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为大义主动请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721章 为大义主动请缨
张鹿安按照大明督师史可法的要求,来到了督师府,拜见了史可法。
再一次见到史可法的时候,张鹿安惊呆了,史可法仿佛比之前老了十来岁,头发都已经半白,脸上疲态明显,显然是绝对的操劳过度。
张鹿安对于眼前这个在个人道德上几乎没有瑕疵的正人君子,心里也是感慨万千,连忙关切地问道;
“史阁老,您老要保重身体啊,您看上去脸色不太好。”
“咳咳咳……终日尝不及一食,夜不就枕褥。倦则使健卒坐地,以背相倚,假寐片刻。
谓人不宁处,我何忍安?”
“咳咳,即使如此,身体是奋斗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能指挥大家打胜仗呢?”
“哎,浮山伯,我们还能打胜仗吗?”
“阁老,我部还有五千人,黄帅所部还有三万多,再加上南京还有至少二十四万人,这大江南北难道就没有其他忠臣义士了吗?我们大明还有机会的!”
史可法突然脸色落寞了起来,缓了一下神色淡漠地说道:
“原本是有的……可惜了……”
张鹿安瞬间就明白了史可法的意思,毕竟他当初在处理兴平伯死后的安排时,确实欠妥。
面对着清军的入侵,已故兴平伯高杰的部下,无论是李成栋、胡茂祯、李本深都是选择了或投降或不战而逃,压根就不再听从史可法的调遣。
而在以前,兴平军和靖南军都算是最为听令的营伍,一切都变了,尤其是人心凉了,犹如覆水难收,想要挽回的可能性非常小。
尤其是史可法的身边还有大量的“猪队友”,比如郑鸿逵,让他出动水兵在宝应城外打击清廷水师,郑鸿逵却以自己的海船太大进不了运河为由,予以拒绝;
当兴平军试图渡江南下,至少也是将高杰的家属送到江南的和平的地方时候,郑鸿逵又突然来劲了,致使兴平军所部上万人死亡,双方因此种下了深深的仇怨。
兴平军残部当下面临的局面,一面是后路被阻,一面是不被信任,他们接下来的举动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
再让兴平军前来扬州听令,那是不可能的事,而如果抽调黄得功所部,也是可能性不大,因为安庆府已经彻底是在清军的统治之下。
如果黄得功前来支援扬州,清军就可以从上游顺利地攻下池州和太平,南京城将会更快的失陷。
好歹张鹿安也曾经算是“江北五镇”的一员,可是主力人马是在登莱,想要紧急调遣人马到扬州,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何况张鹿安还没有这个意愿。
史可法命人盘点了手中的兵力,发现满打满算不过五万人,而清军本身就有十万精兵,再加上许定国的两万人,刘良佐的十几万兵、乡勇,李遇春、李登云的四万降兵、王遵坦和柏永馥的两万降兵,清兵总数不下三十万人。
无论怎么看,明军都不是清军的对手,而向南京要求派遣援兵,南京方面执掌兵部的阮大铖却以京畿之地多为新兵,未经训练不堪驱使为由,拒绝了史可法的请求。
这一切让史可法更加的焦虑,不由地对张鹿安说道:
“如今所虑者,诸将不思进取,都有清军一到,便立刻投降以换取荣华富贵的想法,可信者实在太少。”
张鹿安实在忍不住了,直接说道:
“天长方向有我姐夫带人驻守,不说他一定能够守得住,但是拖延一些日子还是可以的;
我方则是驻扎在仪征,挡住西面而来的刘良佐部一段时间也是有一定的把握;
如果要守,那么最为关键的就是守住宝应这个点,宝应之后还有坚固的高邮城,高邮之后还有水陆要道邵伯镇,可以派人层层设防。
另外,淮扬豪富,军饷无忧,加上扬州一府户口接近两百万,再征二十万兵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看朝廷是不是真心防守?”
“淮扬虽然豪富,但是都在盐商之家,官府怎么能侵夺民财呢?
那样的话岂不会遭来天怨人怒?
要说军饷,其实南京已经没钱了,早就入不敷出了,南京京营之所以不堪战,根本原因就是欠饷严重,哪里还有钱支持江北重建新军?
再说了一旦新军重建,都如泗州之兵,奈何?”
“眼下不能瞻前顾后了,让大户捐款,实在不行,那就只能抄家了,或者是借款,否则清军到了,只会玉石俱焚。”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恐怕江北沦亡就在眼前,那在下倒是希望史阁部能够为这江北的两百万百姓和数万名大明将士考虑,暂时转移到江南,以长江天堑为作战战场,利用我们大明的水师优势,打退或者挫败清军前锋的锐气。”
“不行不行,万万不行,为将者怎么能让自己的百姓流离失所?
