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 第27章 奔月图

第27章 奔月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朱厚熜抬眼一看,画上的嫦娥栩栩如生,那灵动的双眼仿佛透过画纸直抵人心。

嫦娥衣带自然向后摆动,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注视在那轮浩大的圆月上。

朱厚熜笑了笑,看向一旁抚须的梁储,“这嫦娥奔月图,朕也见过一幅。”

“嗯。”梁储眉头微皱,看向朱厚熜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之色。

朱厚熜却示意麦福,“将朕早些年用两坛美酒换来的那幅画,带过来与梁柱国一同欣赏。”

麦福拱手答应,随即转身朝乾清宫右殿而去。

朱厚熜自然认得这幅画是唐伯虎的真迹,而且不同于唐伯虎以往的画作。

这幅画中隐隐约约,透露出一股壮志。

不多时,麦福双手捧着一个画轴走了过来。

随着画卷徐徐展开,梁储也只得苦笑一声。

这幅画同样是唐伯虎的作品,但比梁储送来的那一幅要稍大一些。

画上的嫦娥怀兔伫立,眉宇间有些忧愁。

左上方的圆月,右上方的桂树,都在暗示月圆中秋之时,人间团圆,而嫦娥却兀自哀伤。

梁储心中感慨不已,怎么唐伯虎的这幅画到了皇帝手上。

他透过画中的嫦娥,看出了作画者的心境。

这分明就是唐伯虎摘得桂冠,却突遭横祸,科场失意,以此画来舒解心中的不平之气。

可现在,在他要向朱厚熜举荐唐伯虎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幅画。

梁储又转念一想,唐伯虎放荡不羁,年少时酷爱在青楼流连,这与宋时的一位才子何其相似。

白衣卿相的柳永,被宋仁宗亲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唐伯虎画功了得,诗词更是一绝。

难道他,也要成为奉旨作画之人!

“梁柱国是来为朕举荐人才的吧。”朱厚熜指着左前方的奔月图笑道。

“陛下慧眼如炬,臣却是为推荐一人而来。”

梁储深深一揖,“正是这两幅画的作者唐寅。”

“哦,风流才子唐伯虎,又怎么劳烦你来推荐?”

朱厚熜看着奔月图言道:“朕听闻此人心气甚高,心中怕是不愿为朝廷效力!”

梁储赶忙道:“这都是以讹传讹之言罢了,况且少年肆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唐伯虎有大才,臣不忍明珠流落于泥沙之间,特向陛下举荐。”

他向前走了一步,手指落在新画的奔月图上。

“陛下精通书画一道,自然能够看出唐伯虎此时的志向。”

朱厚熜点点头,笑道:“朕所思在天下,自然不会拒绝能为百姓谋福的人,但是这唐伯虎之才,是否真如梁柱国所言,还是有待考察。”

梁储闻言立刻单膝跪地,跪地的一瞬间,右侧的膝盖隐隐作痛,但他还是若无其事一般,恭声道:

“臣是唐伯虎的座师,敢用一生名誉为他担保。”

“好”朱厚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言道:“那朕就给他这个机会。”

“麦大伴,将大殿内挂着的那幅大理寺画拿下来。”

“梁柱国,将此话可转交于唐伯虎,若他真是为国效力之人,自然能明白朕的意思!”

两处抬头,向上一望,满画朱紫二色,众臣汇聚一处。

他情不自禁的念诵道:“为生民立命!”

他起身接过画卷,郑重道:“唐伯虎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

在工部和张璁讨论相应事宜之后,田锋依旧精力充沛。

仿佛已经逐渐枯朽的身体,再次容光焕发一般。

一回到家他就直奔书房,看得大堂等候的妻子有些错愕。

随着油灯徐徐升起的青烟,他开始了伏案写作。

他的妻子端来一碗热汤,注视着桌案上田锋的草稿。

妇人轻笑一声:“老爷,陛下要你传播《永乐大典》,你怎么还设置这么多的关卡,平添许多麻烦。”

田锋头也没回,轻轻抬手蘸了蘸墨水,一边写一边解释道:“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总是不珍惜,如果这《永乐大典》变成了满大街的条子,那就有违陛下的初衷啊!”

“可是,在寻常百姓眼中,这书本可是如黄金一般宝贵的东西,又怎么会不珍惜呢?”

田锋摇了摇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数量足够多就容易变得廉价,即使黄金也是如此!”

他将笔搁下,面色复杂地叹了口气。

“况且百姓并非如你所愿一般!”

他的脸色一变,仿佛想到了什么不堪回首的过往。

他喝着妻子送来的热汤,感慨道:“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就像饭里的沙粒,喉咙里的鱼刺,给人一种不期而至的痛苦。”

今夜王阳明也在油灯下伏案,他在思索该用怎样一种快捷的方式,初步筛选参加算学考试的人。

尽管在此之前,他已经估计到会有很多人来参加考试,可直到今日数据统计,偌大的国子监竟然坐不下这些考生。

不光京城,还有邻近省份得到消息的考生,也在赶来的路上。

他翻看起了手中的《邸报》,感慨信息传播的力量。

只是在这上面刊登了一则消息,就能引来如此大的回应。

前几日,他曾经与朱厚熜有过讨论,察觉出这位少年的天子,不光想将算学作为技,而是要上升到一种大道的水平。

他看着光芒向四周散射的油灯,心中暗自思索,要完成这样的构想,最快的方法无疑是将算学和某些,万人趋之若鹜的东西挂钩。

那么,科举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很快他又摇了摇头,现在想这些还有点早,当务之急是过几日就要开始的算学考试。

一转身,却发现了作案东侧的那本《管子》,随即爽朗一笑。

“九九安戏之数应天道,就用这乘法作为初筛的工具!”

喜悦没有持续多久,他转身看到了身后书架上那几封未拆封的信件,轻轻叹了一口气。

几步走到书架前,一封一封拆开来看。

这些都是,各地名士写给他的信件,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几月前引起轩然大波的“修礼”。

王阳明知道,如今的朝局看似平稳,但礼法之争这道惊雷,迟早会炸响整个天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