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首相大人的童养媳,有点撩 > 第68章 买地

第68章 买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首相大人的童养媳,有点撩!

这些杨梅在山上是无主之物,只要是清河村的人,都可以来摘。

她想要做杨梅酒卖,必定要大量的杨梅,到时候的动静别人不可能看不到。

只是自己随便吃几个还好,别人要是知道她是拿这些果子赚钱,谁能乐意?

而且,就算今年她摘的时候,别人不知道她摘去做什么了,但等她的杨梅酒上市了,那就不一定了。

那明年她再想要杨梅泡酒,可能就难了。

要是能买下来就好了,不然原材料太不稳定了,只有抓在手里的才是可随自己任意支配的。

心下有了计较。

姜玉围着这片地方又转了转,观察周边的环境地势。

这里是半山腰的位置,除了种木材,并不适合做别的,而她看上的这块杨梅树地,除了杨梅树就是一些小灌木,并没有什么当下大家看来值钱的高大木材。

想来她就是要买,价格也不会太高。

姜玉下山的路上顺便挖了些野菜,她还发现了不少蒲公英。

这可是好东西,晒干了可以泡茶喝,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肝火旺的话,喝这个就很好。

等她到家时,周大山和王氏也都已经回来了,现在地里的活都做的差不多了,他们没那么忙,中午热的时候,可以不出去了。

如今的庄稼种类还不太丰富,清河村靠水源近,种的最多的就是水稻,这个时间水稻还在成长期,他们只需要时常去看看是否生虫,缺不缺水,再有就是除杂草和施肥。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这时代可没有农药,杂草是要人一棵棵拔的,虫子一旦发现就是灾难性的,只能靠人工除虫,所以收成都不会很高。

除水田外,旱地种的大多是各种豆子和菜蔬,其他农作物就少了。

周家只有周大山和王氏两个壮劳力,周见恒从几岁开始就读书,周大山夫妇平时都不让他下地;周见清一个半大小子,以前也只能跟着做些简的事;至于她和周见柳更是从来没下地干过活。

所以他们种的地并不多,其他的田地都佃出去了,每年也能收些粮食和租金。

周大山在院子里磨着砍柴刀,王氏在厨房做饭,没有听到周见柳叽叽喳喳的声音,应该是找她的小伙伴玩去了还没回来。

姜玉把篓子放在水井边,舀了瓢井水“吨吨吨”喝起来。

这一上午,又是上山下山的,她没经验没有带水袋,渴死她了。

周大山在边上看到,不放心地道:“小玉,你慢点,别呛着。”

等她终于不灌水了,又指着她竹篓里的蒲公英,笑道:“怎么挖野菜还挖这么多草回来。”

姜玉一愣,野草?没有啊,那蒲公英她认得真真的,绝不会错。

周大山伸手从她竹篓里拿了两棵起来,一手捏着一棵,举着左手上的说道:“呐,像这样的叫马兰头,可以吃。”

说着又举起右手上说道:“这个呢,就是野草了,苦的,没人吃。”

姜玉:所以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开发出蒲公英的价值?

“伯伯,这个可以吃的,不过我们不炒着吃,我打算晒干了泡水喝,降火的,等你热的时候喝了,你就知道了。”

周大山疑惑,“真能吃?”

姜玉肯定道:“真的,我书上看到的。”

周大山一听是书上写的,便不再怀疑,“行,那等你晒干了,我也尝尝。”

姜玉:“好嘞。”

她到屋檐下拿了个大盆放在井边,周大山顺手给他打了水倒在盆里,姜玉坐下来洗菜,见周大山又坐下磨刀。

想着自己的打算,问道:“伯伯,后面那个馒头山整个山头都是我们村的吗?”

周大山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想了下才道:“不是,这东面和南面才是我们村的,北面和西面归山那边的桃花村。”

姜玉放心了一半,只要南边这里是清河村的就好谈了。

“伯伯,你知道那山上的地,村里会卖吗?”

周大山不解地反问,“山上哪里有地?”

在他们的印象里,能种庄稼的地方那才叫地,那山上还真没有。

姜玉也反应过来,自己没说明白。

于是她解释道:“是这样的,伯伯,就是山上南面那一片,长了杨梅树的那一片地,要想买下的话,村里能卖吗?”

“杨梅树?你说的是竹林旁边那些长着酸掉牙的红色野果子的树?”

姜玉:……

“嗯,就是那里。”

看着周大山那嫌弃的表情,看来那些杨梅是真的很酸。

这样更好,被人嫌弃,那她能买下来的机率就更高了。

果子太酸可能是没有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不过那些树长在山上朝南的位置,阳光倒是不少照,也难怪果子红的早。

那就是别的原因了,比如山上的温度偏低或土地较贫瘠,不过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

周大山皱眉,“那些果子酸的很,你买那些地方做什么?”

姜玉早就想好了说辞,她道:“我从书上学了一种杨梅酒的泡制方法,我觉得能成功的机率很大。刚好我不是在镇上和聚福楼合作开了个小口福的小铺么?到时这杨梅酒做成了,就放那里卖。”

“真能成?”

“能的。”

周大山听姜玉说的肯定,又是书上说的方法,也不再多说什么,这时的人们总是对书里写的东西深信不疑。

“那一片山地,除了那些杨梅树也没别的东西,应该值不了什么钱,一般的旱地是八两银子一亩,山脚下的山地贫的很,只要五到六两一亩,你那半山腰的地,又不能种庄稼,又没有大木材,估计三两银子一亩大差不差了,绝不超过四两,你要的地大的话,估计还能少。”

姜玉咋舌,这么便宜的吗?

不过想周大山的话,也很有道理,现在最值钱的地是水田,好的肥沃的水田价格才高,像山上那样没什么价值的地方,平时就是再便宜也是没人买的。

谁没事花这冤枉钱。

姜玉在心里盘算了下她手上的银子,讲故事得的银子加上卖冬笋的银子,还有后来小口福卖的冻米糖分了一次利,她现在手上的现银有百多两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