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 > 第48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第48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

朱元璋拿着那个锦囊,步履有些艰难地走回座位。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个神秘的锦囊。汤和也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朱元璋的每一个动作。

锦囊中的秘密被慢慢展开,呈现出一个折叠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个大字,这几个字虽简洁却深邃,犹如一道道策略的闪电,照亮了朱元璋心中的迷雾。

朱元璋和汤和一同审视着这几个字,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困惑和思索。下面的文字继续展开,仿佛是某种秘而不宣的军事战略:“元璋,汤和,你们此刻应该已经顺利攻下了定远城,但切记,无论何种境地,都不可骄傲自满,需时刻保持警惕。必须迅速整顿军队,不断充实兵力!定远城如同一座粮仓,你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以此赢取人心,汇聚精兵。”

纸条的最下面,还有两行字:“你们必须恪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只有以此为原则,才能真正征战天下,立于不败之地!”这番言语犹如一道明亮的灯塔,朱元璋和汤和的心里也为之一振。

朱元璋和汤和看完张子豪赠的锦囊之后,两个人深思起来。汤和打破了沉默,说道:“大哥,咱们昨天攻下定远后,我去粮仓里面查看过,确实有五六千担粮草,足够咱们义军吃一年多了。如果按照子豪大哥锦囊中所写,咱们岂不是要把这些粮草全部分给定远城的百姓?”

朱元璋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他眉头紧锁、眼神深邃,正沉思着张子豪给他的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简短的话语,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眼前的道路。

他停住脚步,坚定地对汤和说:“咱们只留下1000担粮草以供士兵们使用,其他的全部分给老百姓,你现在就去贴出告示,开仓放粮。”

汤和看着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困惑。他带着疑惑的语气问道:“大哥,咱们好不容易攻下定远,手握如此多的粮草,难道现在就全部分给百姓吗?”

朱元璋的眼神深邃而沉稳,其中透露出一种果决和坚定。他缓缓开口,声音仿佛从古老的钟鼓中传来,说道:“子豪大哥在锦囊中说的对,我们现在只有收揽人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粮草,就是我们收揽人心的最好工具,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吧!”

汤和看着朱元璋坚定的眼神,不再多说什么,默默地退出屋外,朝粮仓的方向走去。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定远城内外,百姓们如同流水般络绎不绝地前来领取粮食。他们不仅来自定远,更从附近城池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口中的赞美之词,如同细雨纷飞,夸赞着朱元璋的英明举措。

此时,花云、徐达、汤和等人也在积极地进行着招兵买马的工作。百姓们看到朱元璋开仓放粮的善举,无不为之动容。他们纷纷热情洋溢地报名参军,希望能为这位爱民如子的义军首领效力。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在定远城内外的新招募的军队人数已经激增至3000多人。这支新招募的军队,如同春天的绿芽,茁壮成长,为朱元璋的征战之路注入了新的力量与希望。

而在新招募的兵勇中,朱元璋发现有两兄弟不但会读书写字,而且勇武过人,此二人名叫冯国用,冯国胜,于是他选择了重点栽培。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于军队的管理也加紧了步伐。他深知只有纪律严明的军队才能成为胜利之师。于是,他开始整顿军纪,严明赏罚,不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此时的朱元璋手下已经有了近8000人的队伍。包括他来定远前的1000多人,攻下定远后收编投降的元军3000多人,还有在定远新招募的3000多人。

朱元璋为提升军队整体实力,下令徐达、汤和、花云、周德兴等人加紧训练新兵。他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定远城,而是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个多月后,朱元璋率领义军再度出击,成功攻克怀远、安奉、虹县三座城池。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麾下的兵马已经壮大至一万五千余人,坐拥四座城池。在这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朱元璋的势力如日中天,已然成为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夜晚的濠州城内,孙德崖正在自己的帅府喝着闷酒。

就在半个月前,俞大帅和鲁大帅在元兵猛攻濠州城时,战死了。这座城池,曾经是他们的庇护所,却成了他们的绝命之处。

此时,濠州城内仅剩孙德崖、潘文和郭子兴三位大帅。这三位大帅,虽然一同抵御元兵的侵略,但内部的矛盾却日益激化。

就在今天下午,三位大帅再度召开了会议。郭子兴一改以前和稀泥的态度,和潘文两人联合起来,毫不客气地要求孙德崖交出上次劫掠元军的金银财宝,然而孙德崖依旧一口咬死,坚决否认劫掠了元军多余的金银财宝。孙德崖还是咬死不承认自己劫掠了元军多余的财物。所以整个会议不欢而散。

就在孙德崖心中郁闷,借酒消愁之时,突然听得一声通报:“大帅,门外有人求见,他说有办法助你解除眼前的困境。”

孙德崖醉眼朦胧地看向那个报信的士兵,沉声问道:“来者何人?”

士兵回答说:“小的也不认识,只是看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自称有妙计,能帮助大帅化解当前的困扰。”

孙德崖此时脑袋一下清醒过来,他在心中琢磨:“会是谁呢?能有如此大口气,自称能解决我的困扰,不妨见一见这个年轻人。”于是他命令手下人,把门口求见的人叫进来。

片刻功夫,士兵领着一个人便来到了孙德崖的面前。孙德崖朝此人看去,只见一个比较清秀的少年,看似弱不禁风,并无过人之处。孙德崖开口问道:“你是何人?”

少年恭敬地回答道:“回大帅,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大帅您贵人事忙,不必记住我。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受我大哥之托,给您送来了一封信。我大哥他才高八斗、足智多谋,定能够救你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之中,以解除你目前的烦恼。”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继续说道:“我想孙大帅您一定认识我大哥,而且对我大哥印象深刻!他就是去年曾献策让我们濠州城转危为安,击退了二十万敌军进攻的张子豪。”

此时的孙德崖内心不禁一惊,急忙问道:“张子豪不是在给郭子兴当军师吗,他给我送信干什么?”

少年恭敬地回答道:“我大哥张子豪因为才华横溢,被郭子兴和他义子柴有道嫉妒,百般贬低,甚至被贬为一个普通的小兵。他们还数次对他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羞辱,以泄心头之恨。我大哥心有不甘,便托我给您送来了一封信,具体信中写了什么,我没有权利过问,我也一无所知。”

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递给了孙德崖。他继续说道:“孙大帅,我在此不便久留,就此告辞了。”言毕,便匆匆离开了孙德崖的帅府。

这个风尘仆仆的少年,正是张子豪在前往濠州城的途中,出手相救的那位左飞。

而孙德崖拿着手中的信件,陷入了沉思。他看着眼前的书信,思索了一会。此时,他缓缓地拆开了信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