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吴应熊的青青草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狂飙开始独闯诸天!
转眼间,迎亲队伍就到了彩云之南,队伍刚到两省交界处,便见到吴应熊亲自出省来迎送亲队伍。
各类仪仗队伍准备的倒是十分齐全,见到李伟后更是热情的送上珍贵的礼物,对李伟的辛苦奔波表了诚挚的感谢。
吴应熊的热情搞的李伟都有些觉得过意不去了,毕竟自己不但收了人家的未婚妻,还想让人家鸡飞蛋打,确实有些太过邪恶了。
按照大清的礼仪,在成亲之前,吴应熊与翠花公主是不能相见的,是以李伟只是将他领到翠花公主的鸾驾前行了一礼,两人搁这墙对了一阵话。
而后吴应熊便跟在了李伟身旁,因为两人先前在京城时就是有一些交流。
吴应熊便开始主动介绍起云南的风光,地貌风土人情。李伟一边应付着,吴应雄的热情介绍,一边想着该如何,再吴应熊处,捞些油水。
只要在一个限度之内,吴应熊父子越是为自己付出,对未来自己的计划就会越有利。
因为他们已经为自己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如果不维护好自己的关系,那他们之前的付出便会功亏一篑。
这就和现实世界中,
相处了4年的女友,即使不喜欢了,也想着先凑合着过过;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你甚至都感觉快要中暑了,还是想要再坚持一下;进了一个景点,明知道可能被坑了,但是还会想“来都来了”,那还是转一圈吧
……
明明知吃了亏,还是无法停下脚步,这便是人性的一种弱点。
走着走着天渐渐暗了下来,翠花公主偷偷看了一眼李伟,其眼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吴应熊明显有些碍事了……
翠花公主叹了一口气后又拉上了马车的车帘。
这该死的习惯呀
……
另一边,吴应熊远远的看到了翠花公主倾国倾城的绝世容颜,便惊为天人。
当即从从马车中取出一沓子银票,又送给了李伟。像极了新婚时新郎发放幸福的喜钱。
为了念头通达,李伟毫无心理负担的收下了这份喜钱。
看着吴应熊满意的样子善良的李伟决定今晚要干一件超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李伟便吩咐手下人备好酒菜和美酒将吴应熊以及手下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起。
李伟看了看系统空间中的迷迷睡的香冲剂的分量还十分充足。
于是便直接使用系统空间将药粉均匀的投喂到了吴府众人的胃里,尽人事听天命。
砰砰砰,
酒过三巡才过五味,吴府的众人一个个的倒下,李伟招呼着自己的手下将他们逐个安置到了营帐之中。
随后忙完一天工作的李伟,习惯性的拉开了翠花公主的营帐。
沁人心脾的清香,飘散过来李伟的嗅觉神经接受这强烈爱情的信号,紧接着李伟的视觉神经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大小双儿、翠花公主和阿珂私人不知何时换上了,李伟前几年在神龙教为女弟子定制的一批夜间练功服。
薄如蝉翼的练功服,搭配上深深……极深的领口,轻薄的束腰纱裙。
让四女的婀娜多姿尽显无余
……
“美”
“美”
美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倾城倾国。
……
翌日,日上三竿时,吴应熊和一众侍卫才悠悠醒来。强烈的头痛,让吴应熊还是感觉到有些迷糊。这京城的酒太烈了……
吴应熊看见朝廷的队伍,依旧是庄严肃穆不缺一人,便没再多想,继续带着众人前往平西王府。
……
李伟放眼望去,前方隐隐有一座高大的城池。
仔细一看官道尽头处,正有一人骑着高头大马,矗立在前面。
身后一队队士兵铠甲鲜明,均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望着前方,一看就是百战的精兵。
队伍行至近处,李伟才看清,为首之人的面貌。50多岁的年纪,相当的魁梧健壮,一看年轻时就是一元猛将。
此人可不就是,鹿鼎世界中的人人喊打的大汉奸吴三桂吗。
送亲的队伍行至近前,吴三桂便恭敬的下马行礼道:
“微臣大清平西王吴三桂,参见翠花公主殿下。”
帷帐之内,翠花公主回道:
“平西王免礼”
紧接着随嫁太监高呼道:
“平西王免礼”
而后便是平西王和李伟的一阵寒暄,不知不觉中李伟的怀里又多了一沓子的银票,这老吴家的人果然是豪爽大方。
进城后平西王又准备了盛大的晚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伟故意装醉对着吴三桂说道:
“咱这平西王府果然气派,比皇上的皇宫还要富丽堂皇许多。
要不怎么时常听说,这平西王在云南比皇上还要气派,就是把皇位让给他,他都不愿意做。”
吴三桂闻言原本面带笑容的面孔,立刻黑了下来。
而后装着诚惶诚恐的样子道:
“臣吴三桂对大清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拳拳报国之心,天地可鉴。”
李伟似乎醒过了一些酒,然后微笑着道:
“平西王不必多心,皇上他老人家经常对我说,他说平西王,镇守云南,劳苦功高,云南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平西王可是出了很大的功劳。
想来那些造谣者,必定是羡慕平西王的财富,也想在这边分一杯羹才由此谣言。”
听到这里吴三桂哪里不明白,李伟这是在点他,想再多得些好处,这样才会回到宫中,对皇上美言几句。
吴三桂将李伟拉到面前,低声说道:
“李大人,一会宴会之后,还请李大人随小王回书房一趟,小王新近可是得到了不少好东西,想请大人品鉴一下。”
李伟故作惊讶的道:
“既然都是王爷心爱之物,下官怎好夺人所爱。”
平西王知道李伟是假意推辞,于是便故作豁达的道:
“自古以来都是好马配好鞍,宝剑赠英雄,世间的宝物自然是有德者居之。
李大人在京中的义举,小王可是早有耳闻,小王觉得这世间一切的珍宝,交给李大人都再合适不过。
又怎么会吝惜这几件宝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