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首相大人的童养媳,有点撩 > 第101章 都是一样的家人

第101章 都是一样的家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首相大人的童养媳,有点撩!

晚上姜玉送周大山与王氏出门,“伯伯,伯娘,你们明天一早就回去吗?不在镇上再多待几天?”

如今,周见清住的那个小院已经被他买了下来,是正正经经的自家院子,周大山夫妇住多久都是使得的。

王氏摆手道:“不住了,小清他天天忙的很,早出晚归的,我们在这里没事做闲的慌,再说我和你伯伯也不放心家里。”

说完,她从怀里拿出个手帕打开,里面包着的是一对白银绞丝双扣手镯。

她递给姜玉,道:“给,这是给你的生辰礼,比不上她们的金贵,但也是伯伯和伯娘的一片心意。”

本来之前在宴上她就要送的,只是与祁大夫人的礼物想比,这银镯子实在不值一提。

姜玉接过镯子收到怀里,挽着好的胳膊道:“礼物不说贵重与否,只论心意,咱们是一家人,我知道伯伯和伯娘心里疼我,这镯子也是花了你们不少钱的。”

“咱们没法跟祁大夫人这样的富贵人家比,想想村里其他姑娘及笄,哪个父母能有伯伯和伯娘这样舍得的,这镯子怎么也要十几两吧。”

“我也是受了义父义母恩惠,现在才能过这样呼奴唤婢的生活。若是靠我自己,现在也还在小院里努力想生财之道呢。”

“所以我很感激他们,他们是真心的对我好,我以后也会尽我的能力孝敬他们的,他们也是我最亲的家人,跟你们一样。”

周大山在前面道:“嗯,祁山长和夫人对你和大哥儿都好,你们知道感恩是应该的。”

姜玉又道:“所以伯娘,十个手指还有长短,我不会因为义父义母给的多,便觉得你们给的少,不管多与少,我相信你们对我的一片拳拳心意是一样的。”

周家这两年在杨梅树上花了很多功夫打理,玉园现在不但有杨梅树,还养着好些鸡和蜜蜂。

他们也靠着玉园的产出存了些钱,再加上周见恒和周见清现在都不用家里再支出,反而还能给家里赚钱。

可姜玉知道,周大山与王氏两人还是省的很,平时从不曾大手大脚花钱,如今能花这么多银子给她置办生辰礼,已经是很重视了。

她不知道的是,王氏之所以还是舍不得花用,主要还是她想着姜玉及笄了,大哥儿也考试去了,等他回来后,家里最好能把他们的婚事给办了,要是大哥儿中举,小玉还可以跟着他一起去京城赴春闱。

要办婚事的话,自然要下聘礼,要修整新房,要做酒席,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王氏听了姜玉的话,也安心不少。

她确实因为姜玉现在是祁山长的义女,她自己也争气能做生意会赚钱,怕她会看不上他们。

好在姜玉还是跟以前一样亲近他们的。

王氏拍着姜玉的手背道:“小玉你是个好孩子,是我们大哥儿的福气。”

姜玉不好意思地道:“伯娘,恒哥哥也很好。”

王氏看着她害羞的样子,笑道:“好了,就送到这里了,你回去吧。”

姜玉看着面前的书院大门,点头道:“嗯,那我便先回去了,伯伯喝了酒,伯娘你们路上当心些。”

周大山正抽着烟杆,听了她的话,晃了晃手里的烟杆道:“我没多喝,不用担心,你回去吧。”

姜玉:“嗯,那我先回去了,小柳儿在这里与我一起住几天,等恒哥哥回来了,我们再一起回家去。”

周见柳这之前也常有到这里来小住几日的时候,两人并不担心。

姜玉见着他们二人走远后,才带着福珠一起回了祁家小院。

日照堂里只剩下徐燕双还在吩咐丫鬟收拾。

祁大夫人是昨日才到的,住在原来祁怀逊来梅阳镇时住的那个宅子里。

今日散席后,她便回去了,并不在这里住。

姜玉上前,给徐燕双捏肩,由衷地道:“义母,谢谢您。”

她是真的没想到义母会为了她,特意请了京城的大夫人过来给她做正宾。

徐燕双随意道:“这有什么好谢的,咱们是母女,母亲为你操办及笄礼本就是常礼。”

人都是相互的,一开始确实是他们对姜玉付出的要多些,若她是只知一味索取的,她和老爷自然也不会为她做到这一步。

可这一年多的时间,姜玉陪在他们身边,对他们的嘘寒问暖,榻前侍疾,时时孝敬也是真真的,这样的陪伴,就是亲生孩儿也不过如此。

人心都是肉长的,孩子有心,她自然也更愿意疼爱她一些。

经过这些时日,两夫妻如今是真真的把她当亲生孩子对待。

姜玉没再说感谢的话,一切尽在心里。

她转而说起了祁大夫人,“义母,今日大伯娘怎么送我这么多礼物,会不会太贵重了?”

徐燕双笑道:“你大伯娘啊,是个不肯占人便宜的性子,你收着便是,她不吃亏。”

姜玉不太理解这里面的事,“哦,这里可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大嫂她这是还礼呢。她这些年前前后后生了四个孩子,我可是个个侄子侄女从出生礼到生辰礼都没少送,如今我与你义父只得你一个,她还不得打包送才能还礼啊。”

如此一说,姜玉便明白了,人情来往,以前义母只出不进,大房和三房又都收了他们的礼,如今她这里办及笄礼,大伯娘一来,可不就把前面的礼都要还回来了。

她打趣道:“那我可捡着大便宜了呢,大伯娘真是好人。”

徐燕双笑她,“这点东西就把你收买了?看来还是我平时给你置办的首饰少了啊。”

姜玉:“义母,这怎么能一样了,义母给我的,那也是咱们自家的,大伯娘送我的,可就是咱们多得的了。”

徐燕双轻拍手臂,“小财迷。”

姜玉不依道:“财迷也是随了义母的呀。”

母女俩亲呢一番,说起乡试之事。

“明日便是中秋,后日见恒他们便要出考场了,也不知道他们考得怎么样。”

姜玉原先不太了解科考的具体制度,还以为像周见恒他们这样的秀才是直接进京赶考呢,谁知道他们原来是县试中后叫秀才,还要去省城考乡试。

考过乡试的,才叫中举,也叫孝廉,考了第一名的人叫“解元”。

传说中的三元及第,这解元才是第一步。

乡试得中举人后,次年春天赴京考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考官的会试,也就是春闱,这里考出第一名叫“会元”。

这些人还要再参加殿试,由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

到这一关,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划分三甲档次,头甲当然便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了,二甲次之是进士,三四为同进士。

这一级级的考上去,过五关斩六将,无怪乎常有人说,科举难,不亚于上青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