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已经在第二层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老二别闹了,最近我可是一直安分守己。”晃晃脑袋。“而且昨晚的事和我没关系,是你们带兵,围了楚王府。”
二皇子朱文志被逗笑了。
“小九你这话可不对,合着昨晚我们去解围,还是多余了?”朱文志捅捅朱文宝。“你怕不是忘了,我们围的锦衣卫吧。”
“有什么不对,你见早朝有人提昨晚的事吗?没有吧。”朱文宝诙谐一笑。“老二,你不说楚王府有锦衣卫,谁会知道,谁能知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讲。
昨晚闹剧一结束。
朱文宝就传信给桃桃,让她顺便也查一查。
所有的事都搅和在凤阳县,朱文宝可不认为会是偶然。
“切,小九你这是无理狡三分。”二皇子朱文志言语认真了。“不过,小九你可得小心点,刚才我瞧见父皇往你这瞅了好几次。”
太子朱文奎实在受不了。
“你俩个好歹也是皇子,身为大明表率。现在你俩不以身作则也就罢了,能不能尊重朝堂规矩。”
眼神往后一斜,示意他们往后看看。
“满朝文武俱是规规矩矩的,就你两个别树一帜,吊儿郎当的没有半点皇子的样子。”
“老大,今儿是怎么了,怎么说教起我们了。”
二皇子朱文志也认同。“嗯。”
太子朱文奎翻翻白眼,算了,自己若不是有所图。
哼哼,夏虫不可语冰。
而且,父皇都不在意,自己多这几句嘴做什么,纯属浪费。
眼见太子朱文奎不说话了。
朱文宝和二皇子朱文志相视一笑。
还得是你,小九。
还得是你,老二。
不过经过老大的打岔,朱文宝也认真起来了。
朝廷现在说的,正是治理黄河的问题。
大明历492年,当代皇帝曾提出。“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乃是恐妨运道,致误国计,其所关系,盖非细故。”
并任命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主持治河。
刘大夏不负众望,他以“遏制北流”,分水南下入淮的治河方策,在黄河北岸西起胙城 、东抵虞城,修筑长达数百里的太行堤,又在太行堤南筑一百六十里的内堤。
以此筑起了阻挡黄河北流的屏障。
此政策为大明赢来百年光景,同时刘大夏也被人人歌颂称赞。
然而百年后,黄河下游徐州以上河道分汊达十五支之多,淤积严重,连年为患。
由此朝廷每年在五月下旬开始派出以都察院为首的官员,巡查河道。
若光是巡查河道,这种美差不用皇上钦点,各部就开始安排自己的人员了。
也不会由户部顾呈祥先抛出这个问题。
就像他只负责拿钱就行了。
吏部尚书李飘摇。“皇上,臣认为黄河隐患如附骨之蛆。年年修年年防,人力物力投入何其之多,却依旧无法根治,何不一刀切。”
“哦?李爱卿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皇上,臣斗胆建议,迁移徐州百姓,截留、开凿河道,彻底根治黄河。”
皇上朱土安还未说话。
户部尚书顾呈祥站了出来,笑话,我是拿治水钱,不是拿老本钱。“皇上,臣认为不可。徐州乃是南北交通要道军事重镇,又是运河和黄河交汇处,历年税收不下六十万两,人口二十八万户。”
“岂能因为治理河道,连城也舍弃了。”
工部尚书吕自忠也站了出来。
吕自忠是贤妃的父亲,为人性强直,遇事不挠。
在地方任职知州时,留下法令明肃,听断神敏,吏民慑伏,莫敢为奸的官评,然后青云直上直到如今工部尚书一职。
吕自忠真的可以说是寒门出了贵子。
也正因为他出身寒门,加之勤勉好学,又是从地方一路升上来的。
所以他工部的凳子坐坏了三个,也没动过位置。
“皇上,臣也认为不可。徐州乃是大洲,如此大规模的迁移,必定劳民伤财。臣深知百姓思家,故土难离的思想,到时,恐怕事与愿违。”
皇上朱土安,不时点点头。
吏部尚书李飘摇,等到几位同僚说完后,方才继续开口。
“皇上,臣深知几位同僚所说不无道理。可是若不快刀斩乱麻,这大明的银子可都是打了水漂。”
刑部尚书童真,看不下去了。
这李飘摇只说治理黄河,却又不说具体如何治理。
要知道迁移百姓只是手段,重点如何治理黄河你倒是说啊。
“李太师,你既然提出了治理黄河,你可有良策?是改道?还是筑堤?亦或是扩宽?”
李飘摇被反问,也不尴尬,反而胸有成竹。
“邢太傅言之有理。”李飘摇先是承认刑部尚书的话,接着拱拱手。“皇上,臣是体恤百姓,才有感而发。至于良策,臣愚钝。”
朱土安皱皱眉,面露不喜。
几位三公尚书等人也不忿。
说了半天,你是在磨嘴皮子?
谁知道李飘摇。
转身,面向文武百官。
“诸位同僚可有良策?”
吏部等一些亲近李飘摇的人,俱是配合的摇了摇头。
朱文宝面露思索之色。
黄河的大水很难治理嘛?
现在造成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束水攻沙”不就好了?
不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的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在原来防洪的大堤(又称遥堤)内部,再修建起用于约束水流使之变得湍急的“缕堤”。
河道平缓后还可继续开发运河,毕竟水运也是一项大的收入。
不过朱文宝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了。
经历这么多年的教导和学习,朱文宝的政治目光不比从前。
就拿李飘摇来说。
他李飘摇能位列三公,岂是庸才之辈。
如今在朝堂之上,提出治理黄河的建议虎头蛇尾,是他没本事还是别有目的?
朱文宝坚信是最后一点。
果然。
只见李飘摇转身面对皇上。
弯腰行礼。
“皇上,臣建议,何不广开言路、纳谏如流,征集天下治理黄河良策,俗话说的好一人智穷,百人呢,万人呢,百万人呢。到时,皇不止获得良策,还有治世之才,更将获得民心,一举三得。 ”
李飘摇话落。
满朝文武无一人应答,俱是直愣愣的看向吏部尚书李飘摇。
朱文宝更是直接,他瞬间反应了过来
因为,朱文宝看到了更深一层。
李飘摇说的是治理黄河问题嘛?不是!
黄河问题由来已久,不差今年和明年,甚至是后年!
他李飘摇是要借治理黄河一事,纳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李飘摇是谁?他是太子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