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教导扶苏 旁观三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想让祖龙当第一,有错吗?!
\那如果以后有人惹你生气,或者想要伤害你,你会怎么做呢?\
\扶苏会先打服他们,然后再跟他们讲道理!\扶苏突然想起了什么,\但是夫子说不能学习....\
刚想夸扶苏都会举一反三了,听到扶苏后面的话,方思怡板了板脸:
\如果不学习伤人的技能,有坏人要伤害你阿父阿母,如何?\
扶苏想象了一下,有人要伤害阿父阿母,但是自己只能在旁边看着,什么都不能做的场景。
扶苏猛摇头:\不行,扶苏要学!\
\但是这还不够,扶苏,为师本意不是让你伤害他人,为了守护自己心爱之人,才是为师的用意。\
\扶苏明白,扶苏以后要学武,只要扶苏在,没有人可以伤害阿父阿母!\扶苏顿了顿,\也不能伤害师父!\
\这就对了,首先要有伤害人的力量,才能决定要不要伤害别人,才可以守护自己心爱之人。\
方思怡怕扶苏手里的石头划伤扶苏,让扶苏丢到了地上。
\接下来,为师要教你第二个知识。
你的夫子说,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是不是出自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是的。\此时的扶苏觉得神女无所不知,看着方思怡眼里都是星星。
\但是这后面还有一段话,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这是什么意思呢?\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很累?\扶苏想了想,不确定道:\那庄子是让我们不要学了吗?\
方思怡:!宝啊,这可不兴这么想啊。
\不是的宝...嗯....不是的,屠,呃不是,扶苏。\方思怡连续嘴瓢了两次,差点把扶苏叫成屠苏。
\庄子这句话,是出自庄子的文章《养生主》,所以是让大家不要执着,以免伤身,不是让大家都别学了。\
好险,差点就给扶苏带到另一个极端了。
方思怡扶额,不等扶苏反应,马上开启了下一个话题:\父为君,子为臣,也不是夫子所说的让你真的把自己当臣子,把父亲当君主。\
\那是什么意思?\扶苏很开心,扶苏不想和阿父当君臣,君臣要保持距离。
扶苏喜欢阿父抱着自己识字,想要一直和阿父在一起。
\意思是,君主要如父亲一般对待自己的臣子,臣子也要如儿子般对待君主。
是为了让君臣关系和谐,从而共创美好未来。\
看着扶苏如此开心,方思怡说到后面没忍住捏了捏扶苏的脸,好软。
\而最后一句,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夫子解释的并没有错,但是扶苏要注意分寸。\
\分寸?什么是分寸?\听到一个新的词,扶苏有些疑惑。
\意思就是,如果你阿父真的做错了,你可以私下与他交流,但万万不可当着其他大臣的面落了你阿父的面子。\
其他的忘了没关系,但是这个,求你一定要记住。
\扶苏知道了,但是为什么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呢?\
\扶苏想一想,如果连扶苏,作为秦王的儿子,都觉得秦王做错了,那无论到底有没有错,其他大臣还会信服你阿父吗?\
虽然没有太懂,但是扶苏还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理解了,反正如果当着其他大臣的面说父亲不对,会让父亲难办,记住这个就对了。
\敢问神女,如此教导扶苏,是为何意?\
方思怡看向来人,啧,谁啊,估计又是个\生不详\,神烦。
下朝后,王绾,王翦,隗状三人听说神女要当扶苏的老师,特意请求嬴政前来看望。
他们到的时候正好方思怡让下人去外面捡石头,不知何意的四人暂时没有做声。
“扶苏见过阿父,丞相,将军,御史中丞。”
“见过公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是相互的,大臣和君主之间要行作揖礼,身为公子的扶苏自然也不例外。
扶苏现在已经完全悟了,依旧要守礼。
但是自己是阿父的孩子,不需要和自己的父亲保持距离,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于是扶苏蹬蹬蹬蹬地跑到嬴政身前,张手向嬴政要抱抱。
嬴政抱起扶苏,然后坐到了椅子上。
工部赶制完成后,现在章台宫,兰池宫,隰华宫等各个身份尊贵之人住的宫殿都安排上了桌椅。
听到扶苏叫那两个年纪应该与嬴政他老爹差不多的老臣,方思怡想了一下,大致应该只有王翦和隗状了。
但是御史中丞.......方思怡想破脑袋都想不起来是谁。
等下!这不是当时被自己坑了的那个长相清秀的少年吗?
看出了方思怡的为难,长相清秀的少年开口:“臣王绾,见过神女。”
就在三人正欲行礼时,方思怡连忙阻止了二人:“这也没别人,不必行此大礼。”
知道了三人身份的方思怡根本受不起这三人的礼,比起那些生不详,这三人更是重量级人物,生卒年皆不详。
王翦,自幼习武,为将持重,老谋深算,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将才。
秦灭六国,王翦父子破其五。
不仅如此,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是极为可贵的。
王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晋升为左丞相。
隗状,秦王时便担任左丞相,昌平君被罢相后接任右相。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主要工作,是左右丞相王绾和隗状组织领导的。
二人都在统一和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李斯只是参与者。
但是不知为何,史书中对二人的记载都不多,史记也未给二人单独立传。
更离谱的是,隗状在《史记》上就出现了一次,还被认错了名,《史记·秦始皇本纪》里称他为丞相隗林。
若不是隋文帝称帝后二年五月,有长安百姓挖出了一个秦时的铜制秤砣上刻有:“乃诏丞相状,绾”的字样;
又在1982年,蓟县发现的一堆破铜烂铁里,一件残破的铜戈上刻有铸造时留下的铭文:“十七年,丞相启,状造,合阳。”
结合史记,确认第一个为王绾和隗状,第二个时昌平君与隗状,才彻底确认他叫隗状。
你说就这,就这让方思怡怎么敢让他们向自己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