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带个养猪场穿七零 > 第25章 番外—姥姥的故事1

第25章 番外—姥姥的故事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个养猪场穿七零!

“哗啦,大格格好了吗?咱们该去前边了,要是去的晚了该让新福晋挑理了。”

9岁的大格格爱新觉罗显铱,轻轻捋了一下衣服起身,迈步出院子。

典型的五进大院子,还是祖上跟着太祖皇帝进京赏赐的。

如今她阿玛领个闲职,每天就去衙门点个卯混日子。

她家是正经的皇亲,和当今没出五服也算是沾边的旁支。

名头大没什么实惠的,手里没实权,家里也没有撑得起门户的人物。

家里刚刚办完喜事,自打她奶奶(妈妈)去世,都过去四年了。阿玛再娶也没什么的,做到这样已经知足了。

从她住的院子到太太的正院,穿过回廊,路上各处都忙忙碌碌的,府里刚办完喜事,哪里都得收拾。

一进寿安堂的院子,屋子外面站着不少下人。

看她过来往里面通报,小丫头子挑开帘子,把人请进去。

“太太大安!”(清中后期称奶奶为太太)

个头小小的,动作标准的半蹲安,双脚平行,双手扶膝,随即一躬腰,膝盖略弯。

自家孙女的礼节方面,老太太不住的点头。旗人家的女孩子不能自由婚配,她家虽说不用进宫,可也得等着指派。

打小在家由宫里的嬷嬷管教,省的将来去别人家让婆婆挑理。她可是知道,那些老婆子没一个好东西。

不像她们家,全家就没有主动站出来闹腾的。也是邪了,多精明的人进了他们家门,就变得懒懒散散的。

别人家兄弟面和心不和,妯娌掐尖争管家权,孩子们争宠姊妹不和,兄弟相互使绊子。

结果她家哥几个一个赛过一个的懒,府里的小妾通房总共没两个,原因是懒得找。

老太太恨不得把耳朵卸下来抠抠,她生怕是听错了,自古只有沉迷女色不能自拔,宠妾灭妻的大有人在。

到她家哥几个还懒得找,说出去都怕笑掉人家的大牙。

满京城都知道他们家的爷们痴情,不但为正妻空窗四年,还没再找小妾。

新进门的福晋,也是披荆斩棘才嫁进来的,没办法太抢手了。

实际上她大儿子嫌弃结婚太麻烦,还教育孙子们一定要对正妻好一点,结婚太麻烦最好一辈子就一回。

另外几个儿子更甭提,提起分家就抱头大哭,不是他们多孝顺,是分家单过太麻烦。

几个儿媳妇更是奇葩,谁家儿媳妇不是争着管家拿权,她们倒好都推给老太太,后来跟她们急眼了,才商量好一家管一年。

如今新福晋进门,四年没人管的大房终于有人轮班啦!

老太太都不想提新媳妇进门第一天,人还没进院子,账本钥匙已经送进新房了。

都怪老爷子,活着的时候总是教育孩子,富贵闲人富贵闲人,闲下来才能富贵。

“阿玛,奶奶大安”(清中后期称妈妈为奶奶)

依旧是个半蹲安,动作标准利索。

“乖”

新进门的福晋郁闷的不知道怎么形容,刚进门就看见新房摆着的账本钥匙,婆婆凡事不插手,妯娌们一点不沾,继子女老实听话,家里太太平平,小妾通房每天不怎么出屋。

在谁家都属于舒心日子,就是怎么琢磨都别扭。嫁过来一个月,她算是看透这一大家子。

什么凡事不插手的好婆婆,那是她老人家懒得管,耽误她玩棋。

什么一点不沾的妯娌,那是她们不想管,因为太累了。

家里小妾通房不出门,老实的在院子里过日子,纯粹是懒得动弹。这是什么人家?争宠呢?掐尖呢?吃醋呢?

什么家里通房小妾少,纯粹是家里的爷们懒,满大街就没听说过懒得找女人的,说出去都没人信。

幸好继子女听话,家里的孩子们比大人靠谱多了。

“姐姐”

“妹妹”

