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激战费卢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太平洋战争!
如果问士兵最不喜欢什么方式的战争,相信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巷战。在现代战争中,巷战可以说是最残酷的一种战法,双方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短兵相接,对战完全没有章法可循。近距离“爆头”则是常有的事,场面血腥至极。
1994年,俄军与车臣武装在格罗兹尼展开巷战,战后无论胜方还是败者都产生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用亲历者的话说,当一整座城市都在尖叫时,你还有听过比这更毛骨悚然、更撕心裂肺的哭诉吗?
当然,考虑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下降明显,因此很多人想知道,遇到这种情况美国佬是如何应对的呢?而类似的战力还真有,那就是费卢杰之战。
2003年3月,美军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战后美国政府机械地照搬了当年改造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将伊拉克原政府的民事及军事领导人全部撤职。
然而伊拉克的国情并不同于德国、日本,美国政府的鲁莽之举导致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非常激烈的权力斗争。这有点儿像咱们的清末民初,清政府垮台后,全国遍地草头王。不管是哪路军阀的残兵败将,还是土匪流寇,只要手里有点武器装备,再拉帮结派凑几个人就能自己占个山头大王。
伊拉克的这些草头王,由于许多是拥萨反美的逊尼派武装,如此一来,原以为战争已经结束的美国大兵们便又陷入到了一场看不到对手的治安战之中。而两次费卢杰战役,就是美军当时碰到的最极端的案例。费卢杰位于巴格达以西约七十公里处,是连接巴格达与约旦叙利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2003年,费卢杰约三十万人口,九成以上的居民是逊尼派穆斯林。由于逊尼派占绝对多数,因此该地区一直是萨达萨达姆的主要支持区。
伊拉克战争期间,英美联军由南向北进攻,止步于巴格达,费卢杰因为不在英美联军的攻击轴线上,城市免遭战火屠毒,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一部进入费卢杰,与此同时,不少出生于费卢杰的复兴党高官逃回故乡,隐迹于市井。
对于这种现象,美军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时候的美国政府,还没有长期经营伊拉克的打算,想着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扶持建立亲美政权。抓到萨达姆后就班师回国,大肆庆祝一番。
也正因为如此,驻防于费卢杰的第八十二空降师并没有控制整个市区,仅仅控制了某些关键要点,比如提供水电的公共服务单位。我们知道美国早先对伊拉克的治理吃相是极其难堪,具体可以参考之前的内容。
而美国一手扶持的伊拉克新政府也是腐败透顶,一点儿也不输萨达姆政权。渐渐的人们对美国人和新政府产生了不满,这民国咋还不如大清呢?
见民众心生怨气,“基地”组织意识到搞事的机会来了。2003年4月28日,数百名费卢杰民众走上街头,在第八十二空降师驻扎的学校外,举行抗议活动。就在美军士兵试图用广播公告驱散人群时,混迹在人群中的不明武装分子以抗议民众做掩护,开枪袭击美军。美军遭到偷袭,当场还击,打死不少武装分子,但也打死了17名无辜群众。就这样,“基地”组织的目的达到了。从这一天开始,他们赢得了费卢杰当地人的支持。后来,此类事件是越来越频繁。
6月,一辆巡逻的美军悍马车被RpG袭击,导致一名士兵死亡。
11月,一架美军直升机在费卢杰郊区被地对空导弹击落,导致六名士兵丧生。而次年的黑水公司事件,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4年3月31日,四名黑水公司的美国雇员,在费卢杰市区遭到大批叛乱分子的伏击,四人猝不及防,均被当场杀死。伏击成功后,叛乱分子欢呼雀跃的将四具尸体挂在一座桥上,暴尸于众。这一幕被在费卢杰的外国记者拍了下来。
当天,经媒体报道,该事件传遍全世界。很多美国人看到这番景象,不由得想起了黑鹰坠落,想起当年在摩加迪沙被游街鞭尸的美国特种兵。从军事角度而言,零零散散的恐怖袭击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事发后,前线美军多次建议决策层不要大动干戈。
