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道途 > 第九十五章 募兵

第九十五章 募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道途!

“呼噜噜~”不大的木屋内传来一阵嘴巴喝粥的声响,胡二的吃相很豪放,一碗简单的米粥被他吃出一顿山珍海味的感觉,聂平看着胡二是样子笑了笑,手中的筷子都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片刻后,吃饱喝足,胡二有些意犹未尽,仔细地一粒粒将陶罐内的米给送进嘴里,不时地砸吧嘴。

聂平却是靠在木屋的柱子上,拿着根草茎有一着没一着地剔着牙,看向胡二好奇地问道:“你刚刚进屋说什么?有啥好事?”

正举着陶罐张开大嘴接下最后一滴米粥的胡二恋恋不舍地放下陶罐,擦吧下嘴,好似突然想起来什么,拍了下脑袋,对着聂平道:“狗子哥,好事儿,郡府招兵了,而且不限出生,不再只招良家子了,咱们这些游侠儿也能进去,咱们也能吃兵粮了。”

东汉此时实行的还是募兵制,终东汉一朝,,兵员始终都没有前汉那么充足,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士兵耗费全部由朝廷财政负担,不似前汉的义务兵那般自带武器粮食从军。

所以从军吃兵粮,对于社会底层来说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只是募兵制对于兵源的要求一向都是比较严格的,无论是光武皇帝时期,还是先帝,兵源一向是以良家子为主的,也就是家有余财的小地主,他们自小习武,有老师教导,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相关知识储备,是最好的兵源。

只是,无论什么制度,在时间的伟力下,都会变得面目全非的,募兵制伴随着汉军外出征战的战损,中央财政的枯竭,也不可抑制地走向败坏。

“哦?城内贴告示了?以谁的名义?”聂平顿时来了兴趣,这个年头,整个大汉朝都还是武德丰沛的,那些通过从军在战场上杀敌,取得功勋,光宗耀祖的事情比比皆是,比如最近在天下传得沸沸扬扬的,会稽郡的孙坚,一介小民,通过征讨反贼沙场建功,战后被封为郡司马,乃是新一代青少年的偶像。

手掌松了又紧,拇指摩挲着剑柄,闻知这样的消息,多年来渐渐冷酷的聂平,此刻也禁不住有些热血。

“嗯,郡府还有陈氏都贴告示了,据说此次乃是全州郡大募兵,是新上任的太守下的命令,为了平定板盾蛮子。”

胡二又恢复成了那种憨厚的样子,挠着头憨笑道:“不过我听人说,陈氏这次可不仅仅是为了郡府募兵,前两天城内的乱子,狗子哥你听说了没?陈氏为了抓住一个贼子,出动郡兵不说,还发动部曲,不仅没有抓到人,还损兵折将,那人还完好无损的跑了,陈氏这下可是丢了大脸了。哈哈~”

胡二左顾右盼,做出一脸悄悄话的模样,跟他的模样反差感十足,聂平扑哧笑了出声,摆手道:“行了,我知道。”

说着眯着眼睛似是在心底估量,继续道:“那人我还打过交道,说实话,三步之外,我不是对手,三步之内,我不敢出手。”

胡二一脸没意思:“切,说那么多,不还是打不过吗?”大脸上还带着一丝向往:“你打不过也正常,我可听街坊们说了,那人是谪仙人,唰!平地一下子就从三丈高的城墙上翻了过去,多少人亲眼见到,一个个说得有鼻子有眼的。郡兵和陈氏在其手上吃了大亏,真正的以一敌百,空手夺白刃....”

胡二一说就说个没完,仿佛是他亲眼所见一般,还在那半比画着,聂平也听得津津有味,八卦传谣,是人的天性,更何况此时世界,信息传递速度极慢,民众生活也正好缺少这样的谈资。

很快,安汉城有仙人白日飞升的传说四处流传开来。

没过多久,讲完陈氏吃瘪的故事,聂平严肃地问道“说回募兵的事情,这么说,陈氏也在招募、补充部曲?”

“可不是嘛,听说这一遭他们死的人不多,只是缺胳膊断腿的不少。”胡二带着笑意回道。

“郡府招兵,是为了听从州司马的调遣前去征讨板盾蛮,陈氏招兵补充部曲私兵。”聂平站直身子,一手搓着下巴,来后走动,思索道。

“胡二,咱们去投陈氏。”聂平转过身,盯着胡二说道。

“为何?大哥你不是一向主张,男子汉大丈夫,不能为人奴仆吗?咱们怎么能去给他陈氏做什么私兵部曲?”胡二不解,瞪大眼睛质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板盾蛮的虚实,官老爷不知道,你我还不知道吗?蛮子要是下了山,朝廷官军在平地杀敌那不必说,可要是主动进山,这巴蜀之地十万大山,不好打的。”聂平摇摇头,解释道。

“况且,我们去投的不是陈氏豪强,而是阆中县尉陈清,这些当了官的坐的虎啊,上了战场,吃苦受累送死的一定是朝廷正军,危急情况保全的一定是自己的部曲。投陈清,是目前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聂平分析道,摇摇头,显然对于这样的现状他也很是无奈,想要报国,却是先得拜个好山门。

胡二见聂平分析得头头是道,不由地点头:“反正狗子哥你最厉害,我听你的。”

......

南国只是乍感秋风的凉意之时,而在茫茫大草原之上,却是飘起了鹅毛大雪,今年的雪,下得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西伯利亚而来的寒流疯狂地吸收着空气中的水汽,将其变为雪花纷飞。

这一变故,不仅仅让那些抓紧时间储备过冬粮草的草原牧民措手不及,也让一群草原上此时的不速之客陷入了困境。

“呼~”徐荣向着手掌轻轻哈出一口暖气,期盼消去些寒气,抬头四望,草原广阔无边,此时被绵延的白色占据了视野,这让他的眼睛不一会儿就变得干涩,不禁揉了又揉。

徐荣的心里很是焦躁,嘴唇已经起了大大小小的燎泡,漠南一战,汉军大败。

老长官和许许多多的同袍誓死冲击檀石槐中军大旗给他们争取了逃脱的时间,可是,随着漠南大战的落幕,其影响比那些朝堂之上的高官想象的更加严重。

漠南一仗,汉庭在草原的威望彻底被踏进了尘埃里,诸胡的领袖、鲜卑的大汗,檀石槐的名声传遍了草原,此地重新升起了王者的大纛,多少年前的冒顿单于的旧事,即将在草原上重演。

以往对于汉军唯唯诺诺的胡人牧民,对于汉军游骑也失去了敬畏之心,掏出了祖传的弯刀,跟着那些大汉的手下,狩猎零散的汉军,南归之路,是一具具汉军尸骸所铺就的。

当徐荣意识到南方隐含威胁的阻力之时,敏锐的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扭转方向,与追击他们的鲜卑大队错身而过,向北绕路回汉地。

“长生,你看天相,我们行进的方向对不对?”徐荣压住了心底的焦躁,对着一旁立在马背上观望天空的少年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