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老头子你淡定点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就当胡惟庸站出来,准备开口时,朱元璋直接大手一挥,宣布退朝,站起来就是一顿快走。
这一下,胡惟庸就更不是滋味了。
下了朝,他去追李善长,可谁知李善长就像是见了鬼一样,跑得飞快,转眼就没影了。
这下胡惟庸更气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标派去的人有了作为,浙东,淮西的声音没了。
这一下,百姓又能安居乐业了。
这段时日,刘伯温负责监管的殿试考场也有了规模。
不过三月,毛骧那里传来消息,说是已经拿到了证据。
朱元璋急不可耐的让毛骧快马加鞭把证据传回来。
御书房内。
朱标悠然的喝着雨前龙井,朱元璋拿着书信在看。
纵然是隔着一段距离,朱标都能感受到朱元璋的怒气。
“老头子,你淡定点。”朱标放下茶,“都觉得要把人给嘎了,人家做出多出格的事情,都随他吧。”
“哼!”朱元璋重重的砸下信,“传我命令,诛杀胡惟庸于太和殿前。”
朱标眼皮一跳,连忙站起来,埋怨的瞪了眼朱元璋,没好气的说:“你是不是傻,这时候杀什么胡惟庸?杀了他一个,能解决问题?”
“朝中除了他,还有其他人在暗中搞鬼,当然是趁这次一次灭了!”
“恩科考试乡试已经在举行了,就且等一下,等到殿试结束。”
“还要等?”朱元璋的脸色很不好。
朱标略有些无奈的点点头:“你的慌张和着急我能理解,但是,现在不得不等。杀胡惟庸等于杀跟随你多年的赫赫功臣。那当初从龙有功的那一批人会因此战战兢兢,万一又有胆子大的呢?”
“大明初定,不宜民心动荡。”
朱元璋眨巴了下眼,心里很不是滋味。
话是这么说,可他就很不爽!
“先等等吧,反正证据都到手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臭小子倒是淡定。
朱标又喝了一口茶:“毛骧也别让他闲着,李善长和孔希学都去调查一下。”
“咱累了。”朱元璋大手一挥,从龙椅上起来,“以后,这个位置,你来坐。”
老头子又来了!
“喂喂喂,你别经常犯病!当好你的皇上,我这太子闲散又舒适,当真是美极了。”
说到这里,朱标眉飞色舞的跟朱元璋得意:“皇上那是不想上朝也不得不上朝,一堆没用的奏折不想看也得看,但我就不一样了,管他的,爱咋滴咋滴!”
朱元璋:……
臭小子活腻歪了!
朱标挥挥手,潇洒扬长而去。
福建那边传来消息,是连日的暴雨,让他们辛辛苦苦建立的防汛地区冲垮,粮食也没了。
大雨没有停歇的样子,百姓们被逼无奈,只能先到高处躲避,如今粮食已经快要吃光了。
朱标看到奏折,心情十分沉重。
这次福建受灾的人数虽不至于很多,可到底也是几万人。
几万人与大明千万人相比,不值一提,却也不得不过问。
先前他认为,赵翥能处理好。
现在赵翥没处理好,看来这些善学者,也不过如此。
哎,那就只能辛苦辛苦下自己了。
朱标告知朱元璋,他得亲自去一趟福建。
南京到福建,那可是不近的距离,朝中离了朱标, 恐会出现乱子。
朱元璋并不愿意。
但朱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朱元璋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朱标回了太子府,跟府中众多姬妾告别,并叮嘱了一番,便在暗卫的暗中保护下,出发了。
路上的时候,朱标时常拿着福建地形图,根据记忆里福建的情况,不断的演练,分析。
沿海地带的洪灾几乎每年都有。
饶是福建这种身经百战的,也有支撑不了的一天,更何况是其他没有经历那么多暴雨的城镇呢?
这次福建洪灾处理好了以后,他一定把经过和经验写成一本书,供文武百官以及商贾百姓阅读。
刚到福建境内,瓢泼大雨就不曾停过。
他的马车也寸步难行。
朱标掀开帘子,果断的选择打伞走路前进。
走了一段后,水越来越深,他让下人找来船只,继续艰难的前行。
就这样,不算远的路程,他足足走了两天,总算到了目的地。
到目的地后,看到当地百姓的情况,他的心更是提起来的。
大家伙儿都聚集在山顶上。
山下就是水,很大的水,水是黄的,里面夹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粮食已经不多了,雨虽然小了,可还在继续。
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只得先把人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待洪水褪去后再回来。
唯一的办法,就是坐船离开。
然,就只有他来的这一艘船。
朱标当即把能聚拢的百姓都聚拢过来。
“你们做船,然后坐船离开,左右这边都是山,制作船的材料是有的,方法我教给你们。”
他这方案提出来,立刻被众人反对。
“不行啊,木材是有的,可没有粘合剂,估计一下水船就会沉了。”
“这个办法,我们之前不是没有想过,可是,根本就行不通啊。要是行得通,我们早就用了。”
“太子殿下感谢你冒着危险前来帮助我们,然如今,最好的办法只有等待。”
“还是等待吧,暴雨总会过去,天晴就在不远处。”
甚至是赵翥也说这办法行不通。
“雨还大,洪水不小,前进十分艰难。这山上,老人妇孺不少,他们若是出点意外呢?还有,家中顶梁柱出点意外呢?”
总之,不能博。
朱标拍了下赵翥的肩膀,语气柔和却有力量:“你的担心,我何尝不明白?不过你就放心好了,我的造船方法绝对是一流的,断不可出现任何问题。”
赵翥将信将疑。
朱标亲自动手造船。
想他可是深受皇上重用的皇子,来到这等危险地不说,还亲自动手造船,不畏辛劳。
百姓深受触动,纷纷向朱标讨教起如何造船。
李善刚刚到有暴雨的地方,就借口自己年纪大看,走不动,跑到县衙躲懒去了。
朱标利用榫卯结构,不用一点粘合剂和钉子,就造了地一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