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袁家嫡长,开局抢甄姬自立 > 第37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农民怨声载道

第37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农民怨声载道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袁家嫡长,开局抢甄姬自立!

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主母真情流露,真心实意陪伴大公子。

念及此,赵云他们也就觉得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妥。

众人振奋,忠诚度全部得到了提升。

但接下来,又不得不面对依旧遭受封锁的事情。

甄宓:“夫君,土豆想要形成规模,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发展。”

如何度过这段真空期?

另外对于袁谭来说,并不只是面对粮食的问题。明年开春就是诸侯讨伐董卓了,讨伐之前,诸侯们尚存中兴念头,并未互相吞并。

讨伐董卓之后,一切就变了。

袁谭到时想扩张势力,从而走在诸侯前列,现在就需要募兵。

要知道新兵形成战斗力,是需要一定时间训练的。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无法募兵,就会落后太多,落后就会挨打。更何况,还有一个便宜老爹在旁边虎视眈眈。

恶性循环就会越来越落后。

所以,明年的诸侯讨伐董卓,是打破封锁的唯一机会,他必须现在就募兵。

可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还是没有粮食。

陈琳:“大公子,现在郡里的粮食已经有价无市,撑不到明年怕就要出乱子了。”

而土豆远水解不了近渴。

众人逐渐丧失了刚才的好心情。

袁谭冥思苦想,对了,除了土豆之外,自己还有化肥,此物立刻就能翻倍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望着忧心的众人,袁谭想起来后狂喜。

上谷郡处于边陲,但也有五十万亩耕地,用上化肥后,一定会迎来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袁谭想到这里,暗道一声侥幸,没有在草原耽误太多时间,赶上了今年最后一熟的生长周期。

如今自己面临的情况的确很严峻,尤其是有土豆这样的神物,竟然撑不到大规模种植,就更显残酷了。

部众士气低迷,也在情理之中。

袁谭再次抛出解决之法,“土豆成规模前,我们可以制作化肥,来提高麦、粟的产量。”

甄宓傍住袁谭的胳膊问道:“夫君,化肥又是什么?”

袁谭:“现在用的都是农家肥,肥水,我这种新型复合化肥异曲同工,但又截然不同……。”

听着他的描述,陈琳他们云山雾罩。

说起来古人自从进入农耕社会后,就一直在施肥,这就跟发现爆款农作物完全不同了。

新型复合化肥顶用不顶用,谁也不知道。

陈琳:“大公子,您的这个化肥可行吗?”

袁谭:“可行的很,明天你们就告知全郡的百姓,然后召集制作土肥的好手,我要开一座化肥厂,给全郡农作物提供化肥。”

就此,土豆和化肥的事情在上谷郡流传。

百姓将信将疑,一方面是因为袁谭的威信,一方面是惧怕官府的报复,勉强使用化肥。

这一天。

风和日丽,微风吹拂着绿油油的庄稼。

上谷郡南郊。

农夫们三五一群,蹲在田间地头唉声叹气。

这时村口走来一个年轻人,身高七尺,佩剑,文质彬彬,相貌英俊宽厚。

“你是何人?”老村长王大海,见到陌生面孔问道。

“在下徐庶,是个游子,是来大公子治下学习的。”徐庶一礼道。

王大海心里有事,闻言走心低声自语,“来学吹牛吧。”

徐庶:“???”

徐庶是三国时代不可多得的大谋士,历史上与诸葛亮,司马徽这些厉害人物为友,曾助刘备在新野大破十万曹军。

曹操惊呼刘备得徐庶,羽翼已成,所以不顾被世人唾骂,用徐庶的母亲威胁这位孝子。

如今的徐庶看出天下将乱,希望寻找到一位明主辅佐,一展抱负,所以周游天下寻觅。

原本这个边陲小地方不在他周游的计划里,是听到袁谭的事迹后,临时加进来的。

此番来到了上谷郡,他是仰慕袁谭的名声,又听遭受袁绍封锁旦夕不保,带着一颗锄强扶弱的心。

想要了解一位主公是否值得辅佐,询问一下治下百姓是最好的方法。

于是徐庶来到了田野里,和农夫们聊天。

“自从大公子来了后,郡内太平。看到那边那群泼皮无赖了没,现在都老实巴交开始种地了。”

“大公子清明吏治,律法严明,是一位仁君。”

徐庶暗暗点头,一路走来,老农所说一切尽收眼底。在这方面,这位大公子超越了大部分诸侯,称得上明主。

“只不过。”王大海话费一转。

徐庶来了精神,最喜欢听到只不过,别看他一直在寻找明主投奔,却对发现缺点加以否定从而离去,更加乐此不彼,“只不过什么!”

