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道途 > 第七十四章 事急

第七十四章 事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道途!

“哦?”对于张修的这番愤慨的模样,张松已经见怪不怪了,他早就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张修他本人,没有将自己当作豪强的一员,不站在豪强的角度看问题不说,还总是为了小民发声。

换句话说,就是觉得张修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这让张松很是费解,一个养尊处优的豪强子弟哪儿来的这些想法?按照此时豪强子弟的心理,脑袋望着上方,那是为了盯着高处的人,随时准备拉别人下来,自己攀爬上权力的阶梯,这很正常。

而谁会看向脚下?有家仆清扫道路,有部曲铲平道路,有什么可以值得在意的呢?蝼蚁?开玩笑,谁会在乎前行路上脚下踩过多少蝼蚁?

张修无奈,纵观华夏历史,汉朝还是一个年轻的帝国,还遗留着东周时期礼的痕迹,尽管经过几次变革,几次改朝换代,有了些许改变。

但那是对于上层人物而言的,如果说上层面对的上升障碍,是阶级壁垒的话,那么小民所面对的,就是千沟万壑。

人们往往在乎的是那些帝王家事,是英雄豪杰,是才子佳人,是权利游戏,是历史变革,是辉煌史诗。

谁会看向脚下,注意脚下的细民黔首,注意到他们那日渐蹒跚的脚步,日渐枯瘦的身躯,和那日溢满腔的怒火。

谁注意了?

除了那么寥寥几个能够被称为中国人脊梁的人物外,没有人在乎脚下的人,装作看不见,或者无视掉。而这世上最大的侮辱,就是无视。

当世总会有人在意的,河北的张角、关中的骆耀、南阳的张曼成、这些被朝廷称为妖人的民间道门领袖,最先注意到了小民的困苦处境,一开始,他们为小民奔走,为他们与豪强斗争,与官府协商,成为了地方维稳的重要一环。

可就是那重要的一环,在越来越败坏的局势之下,也被拉得越来越紧,直到最终崩裂。

再无他法,他们只得奋起,带领身后的小民,去寻一条活路,若是这朝廷不让他们活,那就反了这朝廷,若是这苍天不放过他们,那就换了这苍天。

自后羿射日的传说之后,民间才终于有人有了改天换日的愿望和勇气。

然而...

张修在心底摇摇头,黄巾军是在官府和豪强的联合镇压之下被剿灭的,华夏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四千八百万的性命,换来的仍旧是豪强之间的争权夺利,可悲!可叹!

张修看着皱眉的张松,而此刻张松正在朝着楼下的那些忙碌的黔首望过去,那些急匆匆的身影,那些衣衫褴褛的人,怎么也想不出,张修所说的祸乱来自他们。

张修也随着张松的步伐来到沿街的一面,望着熙攘的人流,叹口气对张松继续道:“我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愚蠢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张修抬起一只手,指向那些人流道:“常人或许不知道,但是熟读经书的你,应当知道,无论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还是前汉的赤眉绿林,都是王朝崩裂的最关键的那一块砖。而此辈的源头就是他们,你们不曾低头关注,给予重视的小民。”

“史书上的文字,终归不是现实,距离也太过遥远了,人们对于小民全体性的造反,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以及思考其潜在的故规律,就被历史的茫茫尘埃所掩盖。”

张松闻言,露出一脸不屑。张修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没有反驳。

确实,无论是前朝,还是今后的黄巾起义,都是给后续的贵族反叛势力做了垫脚石。

此辈不足与谋,这大概是此时文人对于农民起义的心态吧,他们的存在时间比其兴也忽,其亡也勃焉的蛮夷还要短暂。

秦末、西汉、东汉以及后续的许多王朝的农民起义都没有闹出什么水花,除了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外,最为主要的还是因为——读书人太少

统治者最怕的还是读书人参与造反,所以早早的建立了各种人才选拔制度。

想起读书人,张修就往旁边的小田成看过去,突然发现田成此刻一脸惊恐,小手紧紧的拽住老军的胳膊,似乎遇到什么极其恐怖的事情一般。

张修一惊,顺着他的视线向外看过去,就发现小楼的对面,一处卖小吃的摊位上,有几个健壮的汉子待那儿不动,眼神还时不时的向着这边飘过来。

张修缓缓挪动脚步到田成身前,挡住外边的视线,轻声问道:“发生了何事?”

