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 > 第60章 愿以王璧之名

第60章 愿以王璧之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

江晓一怔,没想到呀没想到,前几日还感慨史上第一喷杠精然在隔壁山头当山贼,今天就见到杠精本精了。

“贫道愿进坞堡与诸位一叙。为表诚意,吾家少主公会后撤百步。请开堡门!”

“你等都要屠堡了,还有甚可叙?”苏定方一边说,一边和江晓、杨广交换眼神。

“打打杀杀,绝非吾等所愿。此间之事尚需面谈,贫道独身入堡,还不够诚意吗?”

江晓点点头,这个大喷神独身进堡,肯定不是闲的,如果他真要施展苏秦张仪的本事,那他就见识见识,反正也没啥坏处。

于是,坞堡大门吱扭扭打开,魏征闪身而入。

这一次,江晓可算能近距离看一看这位千古第一诤臣了。

《资治通鉴》说“魏征装貌不逾中人”,在江晓看来这话可能有点美化魏征了。

这老道分明很丑,尤其那鼻子长得那叫一个独一无二,怪不得李二戏称魏征为“羊鼻公”。

想到这里江晓忍不住噗嗤一笑。

“小郎君可是嘲笑贫道相貌!”魏征顿时恼怒。

江晓一凛,知道自己刚才这一笑有点过了,连忙一揖到地,道:“道长宽宥,小子曾闻晏子二桃三士,亦闻左思洛阳纸贵,今日得见道长,竟有古人亦不过如此之感,实非不敬道长。”

嘶……

魏征倒吸一口冷气,只觉浑身舒坦到了极点。

魏征再是千古名臣那也是人,人总是爱听好话的,而江晓这马屁拍的,不能说拍到了他屁股上,而是拍到了他心坎里。

江晓竟说他不在晏子和左思之下!

晏子就不必说了,春秋之时能被称为“子”的哪个是凡夫俗子?

左思也是以丑出名,一上街被女人们扔烂菜叶和臭鸡蛋,但一首《三都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千古美谈。

而魏征之所以这么舒坦完全是因为他就是以晏子和左思自比呀。

他虽奉苏秦张仪之说,但内心最尊崇的实是晏子,“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这才是特么大外交家。

左思不以丑悲,发奋勤学,那也是他励志和追求的榜样。(历史上魏征也是文学家)

瞬间,魏征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也不怪魏征这么容易就被江晓打动。

魏征虽然出身官二代,且博览群书,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却一直怀才不遇。他先随元宝藏后随李密,在瓦岗时,就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却不采纳,后来更是被李密的长史郑颋一句“老生常谈”弄得心灰意冷。

而魏征最后之所以对李二忠心耿耿,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李二对他的欣赏,“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现在,居然有人认为他的才华不在晏子和左思之下,甚至他们两个还不如他,这让正怀才不遇、心灰意冷的魏征怎能不感动?

其实呢,魏征以为江晓在捧他,但在江晓看来他就是实话实说而已,谁让这位老兄也和苏定方一样,也是大器晚成呢?他只不过是把未来的魏征和晏子、左思比了一下。

总之,别人以为不过尔尔,但江晓却知道,糟老头子厉害的紧。

事实上,别说现在看不上魏征的这些人,就是后人对魏征也多有误解,以为魏征只会“犯颜直谏”。殊不知,魏征为政之能不在房谋杜断之下,且在战略眼光上尤超房杜。

杨广见江晓居然对这道士这么客气,不由有些纳闷儿,江晓看杨广一脸疑惑顿时心笑,要是你早些年得了魏征,大隋朝怕是也不至于那么快玩完。

呃,不对,要是你得到魏征,怕是这千古第一诤臣早被你杀了几百遍了。

终究是千古一帝和千古名臣得互相成就呀。

这一点,杨老头你就真差李二老远了,别的不说,你居然把高熲给杀了,简直自毁长城。

“小郎君过誉了!”魏征也是一揖到地。

行了,江晓算是和这位喷神正式见过了,接着他就不准备再说话了,得听听这魏征想干什么。

江晓隐隐觉得事情的转机可能就在魏征身上,因为他不相信以魏征的为人和秉性能受得了王璧。

“贫道愿以王璧之首投名!”

魏征第一句话就石破天惊,杨广不动声色,只说一句:“我坞堡并非匪居,说什么投名?”

“贫道知道此地乃是良民所在,但取盐之法已是王净颜必取之法,坞堡危在旦夕。贫道之意便是与坞堡共进退。”

杨广眉头一皱:“土难家的?”

魏征点头。

“为何背主?”杨广又问。

这个问题比较诛心,忠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华夏维持大一统的重要伦理基础,无论哪个时代国人对不忠不孝的人都充满鄙夷。

“贫道从未当他父子二人为主,又何来背主之说?”魏征冷笑一声,“贫道乃是被他们父子掳劫上山的!”

杨广点头,这时江晓插话:“敢问道长在何地被掳?”

“魏州。”

“道长为何会在魏州?”

魏征心中一动,疑惑江晓为何对他在何处被掳这么感兴趣,转念一想,只道江晓是嫌他言语不尽,当下道:

“不瞒小郎君,贫道原是瓦岗寨魏公帐下文学参军,去岁魏公兵败,贫道随其新投李唐,自觉身无寸功,便自荐赴黎阳劝降魏公部将徐茂公,未曾想魏公又再叛唐,以致贫道无法再行劝降之事,更无颜面再回洛阳,只得北上回祖籍下曲阳暂避,谁知便在半道被王净颜所掳。”

“王净颜见贫道通晓文墨便拜贫道为记事,贫道为求活命只得苟且,并建言河北之地夏王势大,实非良地,而并州之地因刘武周、宋金刚作乱,反而易求存活,是以便辗转来此。”

“原来如此。”江晓点头,魏征说的前半段基本符合历史记载,单就在李密又叛唐后出现了偏差,江晓隐隐觉得这和他有关,可是这些历史事件他都没有参与,又怎么会影响这些事的历史走向呢?

劝降徐茂公,那可是魏征入唐后的第一大功啊,难道就这么没了?

靠,管它呢,反正魏征又不是自己掳来的。

路易十五说他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咱也说,咱死后管它这个摊子有多烂,反正李二陛下雄才大略终归会收拾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