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成吉思汗之死(1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成吉思汗的秘密!
成吉思汗休养了几天,气色大有好转。在引诱阿沙敢不前来偷袭的日子里,天天喝着美酒,吃着涮羊肉,身体渐渐康复。
阿沙敢不落入陷阱的时候,成吉思汗与也遂皇后及近臣们就稳坐在中军金账内,听闻传报说贺兰山关已攻下,成吉思汗命令拔营起寨,余下的众官兵一起缓缓开进了城中。进得上书“克夷门”的城门,只见到处尸山血海,守城军民几乎已经被斩杀殆尽。
蒙古大军每征服一地,都习惯将所有军民全部杀光,一方面原因是兵力不足,不能分兵统治征服之地;另一方面,蒙古人利用屠城造成的恐怖,来击垮敌人抵抗的勇气。只要抵抗,不分男女老少全部杀光;如果不抵抗,只杀成年男子,女人和小孩留下,有些工匠也留下随军。屠城带来的恐惧很容易击垮敌人抵抗的信心,经常会导致蒙古军还未杀到,全城人已经跑光了。
屠城的习惯一直在蒙古军队里保持了很久,早期为蒙古的征伐建立了重大的战略意义。直到后期,这个习惯才逐步改变,是因何改变的,这里暂时按下不表,后文有述。
成吉思汗在众人的陪同下登上贺兰山高处,居高临下眺向中兴府方向。见那贺兰山后一望无际,地形一马平川,远远就可看到几十里外的中兴府城池,真是地美水肥。成吉思汗暗下决心,此次不攻下中兴府绝不撤军。
下得山来,见胡和鲁与拖雷正在城墙上等着他,身旁捆绑着几员夏军将官。拖雷与胡和鲁上前行礼,禀告成吉思汗,夏军主副将阿沙敢不和塔库海均已生擒活捉。
成吉思汗走上前去,面沉似水看着阿沙敢不。阿沙敢不见成吉思汗双目喷火,早已吓得双腿发软,扑通一声就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哭喊着:“大汗饶命,望大汗可怜小人上有老下有小,不计前嫌,留小人一条狗命,小人甘愿归降,为大汗当牛做马,永不背叛!”。
成吉思汗未曾开言,旁边被绑的一人突然破口大骂:“阿沙敢不,汝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全城军民因汝而死,不是因汝不听劝阻,独断专行,蒙古人焉能轻易破我城池,汝乃千古罪人,还有何脸面跪求苟活于世上!”
成吉思汗用赞许的眼光看着这怒骂之人,胡和鲁急忙上前禀告,这是守城副将塔库海。成吉思汗点点头,眼光又看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阿沙敢不,背着手俯身凝视着阿沙敢不,轻蔑的说道:“尔堂堂夏国大将,如此贪生畏死,叫尔等那皇帝小儿有何颜面?尔若正气凛然,显出英雄气概,本汗或可饶尔一命,现却如此低贱,怕死贪生,岂能留尔?”。说罢,直起身来,扫了一眼胡和鲁,胡和鲁心领神会,将阿沙敢不拖过一旁,抽出弯刀,一道银光,人头落地。
成吉思汗面向塔库海,温和说道:“将军视死如归,真乃大丈夫也!本汗愿留将军一命,跟随本汗身边效力如何?”。塔库海微微一笑:“多谢大汗抬爱,大丈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末将生是大夏人,死是大夏鬼,来世有缘,末将再追随大汗!”。话音未落,突然甩脱看护的兵士,纵身跳下城墙,摔了个粉身碎骨。
众人脸上均现敬重之色,成吉思汗吩咐胡和鲁予以塔库海厚葬,随后传令大宴文武,犒赏三军,原地修整一番后将准备对中兴府的最后围攻。
1226年12月,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东路军十余万兵马将夏国都城中兴府团团围住。
而此时的夏国,却是一片混乱。原来这夏国皇帝李德旺自从蒙古信使拂袖而去之后,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李德旺深知,因为阿沙敢不的冲动,势必惹怒了成吉思汗,中兴府一旦被蒙古攻下,必将是血流漂杵,黎庶涂炭。
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俯首纳降却又是何等的耻辱,有何颜面面对夏国臣民。于是,李德旺整日郁郁寡欢,听闻贺兰山关被攻破后,更是心惊胆战,终于积忧成疾,在成吉思汗还未到达中兴府之前,就一命归阴了,时年四十六岁,后主追封其庙号为献宗。
本来李德旺生前已立过太子,作为自己驾崩后的继承人。但是,太子适时年纪尚幼,根本无力主持朝政,尤其蒙古大军兵临城下的非常时期。西夏文武群臣经过激烈辩驳,最终拥立李德旺的侄儿子南平王李哯继位。
李哯出生于1204年,成为夏主时也才过弱冠之年,临危受命,别无他法,为先皇举办了国葬以后,只能鼓起勇气积极布防,欲拒成吉思汗于城门之外。好在当时的中兴府尚有近三十万兵马,城内百姓也有几十万人,当时的大夏是半游牧半农耕社会,生产力较为发达,物产丰富。所以,为做长期据守打算,城内已囤积了大量武器和粮草辎重。军民人人皆知,城池一旦被蒙古大军攻破,所有人难逃活命,唯有破釜沉舟,拼死守城,方有一线生机。
李哯思前想后,担心凶多吉少,命人将先皇李德旺的太子和与自己新婚不久的王妃偷偷护送出城,前去投奔当时的盟国——金朝皇帝完颜守绪寻求庇护,同时恳请完颜守绪派兵援助。
谁成想,大夏护送王妃和太子的卫队出城后,在前往金国的路上,被已经打下西凉府的阿答赤大军迎面堵截。原来阿答赤攻下西凉府以后,按照成吉思汗的谕旨率西路军绕到中兴府的后方,意欲与成吉思汗的东路大军对中兴府形成合围之势。恰巧遇到了从中兴府出来的这一队人马,蒙军觉得这队人马形迹可疑,于是上前围捕,护卫太子的一小队官兵拼命杀出重围,不知所踪,而大夏王妃一干人等被生擒活捉。
经过严刑拷打,护卫供出了夏国王妃的身份,阿答赤大喜过望,即刻将王妃进献成吉思汗。这王妃的父亲姓赵,是夏国的一位富商,乳名唤作香香,被李哯纳妃以后,册封为丽妃。此时丽妃正是碧玉年华,生的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端是倾国倾城,艳丽无比,被誉为大夏第一美女。