但因为当时正逢美国大选年,小布什需要通过强硬形象为自己争取选票,因此在4月2日,也就是袭击发生的三天后,小布什匆匆批准“警惕决心”行动,命令此时已经接替第八十二空降师的陆战一师对费卢杰的反美武装采取严厉的惩罚,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给其他城市的反美势力做个榜样。
这场行动的负责人是后来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有着“疯狗”之称的詹姆斯·马蒂斯。在美军中,马蒂斯是实战派,他参加过海湾战争,指挥过阿富汗战争,研究过两次格罗兹尼巷战,深知巷战的难处。
于是,马蒂斯将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封锁、作战和战后处理。封锁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隔离城市,也就是切断费卢杰与外界的联系。为此,美军投入1.8万人对费卢杰周边城市实施佯攻,牵制外部敌人增援费卢杰,完成封锁后,接下来就是作战。
我们先来看一下费卢杰市区的布局,费卢杰位于幼发拉底河畔,城区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三公里,蜿蜒的幼发拉底河从城区西南角流过,河上有一南一北两座大桥,北桥的桥头坐落着费卢杰的综合医院,南桥则与十号高速公路相连。十号高速公路从东向西穿城而过,将费卢杰分成南北两块区域,名义上,北部以居民区为主,而南部则是工业区。
总体而言,费卢杰城区的布局比较混乱,街道密集狭窄,典型的住宅结构是被高墙包裹的两层房屋,前后各有小院,且具有多个出入口,房屋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条状街区。对于熟悉地形的防守者而言,这种布局,城内的每一片街区都是天然的巷战堡垒。当年的车臣战争情况与此类似,守军也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俄军第131摩步旅在突进格罗兹尼后。因为战术失误,坦克纵队的先导车和尾车被对手打翻而堵得动弹不得,整个车队成了对手的活靶子。最终,该旅3000多名官兵,包括旅长在内,800多人阵亡,1000多人受伤,78人被俘,损失坦克20辆,损失步兵战车102辆,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
马蒂斯研究过格罗兹尼巷战,考虑到费卢杰的地形对武装分子有利,他没有让士兵开着坦克从一个方向长驱直入,而是将四个步兵营布置在城市的四角,目的是以区域压迫的方式不断收缩包围圈。另外,在进攻中,马蒂斯还要求步兵始终充当扫荡的主力,不求快,但求稳。坦克和两栖登陆装甲车的任务则是随步兵之后在较安全的位置提供火力支援。
战斗打响后,陆战五团一营和陆战一团二营首先发起进攻。陆战五团一营从费卢杰东南角发起进攻,向难啃的舒哈达工业区推进,陆战一团二营则从西北角发起进攻,向同样最难啃的约兰居民区推进。配属于城市东北和西南方向的陆战四团三营和二团二营暂时按兵不动。马蒂斯之所以没有让四个营同时突击,是因为他想把分散在城中的武装分子驱赶到一条更为集中的轴线上,以便聚而歼之。
4月7日,经过三天扫荡,美军拿下市区1\/4的区域,马蒂斯的战术初见成效。不过,城内的武装分子也不是善茬,这些人有极强的战斗信念,且拥有较强的战斗素养,见正面迎战不是对手。武装分子组织起小规模、机动性极强的小队,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不断对美军进行骚扰。他们经常诱敌深入,诱导美军落入伏击圈,然后发起突然袭击。
另外,武装分子也擅长利用舆论。马蒂斯在战前部署时,忽视了位于费如杰城西的综合医院的重要性,没有在发起战斗后第一时间拿下医院。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是马蒂斯粗心大意,更像是有意为之,为的是让在交火中被误伤的平民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但很显然,武装分子抓住了这个漏洞,故意吸引美军在医院附近进行战斗。同时,他们还有意允许外国记者在医院入口处报道或拍摄伤员到达医院的场景。可以想象一下,当缺胳膊断腿的平民被送进医院救治,而全球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这血腥的一幕,后果会怎么样?很显然,舆论会一边倒的倾向于反战。
第一次费如杰之战本就是小布什为了选票而仓促发动的,现在舆论抨击美军,影响了总统大选,小布什自然也就不想继续打了。很快,白宫的停火命令便传到马蒂斯的手中,这令他大为恼火,因为根据他的估算,可能最多三天就能彻底击溃敌军,而现在收手,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但军令不可违,马蒂斯只好服从命令。
随后。以升官的方式调离了一线。第一次费卢杰之战因为政治压力匆匆开局,最终又因为政治压力草草结束,向人们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做战争只是政治的延伸。
