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仙侠的我又进入无限空间 > 第155章 仙道全貌

第155章 仙道全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仙侠的我又进入无限空间!

李鸿升也像着师父一样装饵甩竿,等了一会,才继续问道:

“但师父所言乃是得道之后,若得道之前,可能修持他法以强根基壮法力?”

宁泰清摇了摇头:

“各界道则不同,他法可取其思路,不能直接修行,若已得道,斩出一道化身在他界降生,也可以修行,但没有这个必要,费时费力又少有所得。”

宁泰清不想李鸿升继续往这个方面研究下去,便开始更详细的为李鸿升讲解九洲仙道的修行体系。

旧法境界体系相当繁复,而且各宗各派修行方法都不相同,境界也多有不同,而新法不同。

新法的所有修行目的便是为了得道成仙,天仙地仙之法乃是成仙之后修行的,而成仙之前,所有境界都是为了终极一跃做铺垫。

而得道成仙有三个要求:

一是将自我根性拔超,超越人类,超越生命,与天地平齐,也就是升华自我,达到一个接近于道的层面。

二是法力精纯至极,达到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夺取灵气的根本控制权,彻底化为己有。

三是身躯灵魂达到一定强度,能够承载法力与道则。

三个条件对应道、气、物三者,全部满足后,跨出最后一步,成功了就能成仙。当然,如果没缴纳足够天功,跨出去就是死。

而这三个条件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特性够强的人更容易炼化法力,也更容易强化身躯灵魂,反过来也一样,所以往往要么三个都达不到,要么三个都达到。

而基于成仙的要求,新法的修行在炼气之后只有三个境界——筑基、神通\/法相、阳神\/金身。

在李鸿升的理解中,筑基就是婴儿出身前调整优化自身基因,神通\/法相就是出身后吸收养分成长,阳神\/金身则是成年人努力锻炼,后天增加力量。

筑基境修炼得好,填补大量灵气资粮后,能凝聚出法相,便比较有希望终极一跃得道成仙,若是筑基境修持得差了一些,只能凝聚出本命神通。

那就只有极低概率成就仙道,若是再差一些,连本命神通都凝聚不出,那不仅成仙无望,寿命也远不及前两者。

而阳神与金身,则是灵魂与身躯的修持,灵魂与身躯任意一个达成,就可以着手突破了。

阳神\/金身的修持很大程度取决于之前凝聚出的是神通还是法相,而神通\/法相境界则完全取决于自身天赋与筑基境的修行。

所以筑基一境基本决定了能否成仙,宗门资源也会倾斜于修出法相者。

完整系统的讲述了修行体系后,宁泰清便提出了个要求:

“还有十三年就是三十年一次的执法殿大巡查了,你届时若是筑基成功,过了定灵期,我就给你一个名额。”

李鸿升一头雾水,这件事他听说过,但难不成有什么“油水”可刮?还需要名额才能参加?

不懂就问,宁泰清将又一条灵鱼收好后,也没直接回答,而是取出一大叠书,最上面那本书名是《云水天宫历史详录(第七十四卷一)》。

筑基之前,出于对脆弱灵魂的保护,宗门禁止炼气弟子们使用玉简这种直接用灵魂读取信息的道具,只能通过看书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

李鸿升将这一摞总共是三十七本书收起来,跳过这个问题,继续询问之前想问的问题:

“师父,其他世界也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吗?有日月山川,有人类万兽?”

宁泰清奇怪的看了一眼李鸿升,这个弟子今天怎么对其他世界那么好奇,但嘴上还是回答道:

“这个我虽然没见过,但祖师们的游历手记我曾看过,是的,其他世界的大致模样与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世界与世界的区别就跟人与人的区别一样,虽各有不同,但大体上是相似的。”

“至于人类万兽,也确实有,不过这个你别问我原因,祖师留下的部分记录可能有记载为什么,但那些我成仙之前都看不了,就算看了也没法告诉你。”

宁泰清用力一钩,将一尾疯狂挣扎的灵鱼钓了上来,见这鱼个头相当大,心情也是不错,补充了一条方法:

“如果你真的好奇这些,成为下一代弟子首席,去面见祖师化身,由他亲自为你创功时,你大可以去问祖师,祖师向来宽宏,不会拒绝你的问题。”

听师父这么说,李鸿升也只能跳过这个话题,继续询问下个问题:

“师父,世界上真的存在天命之子这种人吗?天地真的会钟情于某个个体吗?”

宁泰清听完一愣,有些怀疑这弟子遇到了什么事,但一想最近也没什么大事啊,不过他向来有问必答,不会搪塞弟子:

“我不好说,除了这些人自己,其他人不会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相信可能真的存在这种人,不然有些事情就太离谱了。”

宁泰清又随手拿出一大叠书,整整八十一本,是云水天宫出版的《九洲人物考记·初代人皇篇》,李鸿升眼角跳了一下,将其收起。

这些书藏书殿公开的书目里是没有的,要么进传承殿找,要么就要有相关权限进行申请,李鸿升还想再问,但宁泰清先开口说话:

“好了,这些书也够你看段时间了,别一次性想太多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你先把这些书看完,下个月给我交两份感想笔录,每份至少写满一本书。”

李鸿升眉头耷拉下来,九洲界的文字跟蓝星古代文言文差不多,一字多义,要正确理解并不容易,一本书看上去不厚但实际上有大量内容。

写满一本书的感想解读倒是不难,但这可不能像是前世写课设论文一样敷衍,需要好好写,认真思考,要有深度,言之有物,还要写成文言文这种格式。

他这一世的父亲自身识字,李鸿升也认真学过语言,但受限于生活条件,会读会看,写文章还是头次。

李鸿升也不敢再说,行礼告辞准备回去苦读这两套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