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人在女尊战国,目标:大秦帝太后 > 第100章 天子之声

第100章 天子之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人在女尊战国,目标:大秦帝太后!

吕不韦不需要做什么。

不需要阻止。

更不需要推动。

不阻止是因为科举制度的确有益于秦国。

再者,若是他现在出来阻止,世家又怎会主动凝聚于嬴政麾下?

又怎会团结在吕氏左右。

至于推动?

吕不韦看了赵姬一眼。

赵姬是个聪明人,可正因赵姬太聪明,从而产生自大的思维。

而自大是足以让人灭亡的愚蠢思想。

赵姬以为单凭一个赵系,单凭他自己,就能推起一种全新的利益集合体,改变原有的利益架构?

愚蠢!

愚不可及!

现如今的对决。

不再是赵系与吕系。

也不再是嬴政与赵姬。

而是老牌世家势力,与一个毫无根基的新生势力之间的决斗。

生与死的决斗。

可赵姬真的愚蠢吗?

当然不是。

还是那一套,围三缺一。

选拔制度的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

而是一场持久的拉力战。

如果赵姬想要立刻见效。

以一种高压态势,促进选拔制度的改革。

从推举制,改成科举制。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恐怕不多想。

假设嬴政与赵姬都赞同科举制度,然后将屠刀对准那些世家。

世家无路可走,只能谋反。

从反对科举制度,变成反对大秦。

到时烽烟四起,大秦内忧外患,迟早灭亡。

诸如未颠倒的秦朝,隋朝。

不就是步子迈太大,扯到胯了嘛。

可如赵姬这般做法。

性质就不同了。

世家从反对科举,直接过渡到反对赵姬。

至于谋反?

你有什么理由谋反?

因为朝廷推行科举制度?

可推行科举制度只是赵姬一人,而非朝廷。

年幼公子可不赞成。

你为了一个赵姬谋反,你还说自己不是反贼?

至于清君侧。

嬴政直接一巴掌扇过去。

你清什么君侧?

政看你就是反贼!

如此,这些世家只能想办法帮助嬴政打败赵姬。

然后再去反对科举。

可到那个时候,通过科举制度被选拔上来的人,恐怕早已占据半个朝堂。

润物细无声的对,选拔制度的架构,来了一场大换血。

斗争也从世家与朝廷之间的抗衡。

过渡到世家与通过科举制度而晋升的新一代官员之间争斗。

通过科举制度提拔上来的新一代成员会越来越多。

而老牌世家成员会越来越少。

最终彻底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就如同温水煮青蛙。

这个青蛙就是世家。

而温水就是赵姬。

至于什么赵系,什么吕系,都不过是加热温水的柴火。

燃烧自己,将世家彻底弄死。

棋局到如今已经很清晰了。

嬴政与赵姬之的决裂是为了覆灭赵系,吕系做掩护。

而吕系与赵系的覆灭,是为了给覆灭世家做掩护。

嬴政现在只看透了第二层。

却没能看透第二层掩护下的第三层。

父亲的头发,好像又白了几分。

嬴政没有关注朝堂,而是注意到赵姬隐藏在黑发下的银丝。

赵姬开口道:“公子年幼,不足以操弄国事。科举一事,孤觉可行。若成,秦将纳天下才人与己用。”

“王妃,三思!”

“王妃,三思!”

“王妃,三思!”

许多官员都站出来反对。

这些大部分是来自吕系势力。

赵系势力成员一个也没有。

倒不是赵系成员的觉悟有多高。

而是赵系成员都是通过臻马用招贤令,通过考核推举而来的。

本身与科举出身,并无差别。

她们不仅不反对,还颇为赞成。

赵姬无视了那些反对的世家之人。

环视一圈道:“科举一事,兹事重大,当谨慎而为。就从咸阳开始,发布告示,下月初八,咸阳城举办科举,凡是学子,皆可应试。”

他手指臻马,“臻马,你为文镇侯,本就该行此事。就由你操办此事,由你出题,改日将章程献于孤。”

“臣遵王妃口谕。”

赵姬站起身,“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

小宦官高呼,“退朝!”

“王妃三思!”

