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朝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赵构:重铸大宋荣光!
虽然心下大惊,韩世忠却是不肯退后半步。他自幼在市井之间打混,旁人都称他一句泼皮韩五,耍起横来,倒真有几分狠劲。
韩世忠心里明白,如今官家没动自己,还是念着苗刘之变时护驾的功劳。这也是官家一直致力于削弱武将的权力的原因。若是岳飞先倒,后面自己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自五代十国以来,武将专权之事便时有发生。文官治国可能软会导致国弱可欺,但若让武将冒了头,那便不是可欺不可欺的事,而是要国军冒着被杀头掉脑袋的风险。
例如,绍兴五年时,赵构搞出一套行营护军体制,想要总揽兵权,却是激起淮西兵变,逼得赵构退位。
“官家,臣还请官家三思。”韩世忠心一横,拦在轿子前,一把将曹公公推开,“若是杀了岳飞,实乃是敌人欢喜,举国忧惧。况飞本无过错,太祖有遗训,武将无大错者,不可杀。官家莫非是想要违背祖宗的规矩?”
韩世忠却是不知道岳飞早就被赵国苗给放了出来,现在正藏在大庆殿后等着上朝,给众人一个‘惊喜’呢。
“韩泼皮,你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赵国苗冷着脸,大踏步走下轿子,袍袖一挥,将双手别在身后,“朕念你有护驾之功,便不再追究,若还要妄言,休怪朕不客气。”
众官员瞧见赵国苗走出轿子,慌忙叩首行礼,跪倒一片。
韩世忠虽然性子直,却也有着自己的分寸,若是官家已拿定主意,便不再不识抬举的“直言相谏”。他默默退后,与众人一道行礼。
“官家,还有些路程。”曹公公赶上来,“要不您还是坐轿。”
赵国苗坐轿坐的憋闷的很,加之方才韩世忠搅局,实在有些恼怒,“朕又不是腿脚不灵便,坐什么轿子。”
曹公公见官家发火,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得小心翼翼的跟在赵国苗身后。
赵国苗大踏步朝着大庆殿走去,拾阶而上。
众人默不作声,离着赵国苗数十步的距离,也蜂拥而至。
...
...
赵国苗端坐在龙椅之上,朝下俯视着文武百官。
“在这龙椅上一坐,那感觉就来了。”赵国苗心里喃喃道。
这几日虽然也做皇帝,却是没有体会到这种俯视众生的感觉。那些活在史书里的大人物,竟然一个个活生生的站在自己脚下,对自己俯首称臣。
赵国苗有些发蒙,他第一次体会到权力的快感。不需要说些什么,也不需要做些什么,只要你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着下面的芸芸众生,就有一种天下权柄为我掌控的绝对控制的感觉。
曹公公小声提醒着赵国苗,“官家。”
赵国苗回过神来,仔细打量着殿前的一众人等。
百官分列两行,文官在左,为首的正是老熟人秦桧。武官在右,却不是韩世忠领头,韩世忠只站在右首第二位。为首那人,白净面庞,留着些胡须,与赵国苗认识的张子仁颇为相像。
赵国苗猜测到,听杨存中说枢密使有两个,韩世忠我方才已经见过,那右边为首这人,想来就是张俊枢密使。
随着曹公公一声令下,百官躬身行礼。
赵国苗暗自嘀咕,原来不磕头啊。
说起朝会的历史,宋朝的官员们上朝时是不下跪的。宋朝讲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此官员们在上朝时并不下跪,只需躬身行礼便可。
“众位爱卿可有本要奏。”赵国苗端坐在龙椅上,腰背挺得笔直,根本不敢靠在椅背上。接近两米宽的椅子,赵国苗坐上去,显得甚是娇小。
左侧人群中闪出一人,手持白玉笏(hu)板,低头说道,“臣何铸有本要奏。”
赵国苗挥挥手,压低声线,装出一副威严的强调,“何爱卿有何事要奏?”
“官家,臣前些时日,在大理寺查办岳云、张宪等人通书信谋反一事。经臣仔细查探,实在是有人栽赃陷害。”何铸低声说道,眼睛瞥向一旁的秦桧,他如此做,已是将秦桧得罪到了极点。
他本是秦桧的心腹,却也算是良心未泯,实在不忍心看着秦桧将岳飞杀害,因此不肯为秦桧做伪证,秦桧一怒之下,换了万俟卨负责查办此事。
赵国苗低垂着眼皮,也不说话,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这事他从杨存中口中已经听过,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算清楚。
“官家,如今金人势大,若是先自损一大将,实在是不该。”何铸苦苦说道。
“官家,臣倒是不这么认为。”右首的张俊也站出来,昂首说道。张俊本就是亲中央的,他手下杨存中,便是官家的御前都指挥。本人也是积极参与改编,将军权收归中央。
赵国苗佯装大喜,脸上露出笑来,“张枢密使有何见解?”
“岳家军谋反一事,也并非全是捕风捉影。”张俊一低头,手上笏板高高举起,“官家可还记得岳飞强上庐山隐居之事。”
张俊所说,却有其事。当时岳飞不满赵构收回成命,一怒之下,上表请辞,回庐山守孝。此事,显然是逼宫的举动,换做任何一个领导,都会不满。
不过显然张俊是打错了算盘,因为赵国苗压根就没有赵构的记忆。对于此前发生的种种,完全不知道。因此,虽然张俊说的正中要害,没奈何数靶子的人都没了,打的再准也无济于事。
“张枢密使话不妨说的再明白些。”赵国苗端坐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张俊还以为自己这番话,正说在官家心头,心下打算再火上浇油。
一旁的秦桧瞧着,心里暗自得意,真是天助自己。张俊父子两草包,都犯在官家手上,自己总揽大权的日子,不远已。
“官家,臣以为岳飞此人,桀骜不驯。”张俊埋首说道,“对于官家要收兵权于中央一事,极为不满。因此其子与手下张宪互通书信,蓄意谋反之事,倒也未必全然不可相信。”
张俊话倒是未说满,只是三言两语,只言说岳飞性格的缺陷,示意赵国苗岳飞也并非没有谋反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