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齐王世子的逆袭 > 第118章 水泥修路好

第118章 水泥修路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齐王世子的逆袭!

吴县令在县里溜达了一下,觉得十分无趣。

百姓都在议论着这次新房和盖房的事,听的吴县令十分烦躁,因为这件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若这件事是自己办的,那又是另一番心情。

吴县令心想干脆还是回县衙坐着,眼不见为净,手下幕僚说道:“大人,要不咱们去新盖的房子那去看看,听说很好。”

这个提议让吴县令有些意动,当初也只听得只言片语,说什么窗户是水晶做的,想想都觉得荒唐。

“现在能进了?”

“大人,当初是因为百姓们都没入住,所以齐王府派人看着,现在都入住了,咱们参观一下,谁敢拒绝?”

“呵呵,说的也对,那就走,去看看。”

“我给大人带路。”

......

结果自然与吴县令想的相同,自己提出想进去参观一下,百姓欣然应允。

吴县令穿着官服,站在院中,风将衣摆吹了起来,但吴县令似乎并没有察觉,只是站在原地。

“大人。”见吴县令没有反应,只得清了清嗓子,“大人,草民石头给大人行礼。”

“哦,免礼。”吴县令这才回过神来,转过身问道:“这是水晶窗?”

“是。”石头答道。

吴县令赶忙走上前,趴在窗沿上,仔细观察玻璃,忍不住用手轻轻敲了敲。

“真的是水晶窗!”吴县令心中惊涛骇浪,透过水晶窗,屋内的陈设一清二楚。

石头不想让吴县令总研究水晶窗,毕竟太过珍贵,万一要是破了,自己还能找他赔么,最后还是自己吃个哑巴亏。

“大人,您进屋看看。”

“哦,好。”吴县令跟着石头进了屋,真是看哪都新鲜,东看看西瞧瞧,“不错,屋子挺宽敞,一应俱全,光线充足,敞亮!”

石头也露出笑脸,“是啊,多亏了世子大人。”

吴县令一听,脸又垮了下来,是啊,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到院子上方的平台溜达了一圈,吴县令离开了,但是心里总不是个滋味。

......

......

房屋拆的极快,几天的时间画着拆字的房子都被拆掉清运出去。

路一下宽敞了起来,原本一些窄的地方连推车都错不开,现在八人并排走也没有问题。

水泥上场,开始对青头县的路面进行硬化,这种操作让吴县令大感诧异,觉得这种新材料务必要报告皇上。

皇帝张定天拿着手里的奏折,长长叹了口气。

纵使没有后面这一封奏折,自己也知晓张阳为什么要修路,这种叫水泥的新材料自己见过,在京城就有这样一条路,经久耐用,要是整个京城的路面都铺成这样就好,只可惜工部并不掌握这种材料。

张定天正感慨之际,忽然想到,张阳似乎还挂着工部的官职,工部顾问,三品,官职还是自己封的。

“去请工部尚书王大人。”

王建树带着忐忑来到了皇帝面前,心里琢磨着会是什么事?

莫不是皇帝眼红自己的香皂生意?不至于吧!

王建树给张定天行了礼,然后静静的等着张定天开口。

“建树啊,你可是朕的肱骨之臣。”

王建树连忙说道:“皇上言重了,有什么吩咐,您尽管提,老臣只要能办到,不,老臣只要能办,一定尽力去办!”

张定天对王建树的反应十分满意,便说道:“建树,你与齐王世子也算相熟...”

王建树心里顿时一咯噔,还真和张阳有关,难不成真是冲着自己的香皂生意?

可是,明明还没走上正轨呢,皇上这就知道了?

王建树没时间想太多,赶忙说道:“熟,世子医术高明,救了臣的性命,若是没有世子,臣现在已经不在了。”

“嗯....”张定天又叹了一口气,对啊,这小子还是个医术高手!

“建树,上次张阳修的那条路你有印象吗?”

王建树点点头,“臣记得。”

“工部想把这门修路的技术学到手。”张定天说道。

王建树惊讶的看着张定天,心道工部什么时候有这种想法?难道自己不是工部尚书?!

“皇上,工部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吧?”王建树试探的说道。

皇帝说道:“以前没有,今天就有了。”

“额,这...”王建树点点头,“臣明白了。”

“真明白了?”

“明白了。”

“朕再提点一下,他还是工部顾问,三品。”

王建树眼睛一亮,但随后又恢复如常,说道:“臣知道了。”

“嗯,去吧,朕等你的好消息。”

......

走出御书房的王建树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因为香皂的事。

不过想要张阳修路的技术...

王建树忍不住摇了摇头,张阳又怎么可能随便告诉别人?

纵然是工部顾问又如何?之前从没有过这样的官职,到底什么职责不清楚,能归工部尚书管么?就算这一切都是肯定的,工部顾问有职责把自己所知道的告知工部,工部尚书可以管理顾问。

但,人家辞官不干了呢?

当初这个官,本就是为了完成和夏正阳的约定设立的,现在媳妇也娶了,张阳哪还在乎这个官职?

王建树摇摇头,这事不好办,从长计议吧!

......

......

张定天想了想,让人把太子叫了过来。

这段时间,太子似乎长大了,以前读书需要老师看着,一不留神就溜出宫去,现在不仅读书,还会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

凉水县微服私访,让太子感触良多。

“老师,假如一个地方十分贫苦,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

教书的大儒摸着胡须,说道:“殿下心忧天下,以后注定会是良君,依臣来看,一地贫苦,定然是因为此地的百姓懒惰,应当教化他们,让他们勤奋耕种,此地便能富足起来。”

张继天轻轻摇摇头,总是这样,老师的回答经常让太子觉得不是问题的关键,若是像凉水县那般,根本不是百姓懒惰的问题。听说武朝燕州北面严寒,不适合作物生长,纵然百姓勤劳,也很难填饱肚子。

这一点,太子与燕王世子张继业探讨过,只是最后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正当太子准备继续向大儒请教时,宫里的太监来请太子去御书房。

“哦,父皇找我什么事?”

“奴才不知。”

“哦,知道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