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攻破八里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时间:公元1855年1月1日清晨六点。
摄魂第三军全军到达京师前的最后一个战略要点八里桥。
八里桥,原名永通桥,是始建于公元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京师之路上最后一个战略据点。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
八里桥东距通州八里,西距京师三十里,是由通州入京师的咽喉要地。
历史上,该桥在建成后成为了守护京师的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明、清、民国三代守军在此经历了多次血战,最出名的,就是公元1860年9月21日的八里桥之战。
此战,僧格林沁率领的三万名清军在此抵抗八千名英法联军,惨败。英法联军攻入京师,随后就是圆明园那三天三夜的大火。
现在,攻方换成了摄魂第三军,守方则是大约两万人的八旗、一万人的绿营和八千人的蒙古马队。
在摄魂第三军军长朱伟和三名师长琼英、东方云和长孙无极的望远镜中,八里桥及其周边密布着土垒和战壕,看来,这三万八千名清军是接到了咸丰的命令,要死守八里桥这个战略要点。
想起望远镜中看到的画面,一位军长和三位师长不禁笑出了声。
这里可是野外,不是京师。你土垒和战壕修的在好、挖的在深也不可能比的过京师那又高又厚的城墙。
以这种土垒和战壕是能挡住这个时代火枪和火炮的射击和轰炸,却挡不住他们装备的现代火炮的冲击。
“命令:军部直属第27、112、148三个105毫米炮兵团、第617、788两个150毫米炮兵团地毯式轰炸,给我炸开一条路。我们没有时间在这里耽误。”
“是,军长。”
一个小时之后。
“报告军长,军部直属五个炮兵团已经做好全部炮击准备,等待军长您的命令。”
朱伟手持通话器,只和对面正在等待命令的五个炮兵团团长说了两个字:“开炮!”
闷雷般的声音响起,不过十秒钟,对面清军阵地上先是爆发出一团火光,接着就连成了一片。闷雷般的声音加上大片大片爆炸的火光,从离的最近的清军阵地开始,逐渐向前推移。
地毯式轰炸是在战略轰炸机出现之后形成的一种战法。其作战方式为像在地板上铺地毯一样地使用大量的无制导炸弹覆盖轰炸某一地域,杀伤和摧毁该地域的人员、装备,从而达成打击对方的士气和战争潜力这一战略目的。
一般来说,地毯式轰炸是通过众多战略轰炸机的集中投弹来完成。但如果目标地域较小,使用单架载弹量较大的战略轰炸机也能达到地毯式轰炸的效果。如果进攻方没有或者暂时无力装备大批的战略轰炸机,在陆地上使用大规模炮兵,也可以达到地毯式轰炸的效果。
随着五个炮兵团的火力逐步往前延伸,一个个土垒被抹去、一段段战壕被炸平。随着弹片一起飞在空中的,还有一节节的残肢断臂、一个个被炸的七零八落的人体内脏、大片大片血红的鲜血、灰白色和白色的脑浆。
整个八里桥清军阵地被五个炮兵团炸的是一塌糊涂。就像死神手中的镰刀一样,带走了大批大批清军士兵的生命。
清军士兵的战意和士气如同从高山上坠落一样,直接跌落到谷底。
溃败在所难免。
但在这种全军溃败的局面之下,有一支八千人的蒙古马队却逆流而上,绕过了战场正面,直向后方后炮兵团阵地冲来。
“报告军长,无人机发现,八千名蒙古马队从侧翼正向我后方五个炮兵团阵地移动。”
冷笑浮现在朱伟的脸上。
“命令第45步兵师,歼灭他们!”
“是,军长。”
骑兵,从人类驯服马匹做为军马以来,就一直出现在战场之上。骑兵以其冲击力强、行军快速等优点一直存在于各国的军队中。到了现在,公元1855年,后装线膛枪都已出现并试装,骑兵仍受到各国军方高层的重视。直到机枪的出现,才终结了骑兵在各国军队中的主力位置。
而在林雪的军队中,机枪的装备数量多,很多。
子弹狂扫、弹壳横飞中,这八千名蒙古骑兵很快就变成了八千具尸体。
“报告军长,八里桥的清军已被歼灭。”
“34步兵师253步兵团留下,清理战场,收拾尸体,以防瘟疫发生,完事后自行赶到京师。其余部队,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