几个女孩子互相行个扶额礼,动作像极了招财猫。当然这个时候她们还不认识,未来的某一天,已经当姥姥的显铱看到干孙女桌子上的摆件。

忍不住想起当年府里的情景,一群小招财猫每天互相认真的行礼,自己都忍不住想笑。

太太简单讲几句,还是那套什么阿玛要为皇上多多效力,不要每日游手好闲。

奶奶要早日开枝散叶,为府里添人进口,夫妻和睦家宅安宁。

姊妹几个要知书达礼,多少年了就这一套,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

新奶奶刚进门一个月,那有那么快就怀上的。家里的男孩子每天去学堂上课,太太大概是太寂寞了,家里很久没有小孩子太安静了。

显铱回到香茗苑,关起门来偷偷的看书。外面有丫鬟守着门,有人过来会通知她。

家里不限制他们女孩子读书,只是甚少看这些西洋东西。

教堂的神父那里有很多书,哪方面的都有。她如今连蒙带猜的也学会不少单词,都是和神父偷偷学的。

身为女子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去西洋留学,可是她真的很羡慕那些出去的人。

洋人的科技,洋人的知识,洋人的武器哪个不让人羡慕?

听说洋人女子也可以出去上学,还有女子科学家,要是有一天她也能进校园多好!

一个字一个字翻译,有的还不是很通顺。在姐姐妹妹们讨论衣服料子的时候,她在对着一本打卷的洋文书,磕磕巴巴的念着。

她的弟弟经常和她过两招,偷偷的背着人谁也不知道。别看他小已经进了布库营,每次都要念叨她几句。

“您是要练成巴图鲁是吗?谁家姐姐不是香香软软的,就我家这个练得一身泥水,还整天琢磨那些西洋的东西。

你要是身为男儿,派去留学的绝对有你一个。学完这些将来结婚,你是要坐镇整个后院啊?”

姐俩关系好,小男孩什么都敢说。

从小家里没约束过她,接触的东西多了,就不愿意困在这一亩三分地。

有时候她都琢磨,自己是这家人吗?怎么大家都躺平的过日子,就自己卷着,还越卷心越野。

就盼着有天可以出去,闯荡四方游遍天下,甚至可以去留洋学习。

本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了,未来自己从这家挪到另一家。面对一大家子上敬公婆,下抚子女,还要处理一堆小妾通房。

谁知道在她9岁那年,一群人闯进紫禁城,大清没有了。

周围住的人家都是哭声震震,只有她家美的就差大摆筵席,理由是终于不用上班了。

太太听了差点抽死几个儿子,然后娘几个关门在屋里商量半天。

怎么商量的她不知道,就知道皇上跑了,她家跟着改姓,然后家里放出去一大批人。

就留下几个家生子,都是几代府里的老人。

那些日子哥哥弟弟的没去上学,外面乱的很人心惶惶的,物价也是涨的飞快。

很快她们家把多余的院子锁起来,几家人聚在一起,挑了几个大院子住着。

名贵的首饰,珍贵的摆件,很多好东西都被拿走不知所踪。

渐渐的家里的人开始穿普通料子,冬天也开始穿上棉旗袍,再不会裹上狐狸皮,貂皮的大氅。

吃的依然是那些东西,每日的燕窝也从没断过。

太太说包子有肉不在折上,乱世就要低调点,富贵闲人就是要闲着才能富贵。

果然玛法说得对,她家顶着很多人的嘲笑声,在外面低调行事。

政府提倡剪了辫子,家里就随大流,凡事不出头。

因为新上来个皇上,那年没吃到元宵,还没等端午节就没了。

当家里的老太太出来满大街遛弯,奶奶开始下馆子,她们家的思想开始改变了。

爱新觉罗显铱现在叫金显铱,在家附近的一中上学,以前这个学校只有八旗子弟才能入学。

自从民国3年开始,这里变成不论出身的学校,当然附近还是八旗子弟多。

都住在这一片,上学就近的原则。后来又陆续来了不少各地的富商。

皇上没了那些人好日子过习惯了,呼奴唤俾的挥霍,耍钱,抽大烟。金山银山也扛不住,慢慢的变卖祖宗家产。

周围宅子易主的很多,经常头一天还见着的人,第二天就看见有人进进出出的搬家。

金显铱在一中上学,家里原本是不愿意的。如今的北平城乱的让人心慌,民国政府迁都南京。

这里就变成军阀,洋人,盗贼等等的天堂。再不是那个热闹非常的皇城根,反倒是军阀争斗,洋人肆意,恶人的天堂。

百姓一下子从骄傲的皇城子民,变成军阀混战的受害者。

物价飞升疾病四溢,百日咳,肺结核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家里大人开始着手安排搬家。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去天津,那里要比北平消停些。

在那边的遗老遗少还不少,都是忠心的保皇党。她家这个身份过去,也算是说得过去。

显铱拿着跳级完成的中学毕业证,匆匆忙忙的和家人来到津门。

完全没想到她的未来,会从这里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