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鳌山石 > 第84章 白热化

第84章 白热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鳌山石!

凉州西北大漠边界,一座矮山之上有一头身形庞大的黑豹背负鞍具,威风凛凛,漆黑的眸子闪烁着凶光。

黑豹身前是身披赤金战甲,单手按刀的大楚十三皇子项景。

往日象征着他无比尊贵身份的耀眼战甲此刻也是血迹斑斑,意味着这位位高权重的皇子殿下不止一次亲自率军血战,不过那些鲜血却都是敌人的。

不远处大漠之上,喊杀声震天,数万人的绞杀在一起。

此刻幽郡突骑被白羽卫咬住的左骑军部已经彻底被包围。

十来日的追杀让这这支前些日子还在凉州地界来去自如的万人骑军疲惫不已。

再有个一两日,白羽卫便能以极小的代价将其彻底吃下。

不过寿春方面军的堵截让这个日期提前到来了。

于是在撤入大漠之前,便被楚军围困于此,只做困兽之斗。

左骑军此时此时早已损失惨重,已经不足八千人,十三皇子再看到寿春驻军之时便将白羽卫主力撤下大半,只留下剩余部分配合寿春驻军。

幽郡突骑再精锐现在也是强弩之末,人马俱疲,寿春八千生力军的加入便是雪上加霜,战斗看起来激烈,实际上已经是完全一边倒的局势。

一万三千人的幽郡突骑,三个营的兵力,即便对十三皇子而言,也是一笔不菲的战功,可他却没有半点笑意,身后一众将领同样面容肃穆,并没有首战大捷的喜悦。

委实是如今凉州局势太过糜烂。

凉州北部可以说是让幽郡突骑凿了个稀烂,紫荆关还在被围,更重要的是,昭国遗址现世的怀山山脉还在敌人掌控之中。

即便不谈大局,康城汇安两城的惨状还历历在目,齐国短短两个月时间,在大楚国土上如此肆意屠杀,一万三千人的左骑军算什么?

不过是一点利息罢了。

矮山之下,是刚撤下来不久的白羽卫主力,此刻正在停军休整,两万多人的队伍,却出奇安静,只有战马的响鼻,战甲的碰撞声混着风中猎猎作响的楚字旗回荡在大漠上。

随着前方战场厮杀进入白热化,血腥味都已经飘了过来。

山头黑豹被刺激的有些跃跃欲试。

十三皇子轻轻摸着心爱坐骑的脖子安抚它暴烈的脾气。

“计传图。”他似乎已经失去了耐性,冷声开口。

一名魁梧武将应声而出。

“末将在!”

“给你三千人,半个时辰结束战斗。”

计传图狰狞道:“末将领命!”

这三千人的加入,可谓是摧枯拉朽,三千白羽卫拖曳着头顶白羽,好像一柄雪刀悍然杀入战场,一个冲锋,便彻底将左骑军阵型打散。

剩下的便是屠杀。

未至半个时辰。

计传图浑身浴血纵马而来,登上矮山将一颗头颅丢下抱拳沉声道:“殿下,解东脑袋在此。”

不远处,战事彻底落幕,寿春方面军在打扫战场。

十三皇子拔出插在一旁的战矛,将解东头颅高高挑起。

他深吸一口气。

“我大楚的儿郎们,齐贼屡犯我边疆,如今更是马踏凉州,戮我同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该当如何?!!!!!”

山下白羽卫主力都是亲眼目睹过汇安康城惨状的,可谓过村不闻犬吠,入城不见人踪。白羽卫在十三皇子的带领下本就常年往返边疆,历尽大小战役,绝不是什么养在京城边上的老爷兵,军中老兵多有袍泽战死,对齐国的恨意本就高昂。

此刻愈发红了眼。

数万人齐声暴喝。

“杀!杀!杀!”

十三皇子手中长矛一震,插在矛尖的头颅轰然爆碎,红的白的一并炸开来,连同十三皇子在内一众将领都未躲避,也不曾动用灵力抵挡,之时仍由鲜血混着骨渣洒在战甲上,洒在脸上,也洒在十三皇子身旁金边秀龙的王旗上。

十三皇子矛指北方:“本将说过,要用寇春文、余元的头颅来祭我凉州百姓,区区解东头颅,权当祭旗!!!”

他再度将长矛插入一旁,猛然拔刀,振臂高呼:“杀尽齐贼!”

铮!铮!铮!铮!!!!!

拔刀声不绝于耳。

“杀尽齐贼!杀尽齐贼!杀尽齐贼!!!!!”

十三皇子收刀归鞘,刹时间全军静默。

“众将听令,全军北上。”十三皇子眼中凶光毕露,冷声喝道。

身前众将皆面色震惊,但却不曾有半点质疑。

白羽卫齐整三万大军,除却刚刚在战场上下来的七千将士被命令原地休整之外,即刻挥师北上!