再说,到哪里去找那么多船只来运送百姓?百姓又为何一定要跟我们走?”
“淮扬百姓历来有反对外来侵略的传统,君不见李庭芝故事?
只要阁部大人出面号召,相信大家必定会服从史阁部的命令的。”
“浮山伯,你还是太年轻,你只知道初一,不知十五,就算把人给撤离到江南,到时候这么多人在江南如何安置?
岂不会惹出来更大的困难?而且君父要求本官在江北破敌,本官如何能够在未得君命的情况下,擅自撤退?
就算撤退,难道江南的人会让我等撤吗?
浮山伯难道忘记了郑鸿逵攻打兴平军的事?”
张鹿安愣住了,此事真的无解!
因为史可法说的就是实际情况,眼下真的是前后无路,是谁都会焦虑异常,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
“这样一来的话,扬州必将很快陷落……”
张鹿安喃喃地念道。
“可法唯有一死而已。”
史可法大义凛然地说道。
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张鹿安眼前的这个人,并没有任何问题,深具个人魅力。
张鹿安知道说再多也是无济于事,就在那么一刹那的功夫,张鹿安突然违心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留下来,帮助史可法守扬州,如果实在无法守住,那就将扬州的百姓尽可能的给带走。
下定了这个决心后,张鹿安向史可法请令,他将会以令狐云湘所部守卫仪征,他带着陈利六的第一协,去守卫宝应,然后一路层层设防。
史可法此时正是缺兵少将的时候,对于主动请缨的张鹿安自然是大加赞赏,并且说道:
“如果浮山伯愿意去宝应,本官将会下令总兵李仲兴听从浮山伯的调遣。”
张鹿安赶紧谢过,却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史阁部,毕竟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请允许我到时候随机应变,一旦出战就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要宝应和高邮的军政大权,千万不要有任何掣肘。”
“好,本官会让幕府应廷吉配合你。”
“谢过阁部。”
有了张鹿安的加入,史可法的心情好了一些,中午宴请张鹿安的时候也不免多吃了一碗饭,气色好了很多。
张鹿安心里感慨万千,自己终究还是动了妇人之仁,选择了放弃既定的计划,而留在扬州。
要知道此时的登莱也是处于激烈的战斗之中,每时每刻,战争的天平随时都会倾斜,可是张鹿安已经顾不得了。
从督师府出来后,张鹿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三个重要的决定:
“第一,立刻将崇明滞留的人马和粮食物资,转运送到芝罘岛,支援登莱方向,将张母容氏和妻子陈利芸也随行带回去,登莱一地军政的最终拍板权归陈利芸。
贾名杰和刘廷桂负责协助处理内政,王公弼负责处理对清作战;
第二就是完成运输任务后的水师,全部到扬州和仪征的码头听令;
第三让登莱做好接待更多百姓的准备。”
陈利芸有些伤心更有些紧张地问道:
“夫君,我怕自己会做不好。”
“夫人,你和娘是我最为信任的人了,在我走不开的情况下,只能辛苦你了。
你到了登莱以后,就把家安在芝罘岛吧,原来打算在砣矶岛的,只是相对而言,芝罘岛那里有更好的交通便利和防御设施。
文事方面自有贾名杰和三舅,对他们尊重一些,他们都是真心实意为我们做事的人;
王公弼那边让贾名杰去处理;
武事方面,大哥陈利昭也很久没有做大事了,可以给他压压担子,自己人还是更放心一点,我让索忠信也一同回去,他是我们张家的老人了,踏实可靠。
另外,令彰和令其牺牲了,舅舅也因此病倒了,母亲也是非常伤心,你多宽慰一下老人家。”
“知道了,夫君,我会的。”
“另外,到了崇明岛后,让张华带领所部人马回来扬州,就说我们暂时不走了,需要在扬州府与清军掰一掰手腕。
让大哥在崇明岛上帮忙筹集一些火器弹药,另外问问大哥,愿不愿意一起去登莱?
如果愿意那就更好,我们一家人就能够在一块了,如果不愿意,让他一定尽快前往南方,不要留在崇明岛了,崇明岛非常不安全。”
张鹿安忍不住反复地嘱咐道,然后把陈利芸一行人送到了码头,看着她乘坐战船前往了崇明岛方向。
张鹿安叫来钱澄之吩咐道:
“钱赞画去一趟衙门,申请一批火器、火药、铳弹,如果能有大炮更好,没有足够的火器的话,那就提供一些弓箭或者弩箭也行,总之是尽可能多带一些能够提供远距离支援作战的武器。
我们的第三协张华所部在桐城一战中损失巨大,这次就在扬州府招兵买马进行补充。”
“是,属下遵令。”
两日后,张华率领第三协的剩余人马一千余人赶到了扬州码头,还带来了张鹿安的姐姐张鹿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