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回到宋朝当皇帝 > 第180章 与宋徽宗的交易

第180章 与宋徽宗的交易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回到宋朝当皇帝!

鸿雁先是笑道:“大娘子肚子越来越大了,看样子要不了多久小殿下就会出生了,殿下回来的正是时候。”

接着又有些忧伤地说道:“娘娘最近身体却不太好,咳嗽地厉害,娘娘想出宫照顾大娘子,又怕自己的病症传染给大娘子。她身体本就病着,她又牵挂殿下,又在照顾大娘子的事儿上很矛盾,旧病加新愁人也越来越瘦了。”

赵启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便帮鸿雁拿了刚刚买的燕窝、还有一些苹果、橘子之类的水果,说道:“本应和你一起回家,但我此时思家心切,希望你不要怪罪,我就先回去啦。”

鸿雁道:“殿下尽管先回去,我还要再买些东西。”赵启便骑了马先回府中。

福王府上的人看见赵启回来了,都很欢喜。

他刚一进门,便有人把他回来的消息报告给了王贵妃和巧巧。

“赵大哥你终于回来啦。”

巧巧看见听说他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出来迎接。

看着王贵妃扶着大着肚子的巧巧,赵启也是满心欢喜,扶着巧巧道:“大冷的天你们怎么出来了?赶紧进屋去。”

巧巧笑道:“你看看我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我在外面都出汗呢,一点都不冷。”

看样子是王贵妃让她穿的,她自己一定不会穿这么多。

王贵妃道:“启儿你不懂,散散步对巧巧和胎儿都好,我们在院子里走走,屋里桌子上还有一些燕窝粥,你快进屋趁热喝了吧。”

赵启便先行进屋,看见屋子里的桌子上有三个碗,两个碗是空的,应该是王贵妃和巧巧刚刚吃过饭。

还有一个碗中有没动过的燕窝粥,那粥还是温的,不知是给谁留的,还是本来准备的粥两人没有吃完。

又看见椅子上有一个织了一半的小棉袄,想来是王贵妃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的。

待赵启吃过了午饭,王贵妃和巧巧也正好散步完毕进了屋子,他赶紧上前扶住巧巧。

巧巧坐下笑道:“妈妈每次来家里住都会做三个人的饭,妈妈不知道赵大哥什么时候回来,但是一直期盼着大哥能回来,怕赵大哥回来不能及时吃到热饭,因此每次都会预备三个人的饭,今天果然让大哥回家就吃到了。”

赵启听了几乎落泪。

三人说了一会儿话,他便进宫去找宋徽宗,毕竟这次是他自作主张回京的,还没报告过,要是被宋徽宗知道了他回家没赶紧报告,也许又要怪罪他。

果然,进宫以后宋徽宗见他第一件事不是嘘寒问暖,而是问道:“谁让你回来的?”

天宁节马上要到了,这时赵桓和郓王赵楷也在。

赵楷问道:“爹爹的生日马上要到了,你什么礼物都没带吗?”

赵桓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哥回来就好。”

还好赵启从家走的时候,王贵妃已经教过他怎么应对了。

他回宋徽宗道:“知道爹爹马上要过生日了,因此特意回京来看望爹爹,至于礼物嘛,我给爹爹带来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礼物,不过只能跟爹爹一个人说。”

宋徽宗听了好奇地问道:“哦?是什么好宝贝。”

赵启站在原地没有说话,而是看了看赵桓和赵楷,宋徽宗明白了他的意思,叫赵桓和赵楷退下。

等赵桓和赵楷退出去,赵启问宋徽宗道:“爹爹是否找到方腊了?”

“找到了,不过就是一个小贼而已。”

“爹爹找到的是假的,真的已经开始造反了。”

“什么?”

宋徽宗想了想,继续说道:“你说的独一无二的礼物就是这个消息?”

赵启回道:“是的,而且他会在你生日的前一天,就是十月初九建号称帝。”

“一派胡言!既然能建号称帝必然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不会一下子完成的,我怎么没有听说有个叫方腊的造反呢。”

赵启摇了摇头,应该宋徽宗应该信任大臣的时候他往往不信任,不应该信任大臣的时候他总是选择去信任。

赵启回道:“奏报很多,已经被王黼拦截下来了,没有上报。爹爹可以亲自去问一下,况且今年两浙路的赋税应该还没交,就是因为方腊造反,造成那边的赋税没办法及时收上来了。”

宋徽宗打断赵启回道:“胡说,两浙路今年的赋税不但是及时交的,而且收的比往年更多,哪有像你说收不上来了。”

赵启还是高估了当时官员们的道德,低估了他们的狠心。

两浙路从来都是多收税的,多收的税大多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剩下的部分上交朝廷,而且现在方腊还没有完全把两浙路的州县都占领,因此官员们也可以对方腊还没影响到的地方多加赋税,所以上交的赋税完全没受到影响。

宋徽宗的这个回答是完全出乎赵启的意料,他一时也想不通为什么方腊已经造反了,两浙路的赋税还能交的更多。

他没有继续争辩,而是回道:“这几天应该会有转运使给爹爹写奏报说这件事,还希望爹爹早些做准备。”

宋徽宗虽然不愿意相信赵启说的话,但是他也知道赵启不会无缘无故和他说这种谎话,冷静了一下,回道:“好,那我就等两天,如果没有人上奏折,你就是欺君之罪。”

根据历史的发展,过几天淮北淮南转运使陈遘会上密奏说方腊造反的事情,他对这件事是有信心的,于是回道:“好,如果爹爹接到来信,也请爹爹允许我在京城居住一段时间,不再到前线去。”

今天看见王贵妃和巧巧之后,他是想等自己孩子出世以后再上前线,这段时间他只想陪着巧巧。

同时他也下定决心,无论自己以后经历多少风波,他都不想把家人牵扯进来,他都要保护家人的平安。

他想跟宋徽宗做一笔“交易”,于是说道:“如果过几日爹爹确实收到奏报,并且想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我都会告诉爹爹。也想请爹爹承诺我,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给我家人一个安稳生活的环境。”

他之前一直不想直说未来的历史,是因为每次说了之后他都会遇见危险,不说反而可以保平安。

但是此时,他心中想的已经不仅仅再是自己,而是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他想孩子出世以后自己肯定是要想办法阻止靖康耻发生,自己还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如果自己不在京城,无法保护家人,那么他一定要得到宋徽宗保护他自己家人的承诺,他才会放心地去前线做点事情。

宋徽宗随口答道:“好好,我答应你,先看看过几日会不会有人上奏折吧,你退下吧。”

赵启出宫以后,宋徽宗并没有着急查看是否有两浙路的奏折,而是再想怎么开天宁节的聚会,今年怎么可以过得更好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