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有些不习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他竟然跟着我穿越了!
我竟然穿越了
第一卷
第四章
004 有些不习惯
一晃三天过去了,再有两天就是十五元宵节。
“老三,你今天把笔墨纸砚收拾一套出来,书包已经做好了,这两天我给涛儿赶一套长衫出来,家里刚好还有些厚布。”
“你要不要还歇些天?衣服穿破些没问题,乡下哪个不是衣衫褴褛的?”
袁春叹口气:“那怎么行,棉袄不做了,只做罩衫,脱单了收点腰身,还可以当春秋天衣服穿。”
这些布是正月初二回娘家亲娘给的,袁家主是秀才,自己开了家私学,日子还能过,袁春是老大,老二袁鸣,今年二十三岁,也是秀才,去年考举没成功,正准备三年后再来,如今在袁家私学帮忙,成亲三年,已经育有一子。
老三袁勇,二十岁,去年刚刚成亲,喜欢木工,早年跟师傅学了好手艺,如今活是接不完,正准备过一两年开个木工作坊,多带两个人。
袁家生活不算富,但比汪家好了许多,前些年原身拼死拼活要跟汪老三,家里人本不愿意,但拦也拦不住,只好算了,陪了不少嫁妆,但都被原身送给相公用了。
最近两年,原身也想通了一些,更是羞愧的不愿意回娘家,一个人咬牙坚持着,平日里基本不回去,但大年初二是必需回娘家的。
这些布就是娘亲给的。
但原身也好强,带回去不少东西,毕竟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弟媳妇,弟弟再好,弟媳妇也隔了一层,哪里愿意接受爹娘给的银钱?
“老三,后天大集,我们一起去镇上,带去书店看看,买一本百草集,只要对着图,咱们就能采到药草,何况本就认识一些。”
“行,前世你倒是喜欢在视频上看这些,不过老婆,你可会一些方子什么的?这时代,一些方子老挣钱了。”
“你说方子?之前我倒是真的喜欢看这些视频,方子也记得不少,可动起手来不一定行,有些也记不全,慢慢来吧,这一世记忆力好了许多,以后想起来什么再慢慢整理出来,这些现在不考虑,还是写话本挣钱实在。”
前世看的小说有千千万,随便拿些出来重新写上,就能出手,大庆朝有唐诗宋词,元代之后就到了大庆朝,至于明清根本就没有。
也就是说,明清的东西可以随便用,上辈子她学的最好的就是文学,这些重新用文字写出来不难,稍微改点就行了。
做饭她还不错,但做吃食太辛苦了,她不愿意早出晚归,一点时间也没有,到时候忙成鬼样,即使相公考上举,又有什么用?
“老婆,那我现在去大哥家,跟他说说田的事情,马上春耕了,这些事早点处理好,方便他们耕地。”
“你去吧,我在家裁衣服,明天报名,你等下跟二强说说,回头在私学里多照顾一下涛儿。”
私学就在隔壁村,汪老三早年就在胡秀才那里读的,老秀才对他是又爱又恨,明明聪明到极点的孩子,怎么后来学坏了,交朋结友,不思上进。
其实袁家父母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让她把孩子送去袁家私学,可原身死脑筋,一是娘家住在县城附近镇,太远不舍得儿子,再就是不愿意看弟媳妇脸色,更不愿意低下身段,以至于蹉跎了孩子读书的光阴。
好在孩子在家也没耽误多少读书,有时候跟爹娘学点,有时候跟堂兄弟学点,纸不够就在石板上用废弃的毛笔沾水写。
想到这个孩子,她心里一痛,现在俩孩子还在对面房间里看书,小的也聪明,要不明天一起送去吧,二两做学费,剩下的只有一两了。
除非买那种最便宜的,时下白纸一般都是一百文一刀,一刀一百张,好一点的纸就贵了,三五百文一刀的,还有那一两一刀的澄心纸。
不过这些不是她考虑的了,想想还是可行的,普通的笔有100文一支的,墨有200文一盒四支的,汪老三平时用的就是这种,砚最低五百文,如此就一文不剩了。
十六号拜师的还有六礼,腊肉家里是有的,娘家给了好几条,其他的也不值钱,不行跟二嫂借一点,自己已经绣了一些帕子荷包,回头可以卖了还她。
写话本需要笔墨纸,自己这几天可以先准备一些炭笔,方便省纸,写好了让老三润下笔,再腾抄一遍,原身的毛笔字不是太好,娟秀有余,毫无笔锋可言。
想好了这些,她手上的针线更快了,小儿子去读书,书包得做,衣服也得一起做一套,不能厚此薄彼,孩子也有自尊心的。
“娘,我跟哥哥歇一会,刚刚写了不少字。”
袁春抬头看了一眼,笑道:“你们两人过来,这里还有点心,一人吃一块。”
小儿子欢快地扑了过来,大儿子则文文静静地小步走过来,不徐不急,拿起剩下的一块桃酥,慢条斯文地吃起来。
“涛儿,我想明天你跟弟弟一起去报名,他也到了可以开蒙的年纪了,你们兄弟一起上学下学,我也放心些。”
“那娘,家中银钱够了吗?”
