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 > 第776章 回不了家

第776章 回不了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

阿斗即将回到后宫的消息传到众女耳中,后宫立刻炸锅了。

祝融惊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是说要在未央宫议事么?”

关凤立即跑出去把宫门关了,大喊道:“姐妹们,动作快些!”

张莺莺捂住脸:“皇家威仪,荡然无存……”

阿斗看着缓缓关闭的宫门,疾走几步,笑着道:“夫人们,夫君回来了,怎么还关门了!”

关凤急道:“你等会!”

阿斗一呆:“等会?等什么?你们不会在藏人吧?”

关凤慌道:“不……不是的,我……们怎么……会藏人……没有的事!”

阿斗更呆了:“坏了,人数还不少……不会出现大唐的面宠盛况吧?不至于啊……我还活着呢!”

门内,张莺莺捶了关凤一下:

“你胡乱解释什么呢,我们是给陛下惊喜的,怎么弄得和被人捉奸捉双一般……”

关凤嬉笑道:“若是真的捉奸,那可不是一双了,我算算有多少双哈……”

张莺莺恨不得啜她一口:“别说没正形的,快开门。”

关凤道:“不行!”

门外。

阿斗捂脸:“完球儿,征战许久,回不了家了!”

***********

皇宫外。

文武百官缓步出了宫门,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

“没想到,陛下刚刚回宫就发了圣旨,许公他们没救了。”

“最可怕的是,陛下一点风声都没露出来,上来就是最高惩罚,这次要死很多人啊,我估计名单上能超过200人。”

“比起发配,死这点人又算不得什么了,这次涉及的朝中和扬州的罪臣家小,怕是不下二十万。这么多人发配边疆,怕是个灾难啊。”

一人摇头:

“武帝元朔二年,朝廷募民迁徙朔方,不下十万口;武帝元狩四年,迁徙关东贫民去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足有七十二万五千口;元狩五年春又迁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十万口,元鼎六年秋,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十万民以实之。

和武帝比起来,现在这二十万人,不多。”

那人道:“你别忘了,武帝是迁徙赤民和奸猾吏民,此乃正义之举,当今陛下可是迁徙的世家族人。

前年和去年,已经往辽东、倭国、扬州、泉州、南中和交州迁徙了大批世家族人了。以至于中原各州尽数被赤民占据,可悲啊!

我泱泱华夏的饱学之士,竟然被迫去了蛮荒之地,哎……”

关羽在马车里听着这些人的议论声,心里冷笑:

“迁徙赤民就是正义之举,迁徙世家就是可悲,这几人也应该迁往身毒,实边!”

****************

章德殿。

李严特地寻到刘备:“陛下,扬州本就人少地多,需要大量人力开垦荒地,若是再迁徙十余万人口去交州等地,怕是地方更加衰败。

能不能请陛下收回成命,或者……减轻处罚。”

李严担心刘备多想,又道:

“陛下,臣不是替叛军开脱罪名,完全是站在朝廷长治久安的角度来思考的。”

刘备点头:

“你作为内阁首辅,考虑这些是对的,朕和皇帝不会怪罪。但是,朝廷的政策是持续的移民实边,这个不会停止的。”

李严道:“但是,中原人口锐减,尤其是减少了饱学之士,于朝廷不利啊。”

刘备一叹,缓声道:“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朕给你透个底,皇帝曾推演天机,我大汉未来一二百年,将迎来一场天灾,中原各地的粮食会大量减产。”

“天灾?还一二百年?还减产?”

李严惊呼:

“陛下,这可不能说啊,天灾不仅仅意味着民不聊生,还意味着朝廷得不到上天的认可!正统不稳啊!怎么能这么说……”

刘备微微摇头:“朕自然知道,可是,天机如此,不会因谁当皇帝而改变。”

李严脸色郑重起来,他知道,自己接触到了真正的秘辛。

他激动非凡,感觉自己得到了刘备最深层次的信任,连天机都泄露给他了。

至于这个天机是不是假的,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建兴皇帝刘禅推演的天机,怎会有假!

刘备见他认真起来,继续道:

“接下来的一二百年,中原各州将进入明显的寒冷时期,辽东、朔方、凉州、鲜卑等地更是寒冷,农作物产量不足以供养足够的百姓,最终会导致大饥荒。

与此同时,扬州、泉州、南中、交州、身毒等地气温影响不大,尤其是交州和身毒各州,稻谷产量会很高。

现在移民过去开垦土地,到时候就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

李严闻言,将开疆拓土的战争、大量的移民和开垦、在各个河道之间兴建的运河、朝廷大力支持的海运,通盘联系了起来,惊道:

“原来,在两年前,陛下就开始着手安排应对了!

对身毒和交州外围的拓展,是为了更多的土地,兴修水利和提高耕种技术是为了增加亩产,移民是为了减轻中原各地的人口压力,拓荒是为了将来的口粮,运河和海运是为了粮食的运输!”

让世家移民,是为了更快的教化蛮夷,尽快让各方边疆族人彻底奉行华夏文化!”

刘备满意的点点头:

“正方果然睿智,一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深层用意。”

李严谦虚道:“臣刚刚还在置喙陛下的良苦用心,不敢承‘睿智’二字。”

“你不知缘故,质疑移民政策很正常。”

“陛下,现在臣知道了其中缘由,方知陛下的高瞻远瞩,臣,这就回去深入研究此事,替陛下分忧!”

刘备提醒道:“切记过犹不及,事事量力而行!”

李严闻言想到了敦煌的事情,郑重点头,行礼而去。

*************

后宫正门。

张莺莺急了:“咱们快开门吧,这都一刻钟了,陛下恼了就不美了!”

关凤一叹:“那就十全九美吧。开门!”

阿斗看着堵了自己一刻钟的大门,心里嘀咕:

“这是藏了多少人啊!现场挖地窖藏人吗?”

正想着,后宫的大门缓缓打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