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送给夏日的限定情书 > 第25章 老宋家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了

第25章 老宋家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送给夏日的限定情书!

七月二十七日,宋屿寒收到了他的录取通知书。

邮递员先是到了他家里,见没人又问了邻居,这才跑到了苗圃把录取通知书亲手交到了宋屿寒手里。

“小伙子考得不错啊!”邮递员叔叔笑着说,“我今天送的这一批里,你考上的学校是最好的了!”

“谢谢叔叔,要不坐下休息会儿,喝口茶呗。”宋屿寒接过通知书,招呼了一句。

邮递员摆摆手说:“不了,还有不少通知书要送的呢,我这早送到,人家不也早安心嘛。”

“那行,您忙,我就不留您了。”

目送邮递员走后,宋屿寒一挥通知书,对旁边一脸兴奋的宋屿枫说:

“走,让老爸老妈高兴高兴!”

宋屿寒一听这话就冲进了苗圃里,边跑还边喊:“好耶!妈妈,阿哥的通知书到了!”

宋屿寒进去后就看到他爸妈都站了起来,正摘着手套,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还说找你有什么事呢,原来是你的通知书到了。”宋培杰笑呵呵地说。

“嗯,”宋屿寒把装着通知书的信封递了过去,“要不老爸你来拆?”

宋培杰摆摆手说:“是你的通知书,当然应该你来拆了。”

“都一样嘛。”宋屿寒说着就撕开了信封。

看宋屿寒那动作,宋培杰心里一跳,赶紧说:“你小心点!别撕坏了!”

“哪能啊!”

撕开口子后,宋屿寒将信封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一张录取通知书、一份新生入学须知、一页家庭情况调查表、一份本科新生资助政策和新生入伍宣传单,还有一张银行卡和电话卡。

他看了看后就把通知书递给了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宋培杰和李彩芹。

宋培杰伸手准备接过来,但又马上收了回去:“等会儿,我去洗个手。”

“对对!我也洗个手去!”李彩芹也赶紧点头。

然后老两口就拉着宋屿枫也去洗手了。

宋屿寒则是拿着这一叠东西往小房子里走去。

洗完手,宋培杰和李彩芹才坐在桌前,捧着录取通知书仔细地看了起来,他们俩的手都有些抖。

宋屿枫则是在一旁大声地念着上面的内容,上面的字都比较简单,他基本上都认识。

老两口把录取通知书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李彩芹的眼睛都看得有些红了。

把通知书递还给宋屿寒后,宋培杰一拍大腿,感叹说:“好啊!我老宋家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了!”

“这些还要看吗?”宋屿寒笑着把手里的其他文件递了过去。

“看!”

宋屿寒通知书上写的报道日期是9月2日至3日,一家子商量后,决定把升学宴的日子定在8月26日。

到时候也不用请多少外人,也就是自己这一大家子,还有几个宋培杰平时关系好的老兄弟。

看完录取通知书,一家人的干劲儿都大了许多,活干得特别快。

干完活后,宋屿寒没先回家,而是去了自己承包的那片地。

站在小山包上,他俯瞰着脚下这三百六十亩荒地,心里在计划着该怎么安排。

按他的计划,这里面一百亩左右的面积,包括他脚下的小山包,未来要建成一个大花园。

花园里面他想从不远处的小河引水过来做成环绕流水,然后花园还要分区。

有用各种花卉植物布置景观的主体部分,有单独的按照月季育种商划分的日月、欧月区域。

比如河本纯子、木村卓功、奥斯汀、梅昂等等,将他们各家培育的月季品种单独放到一个区域。

另外就是花园中央的婚礼等活动的场地,这一部分倒是不用种多少花,有一片较为开阔的草地外加部分设施就够了。

前世关于这个花园的设想,宋屿寒还和陶易安认真讨论过。

那时候她就跟宋屿寒说,一定要给她弄一个温室热带植物馆,就像昆阳的扶荔宫那样。

到时候如果可行的话,倒是也可以搞一搞,对热带植物,宋屿寒还是很有兴趣的。

然后就是切花种植区,这个区域就是专门开放给游客自己动手剪花的,旁边再搭配一点建筑,作为花艺培训的地方。

还有食用花卉种植区,这个得考虑风向,尽量安排在上风口,花园里是没法避免打药的。

好在理阳这里每年的风向都比较固定,宋屿寒还记得他高一时,地理老师用一口带着浓重口音的腔调说的话:西南季风气候!

其他的一些功能性建筑该怎么安排宋屿寒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来,这事儿估计还得是找专业的人来设计才是。

宋屿寒打算到了大学后,在昆阳或者京都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来做。

这个事情也算是挺紧急的,毕竟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从花卉全部种下到能够开门迎客,怕是需要一两年才行。

方春林和陶易安的录取通知书到的比宋屿寒的晚了几天,好在他们俩的报到时间跟宋屿寒相近。

两人的通知书到了后就前后给宋屿寒打了电话。

方春林他们是8月30日至31日报到,陶易安则是9月1日至2日。

三个人商量后决定,30日从理阳坐飞机前往京都,然后31日先陪方春林去报到,再陪陶易安,最后是宋屿寒。

这期间就暂时住在酒店了。

录取结果出来后,张文君就给宋屿寒打过电话,这姑娘虽然没报津阳的大学,但却报了京都的。

现在动车还没降速,京都到津阳做城际才二十多分钟。

他从学校去火车站都比从津阳到北京花的时间多,在津阳和京都其实也没多少区别。

前世宋屿寒隐约记得她好像是没出省的,现在却报了个京都的学校,看来自己的重生又多影响了一个人。

不过他也不在乎,他还没自信到觉得自己有多大的魅力,能让她对自己念念不忘。

而且张文君向来也是一个理智的人,要不然前世他表白时也不会被委婉地拒绝了。

录取通知书到了后,他家的亲戚们也都陆续知道了消息。

他还在上学的几个堂弟堂妹们也都被大人带着来他家,向他请教学习经验,甚至还有村里的一些马上念高二高三的孩子都被他们的父母带着来自己家里。

这边的风气如此,考得好的人就是会被这样对待。

他升高三那个暑假,他妈也没少带着他去跟考得还不错的哥哥姐姐们请教。

宋屿寒他爸这边的亲戚里,他大伯家的堂姐堂哥都是初中上完就打工去了。

二姨家的堂哥也一样,堂妹倒是还在读书,跟他小姑家的堂妹都在实验中学念高一。

他爷爷的几个兄弟家的小辈关系就离的远了点,平时接触也不多,基本上也就是知道有那么个人的关系。

不过来到他家的不管是堂兄妹们还是同村的孩子,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录取通知书也是被反复拿出来给他们观赏。

学习上的问题,其实宋屿寒也不知道该教他们些什么。

不否认有人会有自己在学习上的一些小窍门,但是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就说不好了。

他能起到的顶多也就是个表率作用,算起来,他应该是本村这么多年来考得最好的人了。

或许他的成绩还会在村里流传好几年。

至于自己的逆袭经历能不能激励到他们,那就不知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