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回童年小人物 > 第135章 热情

第135章 热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回童年小人物!

老村长抽着旱烟,步伐矫健的过来,同行的还有桂花婶子和老太太,王建军拉着半车子的食材紧随其后。

见到这么多人慕名而来,老村长习惯性的扬起笑脸。这么一个天天在西湾村用大喇叭给村民们做思想宣传工作熟手,那要想和别人拉家常,能聊的话题,那是张口就来,想都不要想想一想,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

人还没站稳,大嗓门子就喊起来了:“哎哟,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小地方,乡里乡亲的都别客气哈,那有啥需要你直接跟我们说。”

这话说的,真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看到老太太和村长居然也来了,莫菖蒲兄弟俩赶忙迎上去:“村长叔,娘这么晚了,你们咋也过来了,我们这能忙的过来。

村长叔,娘,这是大医院来的童教授和李医生,他们找儿子聊点点病患上的事。”

什么交流哦,还不是来取经?

二老心里跟明镜似的,村长脸上却笑成了一朵花:“哎呦,那这可是有本事的大领导啊,能来我们这里一脚旮旯的地方可真不容易。

“领导呀,我的小儿子啊,性子耿直,说话也是直来直去的,这得罪人了,自己还不知道!这辈子他是改不了了,要说了什么不中听的,你们可别往心里去,多担待担待哦!”

老太太也不等童教授他们回话,转身就对兄弟俩说:“儿哟,你们好好交流交流,我给你们做点的吃的,白天忙了一天了,连个饭都没来得及吃,估计又得熬一宿哦,这么下去身体可吃不消了!

对了,老大你拿妮儿那些药丸子,等她回来了,可得跟他好好算算。那丫头抠抠搜搜省了几个月的钱,可能花在这上头了,熬了多少个晚上做出这么点成品,可见多么不容易。”

这年头总有一些穿的人模狗样,有点权,有点势的,下乡办事的时候,都喜欢打着各种名头,装聋作哑,吃拿卡要

老太太开饭店这几个月以来可见的太多了这样的情况。如今可是提早敞开了给大伙把话挑明了说而已。

儿子是成年人,他乐意做好人往里面补贴病患!那他是自己的选择,他这个老太婆也管不了。也不打算管!

可轮到曾孙女可不行,凭啥小小年纪还要被自愿做这些好事?总不能帮了你,你还要 我曾孙女跟着吃亏吧?她要不护着点,这兄弟俩没准又带出一个傻徒弟。

她家这么多年兄弟俩一个采药制药,一个妙手行医,活人无数,却个个都见不得别人穷苦,真要是心肠硬一些,也不会过的这么艰难!

莫菖蒲安慰道:“行,我晓得,不会少了她的,该多少我都补给她,你老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吧。”

童教授摸了摸鼻子,有些莫名的尴尬。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老太太绕了这么大圈子,感情是把他们事怕来的人赖账啊?

人与人之间这点信任都没有吗?

“大娘,看病给钱,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管用谁的药,我们都一分不会少她的。”

得了准话的老太太,可不管外人咋想,脸上笑得更欢:“那中,我不打扰你们了,童教授,刘医生,你们忙啊,一会儿啊,我给你大伙做疙瘩汤,你们来吃尝一尝。”

达到目的的老太太迅速撤离现场,她才不管在场的人都是啥反应!直接吩咐家旺,桂花婶和王建军就近搭灶,生火,做饭!

“来来来,桂花,你两个人把车子上的面粉取出来,倒在盆里和成糊糊,一会儿炒个炒些鸡蛋,加点番茄,就做个简单的番茄鸡蛋疙瘩汤。这么晚了,咱都别讲究了,先吃口水热乎的再说。

建军呀,你再去 你二哥的柴火垛子里报两捆木柴来,这麦秆子太不耐烧了。”

“好的老祖宗!”爽快应下。

“老祖宗,你这是打算免费请大家吃吗?”桂花开玩笑的问道。

“谈不上免费不免费的,人家主动给,我就借着,不给,我就当做一回好事,咱老婆子现在也不差这点。我就图个心里舒坦。

这远来的都是客,这人啊,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不过呀 今儿事发突然,我这也是借花献佛,用的都是你莫兄弟的东西。赶明儿他们回来了,我在掏钱给不上,总不能让他们吃亏。”

“那你刚才还怕他们不给要钱?”这不是典型的好事做了,还把人得罪了吗?

“桂花呀,咱们一辈子和人打交道,什么人没见过?这一言九鼎的人有,可这这欺软怕硬,得寸进尺的不也是多吗?

你小叔给人看了一辈子的病,外面欠他多少医药费恐怕他自己都说不清!他不主动提,人家家能不给。我也曾问过原因,他自己说是为在外的兄弟积福。那我就不好说什么了。”

可妮儿不能再这样了!该她得的,她凭什么不要?”