“王妃三思!”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无德是为才,不可为人才!王妃三思呐!”

……。

在一声声呼喊与悲哭中,赵姬径直离开。

赵系成员幸灾乐祸的瞅了一眼,也纷纷离开。

那些世家之人这才想到了嬴政。

“公子,劝劝王妃吧!”

“此乃公子之秦,不是王妃之秦。赵王妃欺公子太甚,臣难以忍受!”

……。

反正一句话。

嬴政,你支棱起来。

夺回你的权利,去与赵姬死磕到底。

阻止科举制度!

嬴政无奈的摊了摊手,“政……有心无力也。”

她一声长叹,“欸。回宫,面壁思过。”

嬴政也走了。

吕不韦也想走,却被世家成员拦了下来。

“吕侯,你倒是说句话啊!”

“吕侯,难道你真的要坐视不管?”

“吕侯,赵姬把控朝堂,祸害我大秦朝纲,我等理应做些什么!”

看着现如今急成疯狗的世家。

之前她与赵姬对峙的时候,咋不见这些人如此着急。

现如今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便着急站出来反对赵姬。

早干什么去了?

吕不韦开口说道:“我反对,反对科举,反对赵姬。”

世家成员干巴巴等着下文。

结果没下文了。

“吕侯,还有呢?”

“然后呢?”

“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怎么做?”吕不韦看向一众世家,“你们说该怎么做?或者你们教我怎么做。反正我反对,公子也反对,诸位大臣……除了赵系以外,都反对。”

吕不韦说完这话,便径直离开。

世家成员傻了眼。

有人提议道:“要不我们在宫前静坐吧,抗议科举制度。”

“没错!”

“好主意!”

“我们也绝食静坐,直到废除科举。”

说干就干。

所有人就坐在了殿外。

日上三竿,过了许久。

赵高走了过来,看到世家成员如此,当即哎哟一声。

“哎哟,诸位这是作甚呐?”

世家成员有气无力的说道:“我们抗议,科举乃违背祖制,不可为之!”

“诸位,诸位。你们抗议错了啊!”赵高不紧不慢的说道:“这里是咸阳宫,公子也不赞成科举。你们找公子抗议什么?这不是王家有丧,你找李家哭吗?诸位,你们哭错地方了!”

赵高也不得众人回答,径直离开。

世家成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赵高说的没毛病。

嬴政又没有说支持科举。

只是赵姬一个人在强硬的推行科举制度。

所以,她们到底在干什么?

“我们……我们要不到显德宫抗议?”

“走走走,到显德宫去!”

一群人呜呜泱泱的前往显德宫。

发现小宦官早已在显德宫外等待。

见这些世家成员到来,当即一笑,“诸位来了啊?”

“啊?嗯,来了。”

“那还等什么?”小宦官手指身前地面,“那入座吧。王妃说了,诸位要抗议多久,就抗议多久。要是有什么意外,那也无妨,诸位不必忧心大秦,到时有科举的人才,替诸位操劳政事。”

杀人还要诛心?!

这分明就是说,你要死在这,那正好给科举上来的人,挪一挪位置吗?

“小人就不打扰诸位抗议了。”小宦官一笑,旋即走入显德宫。

大门随之关闭。

人群中响起一个声音,“咱们还抗议不?”

“要不,散了吧。”

赵姬把她们的后路都想好了。

抗议有什么用?

就算死在这,也是白死。

有人咬牙切齿,“王妃无德,当以清君侧!”

“说得好,我等当助吕侯,铲除臻马这样祸国之臣,赵姬这样的妖妃!”

人群散去,往吕不韦的府邸而去。

显德宫内。

“门口还有人吗?”赵姬的声音响起。

小宦官嘲讽一笑,“都走了,臣还以为她们会坚持一会呢。”

“坚持?”赵姬轻笑一声,“她们的坚持,毫无用处。”

“王妃说的事。只是,臣偶然听闻这些人心生反意。”

“无妨,她们反孤而已,又不是反大秦。翻不了什么天。”赵姬掏出两封信,“找人将这两封信分别送给燕国的蔡泽与李斯。”

“诺。”

咸阳城内。

李斯看着面前的山珍海味,感慨万千。

权贵可真的是个好东西。

只是跟着赵姬。

便能每日从铺满天鹅绒的大床上苏醒。

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天下书籍唾手可得。

更有美人相伴。

此间乐,妙不可言。

可越是这样,李斯越是惆怅。

担心自己才学不能让赵姬满意。

如今这生活便会弃她而去。

那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如同爪子在李斯心上挠啊挠。

让她吃不香,睡不好。

拿起一根猪肘,啃了一口,李斯叹道:“愁啊。”

“李公子为何发愁?”