这场战役,美军有39人死亡,大约200名武装分子和约600名费卢杰平民被打死。战后,费卢杰当地的部族首领向美军和伊拉克政府提议说,可以把当地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部队,赶走城里的武装分子。这个提议明面上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减小美军的伤亡和美国政府的舆论压力,二是可以分化敌人。美国政府和伊拉克政府都认为可行,于是由美军提供装备。后来又对美军倒戈一击的“费卢节”旅便这么诞生了。
2004年五月初,美军退出费卢杰,城内的武装分子得到消息后,纷纷走上街头庆祝。就在这时,搞笑的一幕出现了,“费卢节”旅中的不少官兵也加入了庆祝活动。“费卢节”旅由前伊拉克政府军和萨达姆时期的政府官员组成,这一帮兵与美军不久前打击的匪,其实是穿一条裤子的关系。后来,“费卢节”旅又爆出丑闻,该旅的副指挥官贾西姆萨利夫少将曾在萨达姆时期对什叶派穆斯林进行过屠杀。
为此,伊拉克政府解除了萨利夫的职务。萨利夫被解职后,旅长也跑了。紧接着,有人发现“费卢节”旅的士兵向城内武装分子倒卖枪支弹药,甚至有不少官兵直接携带美制装备加入到了武装分子阵营。
到了2004年9月,“费卢节”旅名存实亡,美国只得将这支组建不到五个月的伊拉克本土部队原地解散,整整一个旅的装备,几乎白送给了武装分子,这对士气的打击必然不小。更糟糕的是,士气这玩意儿往往是此消彼长,一方的士气降了,另一方就会随之大涨。如此一来,费卢杰这座城市变成了伊拉克反美运动的象征,来自中东各地的武装分子,纷纷赶来入伙。
2004年9月,美军情报人员向上级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费卢杰城内的武装人员达到了4000人之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费卢杰化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简易爆炸装置,汽修店则造起了自爆卡车,一些废弃的建筑和汽车被拉上引线,埋上炸药,变成了致命的诡雷陷阱,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巨型堡垒。 另外,情报人员还怀疑扎卡维也秘密潜入到了城中。扎卡维是基地组织的三号人物。被美国政府悬赏2500万美元。这么重要的人物如果真的藏身于费卢杰,那就太可怕了。
因为2005年1月,伊拉克即将迎来后萨达姆时代的首次大选,而费卢杰距离巴格达仅70公里,如果武装分子想要搞事,开车一小时就能到。鉴于形势恶化,美军和伊拉克政府决定武力解决费卢杰城中的叛乱分子。
2004年10月13日,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勒令费卢杰叛乱武装交出扎卡维,否则将对费卢杰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事后证明情报有误,扎卡维并不在费卢杰,但当时武装分子不能认怂,懒得解释,一口回绝了伊拉克政府。随后,美伊联军以此为借口将费卢杰包围。
与突然爆发的第一次费卢杰之战不同,对于第二次费卢杰战役,双方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反美武装分子这边以当地众多清真寺为聚集点,大量储备弹药和物资。由于判断美军会像四月份一样将主攻方向放在城市东南部的工业区,因此城内的大部分武装分子聚集在了城南,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层层阻击的防御体系。
而美军这边则靠着强大的谍报系统,在战前摸清楚了城内的布防情况,美军的情报甚至详细到了哪栋楼内藏有炸弹,哪间房子住着武装分子。依托详细的情报,美军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代号“幻影愤怒”。行动之前,为了减小攻坚阻力,美军切断了城内的电力和供水。
同时,美军用空投传单等手段实施心理战。对城内居民进行劝离,若到期仍不离开的,则一律按照恐怖分子处理。在这种威逼利诱下,城内30万居民纷纷逃离,最后只剩下约五万人滞留城中,其中包括各类武装人员约4000人。在驱离居民的同时,美军对费卢杰外围据点还进行了四天四夜的“拔点”行动。
11月2日,美军战机空袭城南预定目标。之后的三天,美军战机和海军陆战队对武装分子设在城东南和城东北部的指挥部、若干弹药库以及若干据点进行了精确打击。
11月6日,美军在城南发起佯攻,这使得城内的武装分子进一步产生了误判,认定城南就是美军的主攻方向。
美军真正的地面攻势从11月7日开始。这一天的炮火尤为猛烈,从早上七点开始,一连轰了12个小时,直到晚上,美军的先锋小队。才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开始行动。
