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被迫归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
临邑国国王听了李玄的这些话,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一下。
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直透心扉。
他意识得到,李玄不是在说笑,而是认真的。
李玄的话语中充满了霸气和杀机,让人无法忽视。
看到国王还抱着幻想,李玄脸色一沉,语气变得冰冷而决绝。
“既然你想死,那好,本王成全你!”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怒意和杀气,仿佛要将对方彻底摧毁。
他扫了一眼国王,眼神凌厉而坚定,随后命令道:“来人,割下他的头颅,挂在他们的都城城门外面!”
他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对于这种顽固不化、执迷不悟的敌人,没有必要心慈手软。
随着李玄的命令,士兵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横刀。
这一刻,国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他心知肚明,一旦横刀落下,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住手!本大王归顺大唐!住手!”国王慌忙大叫起来,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惊恐和哀求。
他不想就这样死去,他还有自己的国家要守护,还有无数的权力握在手中。
李玄见状,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这抹微笑中,带着几分讥讽,几分不屑,还有几分胜利的自信。
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那个士兵放下手中的横刀。
国王的额头已经满是冷汗,他双腿发软,几乎无法支撑自己的身体。
他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
“哼!本王还以为你是个不怕死的硬骨头呢。”李玄看着国王,嘴角的那抹弧度更加明显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嘲弄和讥讽,仿佛在嘲笑国王的懦弱和无能。
国王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心中愤怒不已,但却不敢言。
如今他身处劣势,身处困境,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但他知道,现在他只能忍气吞声,等待机会逃脱或者逆转局势。
国王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不安。
他明白,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
于是,国王极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抬起头问道:“本大王若率领整个临邑国军民归顺大唐,大唐能够保本大王继续统治临邑国?”
这个问题,对于国王来说至关重要。
他并不想失去自己的王国和权力,但如果归顺大唐能确保他的地位和权力,那么他可以考虑这个选择。
他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得到李玄明确的承诺。
李玄没有多想,直截了当地说道:“你可以继续统治临邑。”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让人无法质疑他的承诺。
“但是,你必须率领整个临邑国归顺大唐,立下盟约,永世尊大唐为父,愿意成为大唐的一份子。”李玄继续说道,“只有这样,大唐才能够保你继续统治临邑。”
国王眉头紧皱,显然对这个条件有些不满和担忧。
他深知,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
他希望能够谨慎对待,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你能代表大唐承诺?”国王再次确认道。
他的目光紧盯着李玄,想要从他的眼神中寻找一丝的破绽。
李玄淡淡地回答道:“如今不是我能不能代表大唐承诺,而是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没有给予国王一些喘息和思考的时间。
国王脸色变了变,显然被李玄的话语所震撼。
他深知,自己已经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除了归顺大唐,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
正如李玄所说,如今的他没有别的选择。
他必须面对现实,做出最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策。
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确保临邑国的未来和安全。
国王慢慢地从地上站起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显露出无奈的情绪。
他面对的是大唐的平南王李玄,一个在战场上无人能敌的强大对手。
尽管心有不甘,但他也明白,自己的国家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几乎没有胜算。
“你身为平南王,自然能代表大唐。”国王缓缓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认命和无奈,“本大王相信你。”
这句话,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他试图说服自己接受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李玄听到国王的回答,语气稍微变得平和了一些:“只要你好好配合,本王自然不会为难你。”
他的话中透露出一种宽慰,似乎在告诉国王,只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不会受到伤害。
国王点了点头,坚定地回答道:“本大王既然答应了归顺大唐,肯定会好好配合。”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决心,似乎在告诉李玄,他不会做出任何背叛的选择。
“很好!”李玄满意地点了点头,“现在,叫你的士兵打开城门,让我们送你回王宫。
然后,你召集文武大臣,宣布归顺大唐的决定。”
他的命令不容置疑,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温和的态度。
他似乎在告诉国王,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共同的未来。
国王此刻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他也明白,当前局势下,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他点了点头,声音虽然不大,但足够坚定地说道:“一切听从你的吩咐。”
随后,李玄与他的精锐士兵们,与临邑国的国王并肩而行,一同朝都城的城门迈进。
他们的步伐坚定,铠甲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威严与力量。
城上的守军早已严阵以待,当他们见到有唐军靠近,以为唐军要攻城,他们紧握手中的长弓,锋利的箭矢对准了城下的队伍。
他们紧张地凝视着下方,只等主将一声令下,便会万箭齐发,扞卫都城的荣耀。
然而,在紧张的气氛中,却并未传来预期的攻城命令。
守军们疑惑地相互对视,不明白城下的队伍到底意欲何为。
他们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