建武二十一年九月八日。

凉州大漠之上,骑军攒动,从高空俯视,白羽卫头顶的白羽无比扎眼,宛若一场降临深秋早雪,席卷向北方。

建武二十一年九月十一日,建武军悍然出关与北齐执戟士正面交战。

建武二十一年九月十二日,阳州铁骑出乎意料的出现在平州边境与平州军汇合后直奔北齐常会郡。

齐楚边境广阔,按理来说想来不会如此用兵,不管是北齐国教廷还是南楚朝堂向来都认为齐楚若是爆发大战终将会围绕建阳关,在芦河平原一带展开。

但昭国遗址得横空出世,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将战线拉的极宽极长。

齐国在凉州战场上取得了战略性得胜利,但也造成了随时准备支援芦河平原得常会郡空虚。

大楚朝廷不会把握不到这个关键点。

随着三处边境战役的打响。

起初决战似乎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打响了。

寿春城此刻城门大开,不再如先前一般戒备森严,因为兖州军到了。

同时众多修士也增援至此。

王应墨第一次见到了问道院另一位副院长侯仕龙。

“莫先生果然一表人才,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修为,真是后生可畏。”老人面色和蔼,上下将他打量一番。

王应墨在问道院也待过一段时间了,东去郢都的路上,李正阳也向他提及过这位侯院长,作为与院长阳朴同辈的老人,资格远比李正阳更高,甚至于连华阳见了他都是难得的主动点头致意。

这可是稀奇事,要知道同为问道院副院长,前往郢都的路上王应墨也没见华阳给过李正阳好脸色。

王应墨自然不会托大,自个儿这个副院长跟面前老人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于是施礼道:“前辈过誉了,晚辈窃居高位,却无为师之才,实在惭愧。”

问道院副院长一职,不是什么简单的官职,名义上来讲,此刻问道院所有学子都能算得上他的弟子,而他却空负师名,对那些学生那有什么师傅之宜。

是该惭愧。

老人笑道:“过誉什么,再给你也许时日,或者便可后来居上超过老夫,不像老夫,平白蹉跎岁月,灵胎无果。”

不怪老人能够在王应墨面前有如此态度,他在问道院副院长一职已经二十几年,断不会如陆羽那般小觑年轻人。

王应墨在月山琼玉两战,所作所为,她是知道的。

不论其中德行。

能正面与灵胎境赵元启一战,硬生生救回弟子,即便借用外力,谁能做到?

道脉境界与灵胎境的差距陆羽眼界有限看不清,他侯仕龙在门槛外徘徊多年,哪里会不清楚呢?

修行者本就以境界与战力为重。

说到此处老人一时有些神色黯然,他停留在道脉圆满太久太久了,迟迟寻不到那一抹突破的契机,如今就连后辈李正阳都看到了一线希望开始着手突破,在看到此等晚辈,不能使他部感慨。

问道院修士向来不涉朝堂,不得结党,他却默认甚至暗中赞许问道院门生互帮互助,也许便与他修行无望有关。

人总是要有点什么盼头的。

王应墨只是一个刚刚开始修行的毛头小子,他有这个世界的人难以企及的天资和资源,这样的修行速度即便是在这个备受天地压制的世间其实也再正常不过。

一路行来,也算看过诸多高手,见过注入赵元启这样的枭雄,见过萧红袖那样放到五州也是绝对天才的奇女子,见过琼玉那些性格各异的手段纷呈的怪物,抛却自身天资之外,王应墨实在不敢妄言自己比他们谁强,自己同样历经危机,两次将生死置之度外,但跟他们比起来,确实不值得一提。

不是王应墨妄自菲薄,而是对自己的斤两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他愈来愈小心慎行。

此刻也看出了侯院长对于修行一道的执着,是啊,但凡修行之人,看过这样的景色,谁人又不想往更高处攀登?

侯院长能够在他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意,显然是不吝对他展现自己的善意的。

对于此界的天地压制,不知是因为他是外来者还是因为来此界时间太短的缘故,王应墨其实感受不深。

所以对于侯院长的修行他即便有远超此界的眼界,也没有帮助他突破的本事。

只是发乎本心轻声安慰道:“修行或者只需望向最高处而行,至于能不能翻过一座座高山,尽力而为。”

言外之意是劝侯院长不要一心只想着道脉灵胎这道门槛。

这话说得其实很大,王应墨自己当然察觉不到,主要是对他而言,道脉灵胎两境实在有些.......不那么起眼。

反倒是老人听闻此言微微一愣,同样觉得这话有些太大了,不过联想到这个年轻人的年纪和修为......好像也没那么大?

老人倒是很认真得思考了一番,才笑言:“做人做事修道,确当望向最高处而行,谁说莫先生没有师才,就凭此言,莫先生便不负副院长职位。”

王应墨被老人一口一个先生叫得很是尴尬。

“前辈还是叫我莫印即可,这先生称呼实在有些受之有愧。”

“你当得起!”侯仕龙开怀笑道:“我问道院多一大才!”

问道院一众修士是随沧州军而来,而这也只是第一批。

还有各地巡境司以及各部衙门都在源源不断的赶来。

而随着各部援军到达,沧州军也开始西进。

大军压进,华阳与王应墨也没有了留在寿春的必要,同样与问道院众人与沧州军出发。

王应墨好奇道:“白羽卫呢?莫非先行去了怀山?”

按理说如今凉州北部寿春成了唯一没有被幽郡突骑清扫过的大城,白羽卫历经战事,去怀山前必然会先到寿春补给调息,但到现在王应墨也还没有看到那支头悬白羽的精骑。

侯仕龙主动开口解惑:“白羽卫已经北上了。”

王应墨一震,郑持不是说紫荆关之围不是光凭白羽卫能解的,此刻沧兖州军并没有北上的意图,那白羽卫北上不是找死么?

王应墨投以好奇的目光。

侯仕龙摇了摇头:“十三皇子不是鲁莽之辈,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不会做。”

王应墨便也不再多问。

其实关于白羽卫的调动他并不怎么关心,只不过阮之江还在白羽卫,如今战事已经在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王应墨也有些担心这个家伙。

他那个三境的修为,在此等战事中自保实在够呛,他阮家公子的身份更是连他三境的修为都不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