“老祖宗,这你就放心,我看妮儿可不是愿意吃亏的主,她心里都有谱呢?这个家早晚还得她撑着,你老就安心享福吧 。”

\\\哎呀,那我就解腻吉言,哎 快,快,快水开了........”

l老太太那边手忙脚乱的煮起了大锅饭。再看看老村长,短短几分钟就这么聊着聊着,三两句话就打入人家家属内部,拉近彼此的关系,话里话外,亲热的不行!句句都在安慰人心。

那个热情的劲头,就好像见到久别的的兄弟似的。妥妥的心理安抚高手!

“大伙既然来了,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去,我这大侄子啊,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大夫,那那水平高着呢。”

村里出了这么一位好后生,老村长是与有荣焉,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恨不得天天拿个大喇叭,在别人面前多说两句,莫广白提醒他几次别吹过头了。

人家当面乐呵呵的应着,过后,该怎么夸还是怎么夸。搞得每每有患者问起,莫广白都的给别人解释一遍,自己就是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乡下郎中。

还是白英私下跟老村长做了好几次思想交流,才让老人家的兴奋劲卸了下来。

可这会在别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追捧中,老村长嘴瘾又犯了,不过他好歹知道收着点;“莫大夫他们一家那个是祖传的名医,打上上辈那可是世世代代行医。

如今啊,他们兄弟俩一个会制药,一个会看病,那水平都没得说。菖蒲的小孙女,又继承了两人的衣钵,更是后生可畏。”老爷子不时的吸两口烟,该说的毫不保留的告诉了大家。

这也没啥好隐瞒的,在他们村随便找个人花点时间都能打听清楚。 与其让他们听别人天花乱坠的吹,不如他们这个村长亲自做宣传来可信!

“老爷子,你说那个莫大夫的的小孙女是她的小徒弟 吧,这人呢我们是没见着,可大名儿却听过。咱们就是见过小大夫治好的病人,才奔着这儿来的。

这不是想着名师出高徒吗?徒弟水平这么好,师傅岂不是更高一筹。”

“哎哟,你说是妮儿啊,哎哟今儿那丫头一家子都去他姥姥家啦。不然今天还真可以让你们瞧瞧小大夫咋治病的。那气度一点不比他师傅差。

什么?你们还在医院里见着了,他们可没啥事吧?”听人说妮儿在医院里见着了老村长不免楸起了心。

“没呢,老爷子,听说受伤的是他的一个亲戚。还是被莫大夫的那个小徒弟治好的了。咱们就是看到那个病人活蹦乱跳的,才一路打听过来来的。

“哦那就好,那妮儿啊我是咱们村的福娃,我跟你说呀……”

童大夫和刘健这会也讲患者安排好,再看着老村长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把人家的家底打听的一清二楚:谁是哪儿人呢,家有几口人呢?种了多少地呀,年收入咋样呢……

就差直接打听人家祖宗十八代了!这水平做个村长是不是太屈才了,这简直是社交天花板,放任何地方都是搞情报的高手!

环视一眼,在那边指挥年轻人做准备工作的莫广白 和不远处已经开始做饭的老太太。

两人下意识的觉得,这个村里可算“藏龙卧虎”能人不少呀。组织协调能力这么好,没有人指导把关。那是无法做到的。

会是莫大夫吗?可真不能小觑!不管如何童教授觉得这一趟不算白来。

院子的的四个角落和中心部位 ,被人各增加了一个100瓦的钨丝灯泡,照的整个院子亮亮堂堂的,桌子上还有一个备用的手电筒。

莫菖蒲在一旁的四方桌子上摆好了,脉诊,银针,药丸,药膏,各种清创的用具。

病人一个个按照有重到轻的顺序过来,童教授和刘健主动担起前期的拆卸和初步消毒和二次工作,这是他们的专长,做起来得心应手。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在没有足够麻药的前提下,莫广白用银针个他们做了局部麻醉。

看到清创时,毫无痛感的病人,童教授按下心里的震撼!可看到刘健和莫菖蒲也能熟练的用针麻醉,他麻木了!

,太讽刺了,小丑只有他自己吗?

刘健见童真盯着他的手,还以为对方会质问他为啥不规范操作,忍不住解释道:“那个童教授,我们这小地方,药品缺少是司空见惯的,在没办法的前提下,只有能用的法子我们都会学点点试试,毕竟老百姓要看的事疗效,而不是过程。

“我懂,急诊室就你一个人会针灸麻醉吗?”

“主治大夫要求都学,还是咱们医院老大夫压箱底的技术,可惜我就学的个皮毛。我看莫大夫这一手操作,才算是精通。”

“莫大夫,你这也是祖传的麻醉技能吗?”童教授化身好奇宝宝了。

“这不是学中医的入门技能吗?我一个制药的当初也必须要学的。很难吗?我小孙女也会。”莫菖蒲头也不抬的回答道,就好像在说吃饭睡觉不是本能吗?

二人识趣的闭嘴,入门技术处,习以为常?

听听都自己说的啥话,真不是在凡尔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