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 第89章 北京来信

第89章 北京来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居然是王衍爵写来的信,苍劲有力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六七页,鼓鼓囊囊的一大包。

舜华两世为人,第一次收到写在纸上的信,感觉很奇特。前世,她写了数不清的邮件,就是没亲手写过信。

她好奇地打开一看,原来是她想多了。人家关心的,是今年的茉莉花长势怎么样?他那一百亩地有没有种上花?费用几何?

还说他准备在六月底回瑞昌,来信主要是协商:今年的茉莉花茶还是要全部卖给他呀。

最后,简单提了提,他在京城耽搁的原因:他的族兄王锡爵,还在进京的路上,就被万历皇帝升为建极殿大学士,拜为首辅。圣眷之隆,一时无两,引得许多人羡慕嫉妒恨。

正赶上六年一度的京察,王锡爵一进京,就跳进了政治漩涡的中心,他的政敌们攻击他,之所以急急忙忙赶往北京,就是为了在京察保住他那一方的人。

王衍爵为族兄东奔西走,四处打点,脱不开身,所以预计会等到此次风波结束,再动身南下。

舜华对王锡爵不太了解,对所谓的京察,她理解为吏部对在职官员的绩效评估。

作为一个后世的灵魂,她觉得这个时代,对官员们的考察标准有些本末倒置: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果放在其次,把道德标准放在第一位。

按这样的标准来考察官员,谁人合格?孔圣人他老人家也做不到。

其实,看看《大明律》,大明对官员的考察还是挺全面的,只不过到了晚明,京察,已沦为官僚们打击政治对手的武器。

舜华记得,顾宪成、高攀龙等被罢黜的官员,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就是始于万历二十一年。

自东林党开始,朝中先后出现了齐党、楚党,浙党,阉党等各种派别,他们无不是借着京察的机会,党同伐异,任人唯亲。

晚明的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大明都被他们吵没了。

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是历史转折的开始。

舜华把书本上的知识,跟现实对上了,她才确定,自己穿越的大明,是历史上真实的大明。

那么,以所的历史大事件,都将在她面前重演一遍?

读书的时候,舜华读到那句着名的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候,心里对这群充满理想的读书人,崇拜得不得了。

踏上社会以后才知道,在其位谋其政,各司其职才能使社会良好地运转,真的要像东林那样事事关心的话,朝堂就会乱成现在这个样子。

身为草民,朝堂对舜华来说,是十分遥远的存在,就像身为一个地球人,在听火星上的故事一样。

她提笔给王衍爵回信,讲:湖广的旱情已经影响到隔壁的江西,乡民在拼了命的抗旱,抢水械斗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讲:粮价已经涨了一倍,豪绅和粮商们开始囤积居奇。

以凤凰溪两岸为例,今年的小春收获不到三成,好容易才度过春荒的乡民,已经开始断粮,恐慌在乡村蔓延。

讲:袁家村为抗旱所做的努力:修了引水渠,打造了铁水龙。

讲她家的水井,幸运地打到了泉水,用甘冽的泉水浇花,真是暴殄天物。

修了一口山塘,但是很遗憾,第一茬花,只能保证30亩地的花苗能正常开花。

至于他新租的那一百亩坡地,因为干旱缺水,种不了苗。如果等到秋季修枝的时候,老天再不下雨的话,今年只能放弃了。

最后说,京察确实累人,但是,只要做到像科举考试一样公平公正公开,就会减少许多内耗。

还说,外公家的茶叶,也受旱灾影响,减产五成,所以今年的茉莉花茶,产量肯定减少,让王公子有个心理准备。

舜华的回信,走的是官府的驿传, 交给吴知县包邮。

到了六月底,舜华又收到了王衍爵的第二封信。

信上说,五月,河南境内遭遇大水灾,河堤溃决,河南山东和南直隶三省交界的地方,沦为泽国。

正待收割的小麦全部朽烂,春播的禾苗也被冲毁,沃野变为江湖,陆地行舟,百姓逃离家园。

受中原水灾的影响,黄河,淮河多处决堤,大运河交通中断,南北隔绝。

中原大水,湖广大旱,大明的南北大地,冰火两重天。

他无法南归,只得拜托袁小姐,把所产花茶,交给云间茶楼的张掌柜,他另有信件,嘱咐张掌柜妥善处理。

舜华吓了一跳,史书上记录的都是真的,她忙把这消息告诉了袁族长。

灾难才刚刚开始,苦日子还在后头,社仓里那点粮食,不能轻动。

现在,她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一条简陋的引水渠,使杨家湾、谢村和袁家村实现了用水自由。虽然小春基本绝收,但大春的秧苗,总算按时插播到了水田里。

既然交通中断,舜华不知道,王衍爵能不能收到回信,出于礼貌她还是写了回信,交给吴知县,官府的驿站,不会因为大水中断吧?

舜华家的三十亩茉莉花,在精心的管理下,开出了第一茬花。

旱灾在持续,断粮的人家越来越多,今年采收茉莉花的报酬,换成了两种选择:铜钱和粮食。

码头镇的稻谷,已经长到一两五钱银子一石,小春的小麦、油菜籽,收购价比往年贵了一倍不止,也是有价无市。本次大旱,靠近湖广的江西,也受灾不小。

舜华家摘花的报酬,稻谷一两银子一石,相当于在变相的赈济村民。

杨家湾村和谢村的村民,在挖引水渠的时候尝到了甜头,也想到袁家村摘花,挣点粮食和买盐的钱。

因为没粮,连鸡都养不起了,没有鸡蛋换盐巴,挣几个铜板也是好的。

这一次,袁家村的村民不干了,他们围着袁族长,坚决不许他,再把本来就减少了的花田,再划给其他村。这点挣钱的机会,袁家村人不会让给别人。

作为花田所有者的舜华,还没说上话,摘花的事情,就被族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由于先天不足,虽然经过全力抢救,茉莉花的亩产量也只有去年的六成。

陈阿公家的茶叶也受旱灾的影响,收成不到往年的一半,今年的茶叶,只能先满足茉莉花茶的生产,暂停销售炒青茶。

头茬花季结束,陈阿公生产了八百多斤茉莉花茶。顺滑留下两百斤,余下的,全卖给云间茶楼的张掌柜。

托袁红舟给九江的王安公公送去一百斤,这是一份重礼。

既然这是历史上的大明,她没记错的话,这位王安王公公,最后做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高位,这样的大腿,有机会为啥不抱呢?

受旱情影响,瑞昌县今年的夏税征收受到影响,凤凰溪上游,那些抢水的村子,粮食依然欠收,交不上夏税。

倒是袁家村,因为有摘花的收入,还有长江装卸的半成股份,夏税收得很顺利,袁族长在吴知县面前,大大的露了脸。

吴知县在给上级的奏章里,介绍了袁家村的抗旱行动,重点介绍的铁水龙和引水渠。

袁族长被誉为致仕乡绅的典范,受到了九江府和江西布政司领导的嘉奖。

袁族长很遗憾,吴知县的奏折没有上达天听,否则皇帝一高兴,他重新踏入官场,都是有可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