这一次,美军吸取教训,首先对费如杰医院发起突袭。由于城内的电力已经被切断,配备夜视仪的美军很轻松的就拿下了费卢杰医院。拿下医院后,美军突击部队又顺便夺取了幼发拉底河上的两座大桥。至此,英军在费卢杰城东布下警戒线,城南有骑兵第一师第二旅和伊拉克政府军,城北则是美军的主攻部队,反美武装被彻底包围,插翅难飞。
参加这次行动的部队总计约1.5万人,其中美军1.2万人,除了陆战队,还有骑兵一师和陆军第一步兵师。伊拉克和英国分别派出2500人和850人助战。第一次费卢杰战役时,伊拉克政府其实也派兵参战了,但伊军士气低落,临战之前,大量士兵临阵逃脱。没办法,美军只好独自行动。
11月8日,为了迷惑城内武装分子,美军又在城北和城西发动了两次佯攻。这两次佯攻让城内的武装分子蒙圈了,彻底摸不清美军的主攻方向。
当天晚上19时整,美军第一团级战斗队和第七团级战斗队在装甲车辆的掩护下,越过费卢杰北郊的铁路线,对城市西北角的约兰居民区和东北角的哈德拉清真寺发起攻击。
美军的战斗队形从西向东分别为陆战一团三营、陆战五团三营、骑兵七团二营、陆战八团一营、陆战三团一营、步兵二团二营。其中骑兵七团二营和步兵二团二营为开路先锋。在美军身后紧跟着的是五个伊拉克步兵营,在后面是民政部队和海军工程兵,他们的任务是恢复秩序和清扫道路。
面对美军的推进,聚集在约兰区和哈德拉清真寺的武装分子依旧是老战法,他们在主要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并安设了大量的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以延缓坦克的前进,并分成若干独立的作战小组,试图利用地形优势不断变换位置与美军展开游击战。但美军这次没有给他们闪转腾挪的机会。
战斗开始后仅十分钟,美军工程兵便突破了武装分子设置的第一道障碍,见外围防线被轻松突破。武装分子以4到12人为一小队,躲在经过加固的房屋内或屋顶上,用火箭弹、机枪和迫击炮向美军射击。但由于没有夜视装备,武装分子在夜间很难对美军构成真正的威胁。而美军则出动推土机和挖掘机清理前进道路上的路障。路障清除后,在坦克、步兵、战车、装直升机以及各式火炮的全力掩护下,步兵逐防进行搜索清剿。
为了减少伤亡,美军步兵采取非接触性作战及一旦遭到阻击便迅速后撤,然后召唤后方火力支援,对目标进行定点清除。在地形复杂、不适合轰炸的地方,美军则召唤狙击手清除敢于露头的敌军。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在1980年代曾认为坦克不适合在城市巷战中作战,但在第二次费卢杰战役期间,坦克发挥了大作用。美军将坦克连拆成六加八模式及六辆坦克掩护一个步兵营,八辆掩护另一个步兵营,每两辆坦克为一组,掩护一个配属步兵战车和AAV-7型两栖装甲车的步兵连,同时还配属一台第九型装甲推土机,负责为步兵推出围墙积垒等障碍。
战斗中,为了避免被悬挂在门上和墙上的鬼弹杀伤,美军通常都会先用坦克推倒房屋的墙壁,然后步兵再冲入进行搜查。随着美军深入城市核心区,武装分子打着打着渐渐意识到自己貌似上当了,于是驻守在费卢杰南部的部分武装分子开始掉头回援。
但美军在战前已经用远程侦察监测系统对费卢杰实施了24小时无死角侦察。武装分子只要走在大街上,远程侦察监测系统立即就会提供坐标,引导重火力实施炮火覆盖。
11月11日,两个团级战斗群在城内会师,美军完成了对费卢杰北部地区的控制。这时候,城内的武装分子意识到冒头就会被打,于是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躲在房子里。等到美军进屋。然后再贴身肉搏,抹平火力上的劣势。可是,游击战的精髓在于油而不是鸡。一旦你自己不动了,并且装备又差,那结果就只能是丧命。
11月12日晚上,费卢杰城中大规模聚集的武装分子或被击溃,或被消灭,美军随即展开扫残行动。在向费卢杰城南推进的过程中,美军打死约600名反美武装人员,自己也付出了伤178人,死18人的代价。
11月13日,美军集中兵力占领武装分子在城南的最后一个据点,被围困在一座清真寺里的300多名反美武装人员最终投降。
11月16日,美军宣布完全占领费卢杰。此后的一个月,零星战斗时有发生。由于武装分子中很多是员费卢杰旅的士兵,有伊拉克军的军装,这些人便冒充友军对美军发起自杀式袭击。一开始,这种偷袭打法对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美国人也是向来不讲武德,只要感觉有危险,就先给一枪再说,管他是不是友军。
从2004年11月7日开始到12月23日,零星抵抗全部结束。美军在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中,总计83人阵亡,600多人受伤,参加战斗的伊拉克部队六人阵亡,55人受伤。武装分子原本希望复制1994年俄罗斯格罗斯尼的成功战力,但在费卢杰他们却没有能够如愿。据估算,费卢杰城内的4000多名叛乱武装分子约2000人死亡,另有1200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