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 > 第101章 杨广要办学

第101章 杨广要办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

“今日之事切不可说与他人,此天机也。”

“元吉省的!”李元吉疯狂点头,他再蠢也知道“千古一帝”的事儿是绝对不能乱说的。不然,别说他两个哥哥,他老子倒可能先大义灭亲。

“那好,今日天色已晚,你便在坞堡歇息一宿,明日再返回晋阳。以后若得见,你也莫称吾真菌,也称……小郎君好了。”

说完,江晓冲外面大喊一声:“老魏,来给齐王殿下松绑!”

魏征、苏定方和程咬金一起进来,连杨广也跟在了后面.

说来,李元吉还是老头表侄儿呢,不过老头显然不是来走亲戚的,而是不放心江晓。这熊孩子的名头他也听说过,只是没见过。嗯,齐王殿下当年也没资格见他。

苏程二人二话不说就给李元吉松绑。

江晓让松就松呗,大黑熊都能让他俩徒手收拾了,还怕他李元吉翻天?一个就够拾掇他了。

李元吉很快被放开,刚一脱困啥也不说,冲着江晓就拜。

“元吉叩谢小郎君指点迷津!”

杨广四人顿时面面相觑,江晓这是使了什么手段,这么快就把这熊孩子“收服”了?

随即,四人脸上都露出难以掩饰的惊喜。

“起来吧。以后见某不用拜。”江晓点点头,受这胡儿一拜他还是心安理得的,就当替陈善意和武次壬受了。

“喏。”李元吉恭恭敬敬起身,

“杨叔也来了,忙活一日也不说歇息歇息。”江晓先“埋怨”杨广一句,转头对魏征道:“老魏,给齐王殿下安排个住处,然后……”

江晓附耳魏征,嘀咕几句,魏征连连点头。

随后,魏征、苏程二人带着李元吉去了。苏程二人跟着还是很有必要的,以防万一嘛。

杨广看着江晓笑而不语。

他现在是越看这个女婿越满意,他好像总能举重若轻,举手之间就将困境化解,甚至变不利为有利。

坦白说,当他得知李元吉被抓时,也是头疼不已,和魏征商量半天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单纯地放和杀都不行,归根到底是他们不仅势弱,更缺乏可以进行利益交换的筹码。

两个玩政治的高手没辙的东西,没想到江晓和李元吉说了会儿话就解决了。

“怎么做到的?”杨广问。

“我骗他将来能当千古一帝,前提是必须对我言听计从。”江晓嘿嘿一笑,“傻胡儿信了。”

杨广愕然,这熊孩子这么不够数的吗?

不过,千古一帝,这诱惑是够大的,他不就曾梦想成为千古一帝吗?可惜……

杨广一下有些意兴阑珊,沉默片刻道:“此子不可能成此伟业。不过李家二郎倒有天纵之才,吾观其姿,比李渊老儿更强,逐月须当留意。”

江晓笑笑,对他来说,杨广这话相当于白提醒。

李二的牛叉历史已经记载了,至于说“留意”,没必要,因为等李二杀来的时候,他已经挂了。

“不管如何,收服李元吉确是一步好棋。短期可保坞堡无虞,长期来看,更是妙不可言。但如何善加利用,还须好好琢磨。”

“正是正是。”江晓赶紧点头,算是把杨广“长远的打算”的话先兜住,其实心中想的是,妙不妙的和咱也没啥关系,咱只要坞堡平安无事就好。

“听令仪说,杨叔想为堡中孩童开蒙学?”江晓适时转换了话题。

“是啊。”杨广笑道,“有玄成在,堡中之事我轻省了许多,便想着教教堡中的孩童,将来你总是需要人才的嘛。”

江晓心中苦笑,这杨老头还真是为他着想长远,在这么屁大点的地方也想着培养人才。

不过,确实是好事儿,不为他,为孩子们自己也好嘛。教育是积累的事业,华夏延绵不绝和这个民族重视教育绝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起来,杨广老头儿倒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重视教育的皇帝。

完善科举制就不说了。(此事有争议,隋朝虽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但多少保留了察举制那一套,但首创“进士科”,应该没有人否认他“完善”的功劳),

只说兴办学校。老头在位期间大力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不仅扩大国子监招生规模,更在全国各地恢复和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据统计,在老头统治前期,全国各类学校的在校生规模达到近 20 万人,平均每六户中就有一名子弟上学,这在华夏历史上算是极为罕见的。

老头不但办教育,还酷爱编书和藏书。

老头在位时的藏书量是华夏历代之最,光秘书省藏书总数就达37万余卷(作为比较,《永乐大典》全书卷,《四库全书》全书卷),为了鼓励各级官员多读书,老头还下令建造了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官员读书“蔚然成风”。

不过重视教育,有一个后果怕是老头没想到的。

隋末烽烟并起,起义者综合素质之高简直为历代之最,很难说和教育没有关系。

杨广老头哭晕在硝土田,挖哈哈。

“那就开呗。”江晓笑吟吟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