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少年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开局先取西川!
良田就那么多。
且大部分都掌握在豪门世家手里。
如果说土豆,能让粮食不紧缺。
那番薯,就是真正的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试想一下。
那些山间之地,也可以种粮食,而且产量这么多。
那没有田地,或者少田地的百姓。
就可以在山上种植。
可以预见,这东西一旦普及开来,人口绝对会大暴涨。
到时别说中原地广人多了。
蜀地,人口照样可以超过中原地区。
如此一来,曹操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而拿出这东西的独孤言,绝对会被奉为古往今来,超过孔孟的至圣!
“主公,如今是否还觉得不能酿酒乎?”独孤言笑道。
“待此物在川蜀之地普及开来,便可大量酿酒出售!”
“如今,却是可以先制造一些高端上品酒,卖给那些显贵诸侯。”
“以此,来充盈府库。”
“可以可以,此事全由阳明定夺 ”刘备急忙答应道。
他哪里还会不答应。
有这两个玩意,就算独孤言说要上天,他都要同意。
独孤言哑然。
接着刘备有些疑惑的问道:“不知阳明是从何处得此二物的?”
他对这个很好奇。
按理说,要是这玩意为世人所知,不可能没传出来。
听到这话,独孤言只好撒了个谎,说是从前有一个道士,路过时,送给他的。
他试种了之后,才发现产量如此惊人。
而且还那么好吃。
对此刘备只能感慨,独孤言应该是遇到传说中的仙人了。
接着独孤言便继续说道:“那便只剩下学府了。”
“主公,这学府虽然耗费巨大,但是必不可少。”
“人才不可断层,一旦断层,那必将走向灭亡。”
这点,在原历史的蜀汉,是已经证明的了。
后期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真的是很无奈。
这还是武将方面的。
文臣方面,荆州的主战派系文臣,那个时候,基本已经死光了。
剩下的重要官员,都是益州的主降派系。
刘禅会降,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人心不齐,就算不投降,灭亡也是迟早的事。
“阳明呐,你说要将文武分开教之?”刘备疑惑问道。
竹简上面是这样写的。
偏文者,学文也,偏武者,亦学武也。
一个人能接受的学识,是有限的。
还不如根据个人的天赋,进行专业教学。
如此一来,说不得可以出几个在文武方面一绝的人物。
独孤言对刘备点点头。
“主公,依言之见,文武分教,最能得到人才。”
听到这话,刘备先是点点头。
随即又有些皱眉问道:“如此虽好,但是阳明可曾想过,如若一名武将,在文治方面欠缺的话,真的能统领好一支军队?”
闻言,独孤言一愣。
随即又是一笑。
他倒是把这玩意给忘记了。
于是又从竹筐里面拿出一卷竹简。
“主公,其实这也很好解决。”
说着独孤言便把竹简摊开。
这卷竹简,他是从政的筐子里拿出来的。
这次,他没有拿给俩人看,而是直接开始念出来。
“为政者,凡在任三年,必须更换一次职务。”
“如此,可以预防拉帮结派,蒙蔽上听,只手摭天也。”
“亦可防止贪污腐败,让后任着监督于前任者。”
“至于军中职务,每百人设立一文一武。”
“千人亦如此,万人也一样。”
“文武职务相等,但有战事,武将可独断,文臣行使监督之职。”
“但发现武将有不轨之心,亦可禀报上听。”
“当然,文臣也可以对战事向武将建议。”
“如此,文武相辅相成,利大于弊也。”
听完,刘备和诸葛亮,已经再次傻眼了。
这尼玛,什么怪物啊。
简直就是全才,而且每项都是一绝。
天下之间谁人能比?
诸葛亮看着独孤言,心中不禁暗道:“这便是水境先生口中天下第一人的实力么?”
其实,独孤言这招,也是抄后世的官场。
政治这种东西,没有完美无瑕的。
都是因人而异。
如果一个人,骨子里就是坏的 那什么政策都没有用。
这种,只是相对于现在的官职体制比较好罢了。
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腐败现象。
而且还不会遭到太强烈的反对。
毕竟世家大族该当的官,还是继续当,也没有降你职位。
只是让你当几年这个官职,然后去当几年那个官职,都在同等品级下调动的。
“妙啊!”刘备不禁出声道。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道:“嗐!”
“若是桓灵二帝之时,朝堂到郡县的官位,都能如此安排。”
“那,何至于有黄巾之祸也?”
独孤言闻言,不禁摇了摇头。
但是什么话也没说,他怕打击到刘备。
他其实想说的是,就算桓灵二帝之时,有这样的官位安排。
估计也一定会亡。
封建王朝的更替,第一在于天灾,第二就是在于君王。
一位君王昏庸无道的话。
那他下面的臣子,基本都是贪污腐败者。
而且根本不会去执行什么制度。
如此,必亡也。
“主公,亲贤臣远小人,此乃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时诸葛亮对刘备说道。
闻言,刘备眼睛一亮。
此言有理啊。
虽然很简单直白,但是不影响是至理。
“孔明此言,可为后世之君引以为鉴呐。”刘备夸赞一句。
等从独孤言府中出来后。
刘备和诸葛亮相视一眼,不禁苦笑一声。
他们的心情很复杂。
有喜有惊。
喜的是,有了独孤言弄出来的这些东西,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刘备心中的大业,可以实现了。
惊的是,实在是独孤言这些东西,把他们雷得外焦里嫩的……
数日之后。
一辆马车,缓缓的驶入成都城。
马车的帘子,突然被掀开一脚。
露出一双灵动,且充满智慧的双眸。
看着热闹的景象,那双眸子不禁闪过一丝丝意动。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将军,我们要先去见谁?”这时马车上的少年对前面骑马的将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