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凡三的财富蛙跳 > 第49章 庄股时代(1)A股生态

第49章 庄股时代(1)A股生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凡三的财富蛙跳!

鼠年A股开市很迟,正月十五元宵节(3月4号)那天才开始交易。

当天,股市一开盘,沪市大盘便跳空高开,放量大涨8.87%,拉出一根红彤彤的大阳线,成交也比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多了近2倍,似乎想把憋了一个假期的牛劲全使出来。

这一天,蜀电长虹涨了7.98%,在两市不算显山露水。鹏城银行也涨得不多,当天涨幅只有6.92%,还打出很长的下影线。鹏程科技高开后上下大幅震荡,当日涨幅7.14%。

当天涨得最火爆的是几只次新股,特别是那只刚上市没几天的重庆中药(后改名 桐君阁),当天暴涨32.93%,市场人气一下子被激活,不少股民开始心动。

这一天,沪综指与深成指双双向上突破60日均线。这条线是牛熊分界线。

看到大盘这种走势,那些嗅觉灵敏的老股民,都不约而同意识到:“牛来啦!”

1996年春节后启动的这波行情,对于整个A股市场股性的塑造至关重要,大体上确立了沪深两市未来的市场格局。

股市如人,不同的市场股性不同;不同的股票,股性更如娘生九子性格各异。这背后,除了监管的松紧外,最根本的还是活跃在其中的资金特性,或者说大资金的操盘风格所决定。

对于初生的沪深两市来说,1996年初发起的这波行情,基本上塑造了两个市场的调性差异,那就是:整体上,深市股性更活,活跃度更高,个股涨幅更大。

这里面,有那个时期沪交所受国债期货风波影响,有些如履薄冰,监管更严的因素,也有沪市老八股流通盘小,早期多由本地大户坐庄,这些人太精明,跟庄者多被割韭菜,很难喝汤的原因。

相反,从1991年救市行情开始,操控深市大盘及个股的多是银行、信托或券商机构,这些以南方资金为主的主力,操盘风格凶悍,不斤斤计较,单日涨幅或一波行情下来,整体涨幅往往都很惊人,给予早期跟风者相对较大的获利空间,从而吸引了相当一批中大户跟风。

除了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大资金集群外,外地资金也会根据自身实际,参与股市坐庄,所谓琼凶极鄂,湘勇川悍,形容的就是这种情况。

其中,琼岛由于1988年设省,成立最大经济特区后,资本市场活跃,汇聚了一大批资金;蜀地由于股份制试点及各类票证交易活跃,也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资金集群。这是两支相对强大的地方军团。

至于湘、鄂两地,一是湘省上市公司喜欢投资,民间涌现一批坐庄操盘高手;二是鄂省股改相对活跃,加之华中大都市民间资金相对充裕,从而形成本地上市公司股性活跃的局面。

但沪深两市唱主角的还是长三角(江浙沪)与珠三角(羊城鹏城香江)的大资金,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沪市与深市本地股就成了国内股市初创时最活跃的板块。

有意思的是,京都本是资金最集中之地,但本地板块股性极不活跃,除了早期的天桥百货,好像很少见到大牛股。即使后来成立了北交所,但交易依然不活跃。也许是天子脚下,盯着的眼睛太多。

1991年10月,深市救市行情形成规模前,沪市本地股可谓群星璀璨,几乎就是A股的代名词。

深市救市行情发动后,深市本地股黑马奔腾的集群攻势,令海内外投资者耳目一新,从此,深市隐隐形成与沪市势均力敌的架势。

但深市真正能与沪市平分天下,并在股民观感与股性活跃度上超过沪市,还是1996年这波行情之后。

这波行情后,由于沪市逐渐以中大盘特别是国企股发行上市为主,深市以中小盘科技股优先,逐渐形成沪市稳重、深市活跃的市场秉性。

这种风格,即使沪市后来启动了科创板,整体上股性似乎依然没有深市活跃。当然,个别强庄股例外。

1990年代,上上下下觉得股民入市,就是在炒股,很少有价值投资一说。虽然每个股民开户时,都会听到看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风险提示,但所有开户者,几乎都是奔着一夜暴富去的。

这样的心态,在那部电影《股疯》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多数股民都是听消息炒股,散户大厅,大伙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相互打听交流消息,每一个人都试图在第一时间骑上黑马。

这类股民多是三无股民,无投资技术,无投资心态,无投资信息渠道,但中国股市最初就是依靠这些致富热情远超股票知识的投资者养大的!

还有一些觉得自己比较聪明的人,喜欢整天研究K线图走势,试图从中发现庄家的蛛丝马迹,判断股价当天盘中、次日或未来几周的走势。

这类人被称为技术派,最有名的是香江的一位姓曹的,号称“一把直尺走天下”。

与中小散户比,敢于坐庄的机构资金,那是相当有组织的,操盘手的技术也是刚刚的,部分一线操盘手,就是从中小散户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大多数股民的心态、习性非常了解,对于技术派的心理揣摩也比较到位。

因此,这些操盘手大多数时候都会依据均线系统,顺势而为,利用市场的力量,将股价快速推上去;有时候,为了洗盘,这些操盘手又时常反技术操作,搞得技术派们找不着北。

除了这些实盘操作,坐庄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无论坐庄哪只股票,机构都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前期有一个详细的坐庄规划,有专门的分工,有人负责筹集资金,有人负责与上市公司洽谈,有人负责与卖方分析师协商,有人负责与媒体沟通。

真正掌握坐庄关键信息与股价波段走势及目标价位的人,通常只有两三个,多为机构一把手、投资部门的老总及项目负责人。前两者不说,对项目负责人通常都有严格的保密要求与奖惩机制。

负责在一线买卖的操作者,通常会分散到全国不同地方的营业部,这些人并不知道核心信息,他们只是每天奉命行事而已。即使如此,这些一线操作者也要签订保密条款,严守机密。

坐庄最怕的是老鼠仓过多,庄家累了半天,最后是替他人作嫁衣裳。

当然,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分析。

至于具体股票坐庄的过程,那是非常机密的,里面肯定少不了密室策划、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勾兑以及各类资金之间的纵横捭阖。

即使在事情过去多年后,当年那些着名的庄股,内幕操作的核心细节,外人依然很难知道。

当时的股市生态,就由上述各类资金、机构与人群构成,整个市场多少有些类似赌场。

这波行情末期,某位经济学大佬声称A股就是一个赌场,从而让“赌场论”闻名于海内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