小宦官出现在门口。

笑吟吟的看着李斯。

李斯噌的站起身,“学生李斯,拜见宦者。”

小宦官走进屋,望着满桌肉食,“看来李公子也并不是那么愁吗?”

李斯顿时面红耳赤。

“宦者说笑了。”

小宦官毫不客气的坐到凳子上,“不如跟我说说,愁在何处?是我等没照顾好,还是……。”

没等话说完,李斯连忙解释道:“宦者,我绝无此意。我只是愁平白受王妃恩惠,却未曾给王妃做什么事。受之有愧。”

小宦官一听,哈哈一笑,“你倒是有良心之人。我此番就是为你解愁来了!”

“宦者何意?烦请直言。”

“看看这个。”

小宦官将信拿出。

交给李斯。

李斯看着信,顿时一愣。

信上内容不多。

只是让她费解的是,这科举是何意思?

未曾听说过。

王妃在信上,让她参加科举,并且夺得榜首。

其他就没有了。

“宦者,王妃所言的科举是何意?”

小宦官一笑,“到时你就知道了。”

当天晚上,原本停刊的报童再度出现在咸阳城内。

“卖报!卖报!与蛮夷之战大捷,小月氏逃遁匈奴,大月氏献降!”

“卖报!卖报!一名士卒的英雄之路!”

“卖报!卖报!推举制度改革,科举制度是为何物?”

“卖报!卖报!百官为何长坐不起,科举制度是好是坏?”

“卖报!咸阳城试点,王妃力推科举制!”

“卖报!李信被杀,十万大军仅回六万!”

“卖报!推举制还是科举制,未来的官员选拔究竟何去何从?”

“卖报!昌平君是仁义还是叛逃?公子发兵八十万助楚幼主!”

报童们叫喊着。

一时间,咸阳城只剩下报童的声音。

什么人的声音最大?

百姓?

错。

是世家豪门,是那些读书人。

只有她们的声音,能上达天听,只有她们能将声音传达给百姓。

至于百姓的声音。

听不到。

天子听不到百姓之声。

这样好吗?

说好也好,说坏也坏。

百姓大多数是目光短浅,只关注眼前,不关注长远。

且极容易受人蛊惑。

若一味的听从百姓之声,那亡国不远矣。

若不听百姓之声,那水亦能覆舟,亡国亦不远矣。

话说回来。

百姓之声,在之前是被世家所代表。

世家声,便是百姓声。

世家利益,便是百姓利益。

同样,在百姓眼里,世家之言,便是天子之言。

世家之律,便是天子之律。

赵姬创办的小报。

未来的华夏报。

便是打破这一固有逻辑。

虽然天子听不到百姓之声。

但能让百姓听到天子之声。

就如这科举制度。

若从世家口中,告诉百姓。

那科举便成了妖魔,成了洪水猛兽。

百姓应该站出来反对。

如果百姓真的站出来反对,请问科举制度又如何推行?

百姓又能得到什么?

他们什么得不到。

而世家继续以前的游戏规则,愚弄百姓。

天子也只能叹之奈何。

叹一句天意不可违背。

小报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将天子之言诉于民之耳。

在没有其他代表某些人利益的报出来前。

小报就是权威。

百姓看了科举制度的利弊,推举制度的利弊,自然能看出谁对百姓有利。

世家豪门就算蛊惑,也没办法蛊惑所有人。

只能蛊惑一些郁郁不得志之人。

那样是没办法与大势所抗衡。

文幸侯府。

“好!”

荀况看着小报,“好小报,好科举,好一个赵姬。”

“老师说了三声好。”韩非笑了笑,“看来对王妃所推行的科举制,十分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