起作用的却是辅佐的大臣。】

【比如李靖就经常和李孝恭一起出征,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而实际的指挥都是李靖在操作。】

【也就是说,太原防务的第一责任人名义上是李元吉,其实应该是窦诞和宇文歆。】

【对于李元吉的胡作非为,宇文歆已经尽力,他甚至被迫向李渊告状。窦诞的不作为,甚至反作用才是主因,李渊为何避而不谈窦诞的责任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窦诞是李渊的女婿。】

【护短这就是李渊一生的短板,他对自己的儿女太过溺爱,其实后来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反目,也跟李渊的护短有很大关系。】

【可是你李渊护短,人家宇文歆就该用生命背锅吗?别人不敢反对皇帝,李纲可最擅长怼皇帝了,所以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宇文歆无罪有功,要处罚就处罚窦诞。】

【李渊显然是第一次见识李纲的直言,他没有发怒,但也没表态,而是转身离开了。直到第二天,他才向李纲认错:“这事都是元吉的错,宇文歆尽责了,窦诞无能为力也情有可原。爱卿呐,若不是有你,朕差点滥用了刑罚。”】

【李渊这个表态也很聪明,他很直白的把责任归结于李元吉,承认李元吉有问题,但那又怎样,难道让皇帝处死自己的儿子?】

【后来李纲重操旧业,出任东宫属官,辅佐太子李建成。】

【史书上说,后来李建成亲近小人,与朝廷出现隔阂。但这个说法估计不准确,谁让后来是李世民成功上位了呢。】

【反正就是李纲由于看不惯李建成的一些行为,于是提出了一些反对意见。至于意见的具体内容史书没记载,但很显然,这些意见不符合李建成的心思,因此一条也没被李建成接纳。】

【李老先生已经年近70了,他气愤之下,又想起当初那位“高人”的指点,于是很果断的把一封辞职书递到了李渊案头。】

【李渊很是生气:“你都能给何潘仁当长史,给朕这个皇帝当尚书难道委屈你了?况且朕的太子都交给你教导了,你为何还多次请辞啊?”】

【李渊这一发怒,李纲也上火了,他也直言不讳:“何潘仁那是个什么东西?贼帅!可你别看人家是个贼,我说什么人家听,为此臣救活了很多人,所以做他的长史,臣心中无愧。可陛下您呢?您自觉得功成名就,常常自行其是,臣的谏言就像扔进水里的石头,一点用都没有,怎么还敢继续做尚书?臣受命辅佐太子,可太子也拿我的话当耳边风,从来不采纳,既然没用了,那还不如请辞回家。”】

【李纲这长篇大论,说尽了心中的委屈,李渊也是高明,知道人家心里委屈,于是马上道歉:“朕知道你李纲是个忠直之士,幸亏有你辅佐我儿子,辛苦你再多费费心吧。”】

【接着加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李纲后来多次劝谏李建成,但都不被接受,他因而还是“郁郁不得志”。】

【于是不久之后他又多次向李渊请求回家养老,李渊也看出来李纲心不在这了,最终还是同意了,但还是给他保留了太子少保的荣誉职衔。】

【大概不听李纲话的太子都有厄运,也或许李纲本就是“太子杀手”,李建成继杨勇之后,成了第二位被李纲“辅佐死”的太子。】

【贞观四年,李纲已经83岁了,他的腿也坏了,但还是被李世民请来教导太子李承乾,并拜为太子少师。】

【那时候的李承乾还只有11岁,谦逊有礼。李承乾知道李纲患有脚疾,于是亲自将老师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请教,态度极为礼敬。】

【而这次李纲给李承乾当老师的一年时间里,师生之间是相当的和谐,没有碰触火花。所以,后来李承乾后面的被废跟李纲没什么关系。】

【一年后的贞观五年,李纲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李承乾则亲自为他立了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