成吉思汗见到丽妃以后欣喜若狂,早就听闻夏国丽妃美绝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本就垂涎已久想据为己有,如今得偿所愿,真乃一大幸事。成吉思汗立刻将丽妃改名为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蒙古语意为“整个天下最美的蒙古夫人”。
成吉思汗重赏阿答赤,即刻就想将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纳妃后行房,但这王妃拼死不从,成吉思汗知道王妃与李哯大婚不久,且年纪尚轻,恐一时接受不了,暂且作罢,派人小心看管,容她慢慢回心转意。
相关
涮羊肉:人们使用火锅来涮煮羊肉的一种食用方式,有传说是成吉思汗发明的。
拔营起寨:拔起营寨,指全军出发。
尔:可以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
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语,出自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
犒赏三军:成语,出自《说岳全传》。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军为三军。意思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血流漂杵:成语,出自《周书?武成》。解释: 杵,捣物的棒槌。这里杵是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血流成河,长杆兵器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黎庶涂炭:成语,出自《晋书?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积忧成疾:成语,出自《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意思是形容因积年累月忧思过度而酿成疾患。
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太子:是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的皇位继承人,只有帝制时皇位继承人才称为太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所居称东宫,并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官僚系统,如太子詹事,太子卫率等;需要强调的是,太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太子身份。
驾崩:中国古代称帝王的死为驾崩,后也包含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古代皇帝死后之所以叫驾崩,因当时皇帝是称之为万人之上,是由万民拥戴,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来维护江山和平稳定的领导,成为一种驾之势的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已经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李哯xian:(1204年―1227年8月28日),党项族,夏神宗李遵顼之孙,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后一位皇帝。
破釜沉舟: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釜是锅,舟是船。将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乳名:又称小名,意为孩子出生后在吃奶时期,父母给孩子起的昵称,与学名不同,并不正式。意思简单,琅琅上口,叫着亲切,听起入耳。
碧玉年华:中国古时女子十六岁,称碧玉年华。出自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所以也可称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
肤如凝脂:成语,出自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意思是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领如蝤蛴(qiu qi):蝤蛴: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形容美丽的脖子丰润白皙。
齿如瓠(hu)犀:瓠犀:瓠瓜的籽。形容牙齿洁白整齐,像瓠瓜的籽一样。
螓首蛾眉(qin shou e mei):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意思是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巧笑倩兮:倩:笑靥美好。形容女子笑得美,笑得迷人。
美目盼兮:指美人眼珠黑白分明,非常美丽。
倾国倾城: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行房:意思是指男女结婚后的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