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到高端局我左灵泉右毒师杀疯了 > 第240章 按兵陈州

第240章 按兵陈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到高端局我左灵泉右毒师杀疯了!

终于,陇西的刘家,按耐不住,暗中勾结太州的王氏,两方联手,对冉氏动手了。

彼时,冉氏家族,正经历着一场内部的权力变更动荡,内部不团结,被陇西联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趁你病,要你命。

陇西太州,把这句话发挥的淋漓尽致。

还好,大厦将倾之时,大夫人刘氏,聪慧果断,抱着最小的嫡子冉荣,在几位贴身死士的拼死保护下,杀出重围,脱离了险境,从此隐姓埋名,韬光养晦。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冉荣已成长为一位帅气逼人的小伙。他天纵英才,资质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又在刘氏夫人的严历教导下,行事果决,文韬武略。

这一年,天降大旱,大半年时间,滴雨未落。

本已遭遇连年战乱之苦,百姓生活难以为继,这次的旱灾,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

冉荣也在此时机下,在家乡洛州,召集了曾经冉氏下属,有一个算一个,振臂一呼,便在这乱世之中,开始了艰难创业。

他是天生的战神,又头脑聪慧过人,没过多久,便占了好大一块地盘,手里也拥有了几万人之众。

天纵英才的冉荣,不但武力值爆棚,是战神般的存在,且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他任贤用能,把打下来的这块地盘,经营得蒸蒸日上,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前来投奔。

而手下征战的将领中,也是骁勇善战之人聚集,除冉荣外,风头最盛的,就属殿前都尉,时任左将军的萧潜。

前有萧潜率军开疆拓土,内有周朴这个谋略内治天才。一文一武,让冉荣的大军,在这股乱流中,隐隐有称霸一方,一统天下之势。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冉荣东进西出,一扫南边,大半个天下,都被他平定征服。

而冉荣,也顺应民愿,择了个黄道吉日,在洛州,登基为帝,国号大周。

大周成之后,南边,虽然已平定,但仍用几个氏族势力盘桓,不定时的,对新生的大周进行骚扰。

为稳下这块富庶温暖之地,冉荣派了萧潜为南征将军,率十万大军平定骚乱。

而历来便是心腹大患的北面之敌,便由他亲自操刀,御驾亲征。

可惜,天可纵英才,但也会,妒英才。

就在冉荣想一显身手,彻底平定北境之患,一统天下,结束这战乱纷争的时候,在半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竟夺走了他的生命,时年31岁。

冉荣正值壮年,长年的行军打仗,让他的身体素质,是很不错的,但就这样殒命,朝中右相周朴,生出了疑心。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冉荣的骤然离世,他唯一的儿子,年仅七岁的冉训,被推到了前台,登基称帝。

小皇帝太年幼,并由太皇太后刘氏与皇太后冯氏,垂帘听政。并由右相周朴辅政。

而北面的北狄王朝,也得了“趁你病要你命”的六字真传,见克星冉荣归位,新帝年幼,便集结了大量铁骑南侵。

大周北境本就不稳,北狄铁骑南侵又太突然,大周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没多久,北狄铁骑,不但占了北面大量土地,还长驱直入,直逼京都洛州。

冉荣去世得极其突然,根本未来得及收回兵权。

故小皇帝登基后,军权还是一直在大将军,殿前都尉萧潜的手中。

太皇太后与重臣周朴商议,收回萧潜手中的兵权。

可萧潜以南边残余尚未肃清为由,拒不交出兵权。

但有一点,萧潜没说错,他确实发挥了冉荣的遗志,一路南征,扫平了还盘踞在南方的各种残余势力,为一统天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荡平南边,这卓越功勋,也让萧潜在军中一家独大,独握军权,无一人能及。

可人,尝到权力的甜头,处于权力巅峰久了,便开始得陇望蜀。

渐渐的,萧潜已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之位,他开始筹谋,更大的权力。

野心的种子,一旦在心里落地,就立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朝中右相周朴,北征将军颜回,倒渐渐看出了些端倪,可萧潜也不是吃素的,明里暗里的,几次想除掉这两绊脚石,但那两人也是生死堆里滚过来的,防范极严,也是天不绝他,竟每次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彼时,正好北面的宿敌北狄,也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兵家英才,本就对大周天下垂涎欲滴的北狄,更是如虎添翼,在这兵家英才的带领下,一路南下,直逼大周都城洛州。

一时皇城危急,太皇太后立马召集群臣商议后,决定向驻守南边的萧潜部,发出诏书,北上勤王。

萧潜接到诏书后,倒也没耽搁,点齐了兵马,浩浩荡荡的向北开拨,奉诏勤王。

潇潜的威名,天下皆知,北狄,对这员虎将,也是非常忌弹的。

得到消息后,放缓了南侵的步伐。

之所以放缓步伐,一是萧潜威名在外,北狄也没有把握,能打败他,但南面大周委实比北狄要富庶,这才打到哪儿,他们抢掠的财物,便不计其数。

若此时放弃,便犹如一只肥美的烤羊,才吃了两口,就此放下,太舍不得了。

贪心,便让北狄抱了侥幸心理,采取观望态度。

以太皇太后马首是瞻的大周朝廷,见萧潜北上勤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些来。

看来先皇冉荣,还是没有看错人。虽说有些关于萧潜不甘人下的闲言碎语,在朝臣中私下流传,但就冲危难之际,他北上勤王这一点,“谣言”便不功自破。

而北狄铁骑放缓的步子,也让岌岌可危的大周朝延,有了喘息之机。

只有周朴颜回等少数几个,嗅出一丝不对劲的味儿,但在形式一片大好下,他们,也不敢提出弄议,只得暗中做好不测的准备。

果然,好的不灵坏的灵。

就在朝廷上下,一心盼着萧潜大军早日抵达洛州,一举赶走北狄人,收复北地失地时,萧潜却在离洛州城不到百里地的陈州停下,按兵不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