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攻略倭国(14)清倭议和之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神州舰娘:次元征途从碧蓝开始!
“臣下水户杉山彬,参见天皇陛下!”
被宣召进殿的杉山彬,踏入殿中便直接跪伏在地,将脑袋狠狠地磕在了地板上。
“你,起来说话。”
盯着这跪伏在地的藩士,睦仁右手微抬,声音冷然漠色。
“谢陛下。”
杉山彬颤颤巍巍的爬起,躬身谢恩,脑袋却一直不敢抬起,直视上位的明治天皇。
“外面传言的消息,可属实?”
睦仁稍缓和了几分表情,问。
“完全如陛下所闻,臣下亲眼在长崎见过,是,就是俩女娃,一个是他们的领袖,还有一个是神,神子……。”
杉山彬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的答道。
“八嘎!马鹿!”
睦仁听这样的答复,顿时一拍桌将案上的杯盏砸向杉山彬,已然压不住怒意。
杉山彬自不敢躲闪,硬是接下了这一击,捂着流血的额头,不敢吭声。
面对这样的事实,睦仁在泄火后,只能打碎牙咽肚子里忍着,毕竟眼下的问题是如何收复九州岛,而不是跟一个外交官置气。
神子……
这称呼一听,跟神道教似乎有所关联,至于到底有什么关系,就让睦仁一阵头疼。
难道是神道教在预谋什么?
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便让睦仁一阵浮想联翩。
毕竟神道教是国教,同样深受亿万国民信仰,其根源是来自华夏中原的道教,在华夏道教的历史上有几次王朝末年,引领农民起义的先例。
只是想到这,他将这些想法抛之脑外,不太可能,神道教虽然在倭国有深大的影响力,但还远远无法威胁天皇的统治。
毕竟天皇家族在倭国有两千多年的统治,哪怕是幕府将军,都不能取代天皇的位置,更何况只是个宗教的神道教。
睦仁刚静下心来,便听伊藤博文,问:“那你对她们的了解呢?”
这无疑是一个关键点,若想击败对手,必先了解对手,洞察其弱点。
就好似他们发动对清国的战争般,并非心血来潮,吞并朝鲜仅是其计划的第一步,迫使清国投降、签订条约、割地赔款则是第二步,而殖民东北三省,为倭国在大陆谋取栖息之地,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而达成这些目标的前提,便是要深入了解对手。
在他们眼中,清国人向来懦弱腐朽,战斗力不堪一击,仿若待宰的羔羊,任人揉捏。
“她们的陆军,皆是我倭国之人组成,她们的海军委实强大,长崎……几乎沦为平地。”
杉山彬整个人匍匐于地,回忆起在长崎的遭遇,声音不禁颤抖。苏糖的那句话,如烙铁般深深印在他的脑海:我们前线的战士,哪一个不是倭国人,哪一个不是曾受你们压榨的百姓!
杉山彬在回来的路上,琢磨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意思,原来对方的陆军,全是倭国自己的人。
而对于对方海军的印象是其次的,虽说杉山彬没亲眼见到过对方的军舰,但是长崎县的惨状,却是让他有生难忘。
究竟是什么程度的炮击,什么样的海军,才能把长崎这样一座大城,给打成一片废墟啊。
“你是说他们的陆军,用得都是我们的人?”
伊藤博文看了看上位神色尚无变化的睦仁,便是抓住杉山彬话中的第一个要点。
“没错!长崎第一卫戍师团的师团长,田中原野大佐,已经成了她们的人,臣下是借此推断。”
杉山彬重重的点头,他自个也是借此推断的,毕竟也没亲眼见过。
自家军队成批投降的事,这些大臣和睦仁自然是知道的,可投降后反手帮敌人打仗,就有点……。
“那她们的海军呢?”
伊藤博文又问,这里面最关键的还得是海军,毕竟敌人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
杉山彬却是摇了摇头:“根据长崎县战后的情况看,她们的海军很强,哪怕是英国,都不一定是其对手,具体的我就不知道了。”
他还不敢说,自己是被人家给请出去的,很多关键信息,都没能套到半点,他知道也就这些了。
若让睦仁知道,进犯他们的是另一个世界的阵营,而且还是舰娘这种他们闻所未闻的生物,不知会是什么表情和想法。
睦仁有些烦闷地抓挠者自己的头发,又看向伊藤博文:“仙台师团,熊本师团现在到哪了”
伊藤博文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这两支精锐师团已渡过对马海峡,预计今日即可在山口县顺利登陆。”
“嗯,待他们上岸后,先安排休整一天,让士兵们恢复体力。”
“同时,立刻给我传讯给佐久间佐马太和山地元治,务必在本月底之前,收复九州岛,若是做不到,那他俩就准备好切腹谢罪吧!”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睦仁的声音突然变得冷酷至极,仿佛周围的空气都瞬间凝固起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显而易见,在收复九州岛的这件事上,睦仁心中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差池。
“臣下明白。”
伊藤博文自然不敢有丝毫迟疑,赶忙躬身应答下来。
“至于你,杉山彬。”
睦仁的目光紧接着又落在了杉山彬身上,直吓得这位外交官心跳加速、浑身战栗不已。只听睦仁继续说道:“既然你未能完成使命,自然应当受罚,但我会给予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杉山彬闻言,如蒙大赦,急忙叩头:“多谢陛下宽恕!”
睦仁微微眯起双眼,语气一转:“你即刻动身前往清国,无论使用何种手段,务必迫使清国签署割地赔款的条约!”
“臣下遵命!”
面对天皇陛下的旨意,杉山彬岂敢不从?更何况此次奉命出使的是清国,总好过之前在长崎那边处处碰壁。
……
十月十二日,辰时。
清国京师。
太和殿内,群臣如往昔般整齐地位列于左右两侧。
垂帘之后的慈禧,眼神如鹰般凌厉,扫视过殿中的群臣,面色阴沉冷峻,缓缓开口:“诸位卿家,这倭国昨日遣使,欲与我朝议和,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老佛爷,陛下,微臣认为,在新军练成之前,应以和为贵,与倭国议和为宜。如此,既可避免战争扩大,又能使辽东边境免受倭国之扰。”
向来主和的李鸿章从队列中站出,拱手言辞恳切,表明了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