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儒门为圣 > 第30章 河野镇

第30章 河野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儒门为圣!

河野镇坐落于安州境内,处于北方平原的核心地带,大运河北段和清河在此交汇,地理位置优越,河野镇也因此而得名。南来北往的货船、行商,都会在此地休整。

河野镇名字上带个“镇”字,实际上是郡城,而且是很繁华的郡城。

它筑城时间不长,前朝开凿运河北段之后,不断有人来此定居,才慢慢发展起来。不过因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速度很快,等到大黎立国时就已经成为了郡城,而且其定居人口和发达程度相比于安州的州府,丝毫不逊色。

某个晴朗的下午,河野镇南城门外,有一辆马车慢慢悠悠地停了下来,然后一位长相俊朗清秀的少年,从马车上面一跃而下。

原来是姜澈终于抵达了河野镇,事实上大黎的治安情况真是不错,这一路上非常平安,沿着官道行驶顺顺当当。姜澈没有遇见传说中的黑店或者妖邪化形害人之类的奇闻,他之前的遭遇纯属倒霉。

姜澈没觉得可惜,没遇到是好事,真要遇上了,凭借他目前的实力,估计是凶多吉少。

坐了几日的马车,姜澈的心肝脾肺都快被颠出来了,幸好姜澈大脑前庭发育的好,不晕车,不然这一路能要了他半条命。

此刻终于是迎来了解脱。姜澈心中轻松不少,和车夫结了尾金,礼貌和车夫道谢告别。

城南不远处就是码头。视线所及,河水波涛汹涌,向东南奔流而去,河上船帆如织,不停有船驶入、离开泊位。

码头上堆积着各式各样的货物,岸边是一群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碌的船员和装卸工来回奔波,有条不紊地努力装卸货物,一些商贩夹杂在人群之中吆喝着手中的物件争相吸引买主,整个码头上都弥漫着繁忙的气息。

姜澈就是要在河野镇码头转乘船只逆流而上去神都城,不过他坐马车颠簸得身心俱疲,准备在河野镇休息一天再出发,先不用急着去码头那边。

“先进到城内去瞧一瞧,还没见识过大黎繁华的大城呢。”说完,姜澈便向河野镇城门方向走去。

在城门前面,有一队官兵在站岗把守,几个小吏挨个检查入城之人身上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并察看他们的官凭路引。

等待入城的车马分成了几队,老老实实接受检查。

姜澈暗暗有些庆幸:“没想到河野镇对出入城门者的检查的检查还挺认真。幸好之前有沈厚帮忙,解决了自己的身份问题,拿到了路引,不然顶着流民的身份连入城都会有些困难,更没有机会去做其它的事情了。”

姜澈还在那里感叹大城市就是不一样,入城都要细细盘查一番,确保城内的安全,不像其他地方管理那么松懈,例如他老家的县城,还有堂阳县,都没人过问。

还没感叹完,姜澈却听到前面几个被拦下来的行脚商人在那里抱怨:

“城里的那些官老爷最近不知又发什么疯,突然就严管百姓出入城,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了。”

“嗨,听说是最近疏勒人的细作渗透到了各个州郡,所以上面有指令,为了大家的安全,要严加防范。”

“放屁,哪有什么细作有本事在河野镇这样的地方掀起风浪,真当城卫军是吃干饭的呀。”“大家谁不知道,还不是最近有一些北面过来的流民,到了河野镇附近,官老爷怕他们进城影响城内的市容,所以提前在城门处设卡拦截。”

听到他们的对话,姜澈心中有一万匹羊驼奔腾而过。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rnm”。

调整好心情,姜澈安分排队,准备入城,很快就轮到他接受检查、登记信息。

“姓名,籍贯。”

“姜澈,洺州信都郡堂阳县人。”

“听你口音怎么不太像洺州人啊?”

“在下祖籍朔州定襄郡绥德县。后来家中遭逢变故,被迫离乡漂泊,后来幸得友人相助,入籍了堂阳县。”

说完,姜澈拿出了堂阳县县衙给自己开具的路引给小吏看。

小吏见到有官府开出的证明,又例行公事随便问了几句,没有借机刁难,便直接放姜澈入城了。

跨过城门,姜澈更加地体会到河野镇的繁华。街道两边都是茶楼、酒馆、当铺之类的商店,路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篷布或者推着小车的小商贩。行人如织,衣花淡月,四面八方来来去去,处处人声鼎沸。

更重要的是,姜澈发现河野镇好像已经完全突破了坊市制度的限制,大街小巷,都有人家开门做生意。

所谓坊市制度就是统治者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封闭区域,百姓们就居住在这些封闭区之内,这些住人的封闭区被称作“坊”,而商铺集中进行交易的区域就是“市”。

“坊”的数量根据城市大小变化很大,譬如神都城有一百零八坊,也有边境的军镇只有四坊。“市”则是不同,一座城市只能有一个或者两个“市”,就算神都城也不例外。

坊和市是严格分开的,居民区内不允许进行交易。

所以大黎很难找出类似河野镇这样的城市。

“估计是因为河野镇本来就是依靠商业发展起家,现在随着大黎生产力水平提高,原先的坊市制度已经不适应商品经济的新需求,所以坊市制度在这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其实大黎境内其他大城市也出现了这种趋势,不过没有河野镇改变的这般彻底。”

姜澈一通分析,自我感觉高中历史学的还不错。

他对河野镇又多了几分好奇心。记忆中有关于老家定襄郡的情形,和这里比起来,当真是边境苦寒之地,不提也罢。

至于姜澈更熟悉的堂阳县,更是不在一个量级。二者差距就像是后世十八线小县城和新一线城市那样,前者直接被薄纱。

当然,姜澈也不是“乡巴佬”。河野镇再繁华,也没办法和现代那些人口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都市相比。哥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心中种种想法闪过,姜澈跨步汇入人流,去见识见识大黎的风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