田成见到先生过来,小手松开老军,狠狠抓住张修的手臂,颤声道:“先生,那是陈氏的人,我记得他,他是陈氏部曲头领,他看见我了。”

田成有些语无伦次了:“先生,他看见我了,怎么办,他肯定看到我了。我不要被抓回去!”

张修听着田成惊惶的语气,以及手臂传来的力道,再也没了往日的天真烂漫,没了那日毫无保留的愤慨。

张修深吸一口气,胸腔也不由自主的生出一股怒气,第一次的,张修对于一个家族、一个势力,有了杀心。

此刻,张修有了防备,再次打望外边,就有了不一样的发现:县兵在调动,没有闹出大动静,缓缓的向此处包围过来。

此时注意到田成的变化,以及张修的眼神之后,张松朝着张修所望的方向看过去,也看出了不对劲,他也不知道此番变动的原因,露出一脸的疑惑。

张修怒视着张松,张松见状赶紧举手,示意与自己无关。:“张兄别误会,我可没有报官,我就只带了几个伴当出门。再说,我也没那么大的能量,能够指使得动县兵。”

张修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当下的局面。

看对方的阵势,不像是要闹大的样子,针对自己?除了张松,还有其他人也猜出了他的身份,还是说,安汉有人出卖了他?或者陈氏来抓一个小小逃奴?

张修摇头,将最后一个可能排除,最有可能的还是自己在安汉山民领袖的身份被泄露,此地的县尉跟陈氏联手,捉拿于我,好扫平山里的祸乱。

此刻老军面上一脸的淡定,只是他手里的环首刀松了又紧,一直在山里打滚的他,本就将城里视为敌境,此刻又发现县兵有搜捕他们的可能,不紧张是假的。

“先生,怎么办?要不我断后,掩护你和小先生,你们先出城!”

“不急,还没有到那时候。”张修安抚道。

此时的张修却是逐渐冷静下来了,他探出身子,往外边深深的望了几眼,就判断出了局势,县兵是从西城而来,那里应该是县兵的驻地,陈氏的部曲,分散在楼下的三个出口,一个出口两人,一共六人。

至于怎么分辨陈氏的部曲,这年景,能够一身腱子肉,身着布衣的,还正好处于出口蹲守,是陈氏的部曲无疑了。

此时,张松正好看到陈清和自己哥哥张肃从远处行来,他狐疑的问道:“张兄,你和这陈氏有怨?”

“往日没有,今日起就有了!”张修闻言,沿着他的眼神看向远处行来的人影,咧着嘴笑道,丝毫不把本地豪族放在眼里。

“张兄勿恼,说不定,本地县尉和陈氏好客,跟我一样,只想与兄台一叙罢了。”张修当然不信这种鬼话,闻言狠狠瞪了张松一眼。

张松见状一脸的玩世不恭,伸出双手,给张修出主意道:“要不,兄台你绑了我,说不定看在我哥的面子上,陈氏应该不会难为你的。”

张修没有理会张松的胡言,回头对着老军吩咐道:“老军,我们分头行动,你带着田成,走东门出城,我估计东门的士兵还没有接到命令,如果没来得及出去的话,你拿着令牌,去找本地的黄氏,记住,不要提我的名字,就说是鱼千的嘱托,也不要回商栈。”

“可是,先生你?”老军闻言就要反对,张修一摆手,止住他的话头,回头望向远处的人影,幽幽说道:“不用担心我,这种小地方,还留不住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