“够了的,这你不用操心,你看看,那是我给你做的书包,弟弟的下午再,回头我给你们一人做一套长衫。”
“娘,我也能去吗?”
“能,怎么不能?去了要好好听哥哥的话,去了学里听先生的,读书要用心。”
“知道了,哥哥,我下午再多写些字,再把三字经背一遍,好不好?”
汪涛笑着看兴奋的弟弟,心里却担心这样家里的银钱不够用,娘亲又要辛苦了。
汪老三走进来:“娘子,我跟大哥说好了,他答应佃咱们的田种,还说回头带牛把咱们的那块地犁一遍。”
牛是老汪家的,分家时归了大房,但农忙时可以商量着用几天,但要以大房为先。
“老三,我决定了明天给林儿一起报名,他也到了读书的年纪了,后天去镇上买些笔墨。”
“那银钱够了吗?”
“够了的,就买最便宜的,我再卖些绣品,给先生准备些拜师礼,腊肉家里是有的。”
“那行,等下我煮碗面疙瘩,下午再考考他俩,三字经百家姓家里有一套,回头我再抄一套出来。”
“行。”不过三天,两人已经进入了这里的生活,没有一丝违和感,真不愧是三十年的老夫老妻。
前世她就喜欢缝缝补补,老娘给她买的缝纫机她用了三十年,家里的睡衣,床上的被单被套,脚上的拖鞋,都是她自己做。
原身也自小跟亲娘做针线,好胜心也强,做衣服绣花样样拿的出手,也就是在汪家这些年,外面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就是这样,她都一直护着手,外出做事总是带着自己缝的布手套,不敢毁了吃饭挣钱的家伙。
所以,哪怕又瘦又黑,手上起了茧,光滑还是光滑的。
一下午,她缝好了小儿子的书包,又把两个儿子的罩衫裁好了,晚上老三看书时,她还可以在一边缝,缝衣服不比绣花,她眼睛不看都可以缝,不伤眼睛。
晚上她坚持自己做了晚饭,蒸了一碗鸡蛋羹,家里养了三母一公,每天两三个鸡蛋,勉强够家里吃,炒了一个腊肉大蒜,一个咸菜肉丁,碎米煮了稀饭,能省一点是一点,晚上这些也够了,不少人家如今一天两餐,农忙才一日三餐的。
她家起码天天一日三餐的。
“娘烧的真好吃,稀饭都好吃。”小儿子不遗余力地赞扬,大儿子边吃边抿嘴笑。
袁春心里一阵柔软,这可能就是儿子的前世,他们合该就是自己的孩子。
“嗯,你们多吃点,吃完早点睡,从明天起,你们三天天早起,绕着院子跑步,读书没有好身体是不行的。”
两个儿子吃惊地看向父亲,汪老三老神在在地吃完嘴里的饭,看着儿子点点头:“你们娘说的对,天天绕院子跑十圈,等放假了我教你们一些简单的拳脚功夫。”
“爹,你会功夫?”汪涛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相信呢?
汪老三脸一红:“也不算是功夫,强身健体而已。”也就是军体操还有五禽戏,当年不经意间跟人学的,不能算功夫。
袁春点点头:“你们爹的确是会些,回头你们俩好好跟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