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莽改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嬴政:???
那踏马是朕的玉玺?!汉朝皇帝你们没有自己的玉玺吗?为什么要用朕的?就连王莽篡汉,都要索要这块玉玺。
刘邦哀叹不已:“现在生气又有什么用?早干嘛去了?玉玺的象征意义重大,但他也只是一块玉玺而已!”
刘询悔恨不已:“我为什么要重用王家,为什么要让王家女做我的儿媳?!”
他并不是把责任推到自己儿媳身上,他也做不出来这种事,但这儿媳与王莽同出一族,他免不了感到怨怼。
好在他还有重来的机会,别说太子妃了,太子也给他滚一边儿去,至于王家人,有多远滚多远。
刘询的生母王翁须本是平民之女,不到十岁便被中山王的孙子看中,教导歌舞,后来邯郸人贾长儿药买歌舞女,王孙便把她卖出去,王家也失去了这个女儿的消息,机缘巧合之下,王翁须进入太子府成为家人子,生下刘病己后升为皇孙妃,但不久之后,太子府上下全部被害,只有皇曾孙存活于世。
地节二年,也就是今年,刘询才找到了王家人。
原本与外祖家团聚的喜悦心情,都被日后王家人的所作所为破坏掉了。
那时的大汉可能已经千疮百孔,可能已经支离破碎,但他不能接受属于刘氏一族的皇位被外人抢走。
一跃成为皇亲国戚的王家人惊惧不已——天地良心,他们真的没想要篡位啊!
他们只是想着,皇帝身体里流着他们的血,除掉或霍家以后,肯定是要重用自己的母族的人,他们已经做好享受高官厚禄的准备,开始美滋滋地幻想自己未来大富大贵的生活了!
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临门一脚,王家的房子塌了。
李世民叹道:“还有更生气的——王莽篡位后,毁元帝庙,将其改为王太后用餐的地方,这气还有得生呢。”
【王莽是个儒学支持者,认为只有恢复周礼,国家才能强盛太平,因此王莽登基以后推行了一系列仿照周礼的制度,他明白当时的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决定实行王田制,就是把田地收归国有,不允许私人买卖,由官府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来进行分配,还不允许买卖奴婢,更改币制等等。这些政策的推行有些并不能说错,但王莽在利用各种强硬手段推行的同时,却忽视了实际情况,不仅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反而加剧了动荡。】
刘彻当即气笑了:“土地制度沿革千百年,已是根深蒂固,他王莽难道是有通天的本事,能阻挡天下反对的浪潮吗?”
想要改制没有错,想要解决土地兼并也没有错,但王莽却忘了,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他出手掀掉了地主豪强的老底,这些人岂能罢休?改革一个制度,并非皇帝在朝廷一声令下就可以实现的。
刘恒叹道:“空有理想,却看不到实际。”
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把土地收归国有,地主豪强自然不能兼并土地,可问题是他们愿意吗?王莽有那个能力让天下豪强甘愿损害自己的利益么?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又会有什么下场?
刘询骂道:“天真!他以为改制是什么简单的事不成?”
即使是皇帝,也不能与全天下的豪强对抗啊!
嬴政冷哼:“没有足够的眼界和见识,这样的改革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王莽在某些事情上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是没事找事,比如当时国内有个郡,分别是北海、南海、东海,但少了一个西海,他好像一个强迫症晚期患者,非要凑齐这四海,不惜出兵占了一块荒地,还新增了许多条严酷的法条,这样就会有许多新的罪犯,王莽就可以把他们送到那块荒地上,一个西海郡就有了。】
刘彻:“怎么,有那西海郡能成仙是么?”
刘恒:“有钱干点什么不好,我这么节省,王莽倒很大气。”
刘启:“可笑,土地改制还能说一句有理想,这个又是什么?!”
嬴政再次遇到了知识盲区:“强迫症晚期患者……是什么?强迫症是一种病吗?”
有人想起自己刻竹简时,一个字错了,就非常地不舒服,很想改过来。
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强迫症?
【汉朝有一些臣属国家,他们的统治者都是王,王莽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非要把王降为侯,还收回匈奴单于玺,毁掉以后再给个新的“新匈奴单于玺”,匈奴和高句丽的名字好好的,他把对方改成“降奴服于”和“下勾丽”,属国们面对王莽没事找事的行为,老大不高兴,拒绝向新朝俯首称臣。】
刘彻看得一头雾水:“王莽这是在干什么?这样的做法除了让对方觉得傲慢,还有什么好处么?”
为自己莫名其妙的行为挑起国家之间的矛盾,怎么看这行为都不甚正常。
刘询:心累,想念大将军了!
大将军多好啊,不乱搞,不篡位,政治素养高超,治国水平上乘……霍家嚣张一点也没什么。
当然,许皇后那事他还记着呢。
刘邦看得上上火:“他这是在搞什么啊?”
好好的王,非得给人家降一等,一个玉玺又碍着他什么,非得再给个新的?人家名字好好的,你又没什么事,非得给人改这么难听的名字……
【这下王莽又不高兴了,他派兵征讨这些国家,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是那句话,这些钱是要老百姓出的,本来国内的问题王莽就没弄好,百姓还平白背上了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王莽征句町,二十万人死了数万,再加上天灾,地也没法种,物价蹭蹭往上涨。】
刘恒看得心口疼,他治下的物价是比较低的,百姓本来就穷,为了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物价低一些也无妨。
王莽这又是天灾,又是人祸,百姓都要没活路了,百姓没活路,难道朝廷就能高枕无忧了?早晚得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