王大海叹息道:“大公子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吹牛。”

“吹牛!此话怎讲?”徐庶越来越有兴趣。

“怎讲?大公子说未来给我们一种叫土豆的新作物,亩产能五千斤。啊哈哈……。”

王大海说到这里一番苦笑,“未来我们都发达了,再不用饿肚子,还能有余粮,余钱,人人过上富户般的日子。”

( ⊙ o ⊙ )啊!

王大海看着目瞪口呆的徐庶,就知道会是这样的反应。

五千斤的亩产彻底惊呆了徐庶,幸亏是坐在地上,这要是站着,原地摔一跤也不足为奇。

徐庶暗想,这么看来,这位大公子何止喜欢吹牛,简直太能吹。

“五千斤的话,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徐庶义正言辞道。

“您也认为如此,其实我们也认为是这样的。”王大海摸着白胡子撅着嘴。

徐庶又是大跌眼镜,怪不得刚才语调很怪异。

“大公子已经种下了一亩试验田,到时候我要去看看收成到底有多少斤。”

“我也去!”

“我也要去!”

“同去!”

农夫们纷纷道。

徐庶叼着一根草芥,倒要看看三个月后,这位大公子怎么去面对百姓。

这时候,乡里的里正带着一队衙役到来,催促道:“别侃大山了,化肥来了,都去领!回去换上新衣服。”

又道:“到时候你们要这样行礼,不要粗鄙的一稽到地。”

里正说完,就跪下来演示了一番。

“还要换新衣服?还要学礼数!”

“领个化肥也要这么复杂吗?是个什么道理?”

农夫们气急败坏。

里正则很兴奋:“你们懂什么,咱们乡运气好,大公子亲自来发放化肥。大公子还说,化肥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以后咱们乡,就是他老人家亲自抓的试点了。”

农夫们闻言沸腾了。

“可以近距离看大公子了!”

“我这就回去换衣服,还要叫上我爹我娘,我媳妇我孩子一起去看大公子!”

“他们一直想看看大公子长什么样,在城头上看不清楚!”

“你家有这么多衣服吗?裤子你穿了,你媳妇穿什么?”

不过农夫们突然沉默,各自散去。

“化肥又是什么?”徐庶一把抓住要走的王大海。他发现来到这里后,出现了许多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这是周游天下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王大海苦笑,“这位游子听真,大公子给了我们一种化肥,比过去任何的农家肥,肥水都要好,说是用了能够亩产翻倍。”

徐庶:“翻……倍!?”

他行走千山万水,走过无数村庄,看到施肥的人何止万千,谁敢这么夸张?

道:“村长,你信吗?”

王大海当场摇头,低声道:“我不信,我还害怕用了化肥,把我家庄稼烧死。那些化肥扔到水里还起泡泡呢,肯定有毒!”

“起泡泡!那肯定有毒了!”徐庶用力抓住对方的胳膊,沉声道,“有毒你为什么还用?”

“我……我怕。”王大海慌张道。

徐庶叹了口气,此人到底是暴君,还是明主,看来还有待商榷。

“等等我,我也一起去!”

谁知被里正拦住,上下打量:“瞧你这身破衣烂衫,有新衣服吗?”

徐庶很生气,也不知是来自袁谭,还是里正,“有。”

“懂礼节吗?”

“比你懂。”

里正冷笑,随后就考核起来。

很快他就吃了一惊,顿时露出和蔼的笑容,“小老弟,看来你真是个有学问的游子,你可以站在前排,就说是我们乡外出归来的,回头我管饭。”

徐庶闻言恨不得给这个里正两巴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