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风起刈羽 > 第十八章 三大法宝

第十八章 三大法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风起刈羽!

之所以上条家没有在夺取桂城后一鼓作气攻灭大井田家,不是上条清定不想,而是他眼下还做不到。

自从上条清定派遣宇佐美定满袭取桂城之后,大井田氏景就在琵琶悬城、大井田城两地进行严加防备,使得上条家无法再通过突袭的方式来夺取城池。

而如今鱼沼郡之中的形势是,没有获得府中长尾家大力支持的大井田氏景就只能不断的派遣使者暗中劝诱上田长尾家旧臣举兵反抗上条家的统治。

然而令大井田氏景最为失望的是,整整一个月过去了,也没有看到一名上田长尾家的旧臣举兵。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上条家在夺取了坂户城、桂城等部分鱼沼郡的重镇要地后,就已经与市河家、山内上杉家接壤,除非大井田氏景一往无前,打得上条家毫无还手之力后,上田长尾家的旧臣们说不定才会纷纷举兵响应。

更何况,山内上杉家可是有过发兵翻越三国峠进入鱼沼郡攻入越后的先例在,上田长尾家的旧臣们可不会拿着自己的家名存续和一族上下的小命开玩笑。

在经过一番权衡后,上条清定不得不暂时放弃攻灭大井田家的想法,转而谋划着如何让上条家更加武德充沛。

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上条家总不可能完全指望那些摇摆不定的越后七郡诸将的支持去与府中长尾家进行长期斗争,必须组建起家督直属的强大武装力量,以及加强自身建设。

在经过与府中长尾家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清定已经深刻认识到,没有家督直属的武装力量就无法战胜府中长尾家以及未来的任何敌人,也不能确保上条家继续生存下去。

若是眼下的上条家只满足于现状,那么无异于是在坐以待毙。

所以,清定在思来想去后就决定招募一批常备军势,只要有精良的骑马武士以及勇猛善战的步卒,上条家不仅能横行越后七郡,甚至还能纵横于天下!同时,他还要对领内颁下一些新政。

因为在封建制度下,想要武德充沛就只有三大法宝——金钱(授田)、权力(爵位)、传承(世袭)。

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一辈子想要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在年轻的时候有钱、有地位,年老之时有保障,子孙后代有希望。

在天朝的历史中,最早运用这三大法宝的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

吴起对魏国军制的改革以及相关的新政,在后世看来就有些类似于发年终奖一般:让做出大贡献的员工坐在第一排,每人面前放着一大捆奖金;做出一般贡献的员工坐在第二排,每人面前只放着一小捆奖金;而剩下的那些没有做出贡献的员工就坐在第三排,高层心情好那就给他们发点大米发点油,要是心情不好那就发张面额很小的抵用券意思意思。但是,要请员工的家人看着他们领年终奖。而且每年都要派遣专人来上门慰问员工的家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饷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看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着不忘于心)

正所谓上富而骄,下贫而怨。

只有合理的赏罚制度,人才才不会流失。若是只给手底下人底薪,连提成、奖金等一样都没有,那么手底下人就只好摸鱼来糊弄。若是给手底下人解决了后顾之忧,还能拿大捆的奖金发年终奖,那手底下人必然有工作积极性。而且必须给现金,不是现金没那么大的冲击力。

当然,吴起在纪律要求上也是十分严格的,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否则将会严惩不贷。

如此赏罚分明,就使得魏武卒在前期拥有极强的战斗热情和极高的士气。吴起也在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后,为魏国夺取了秦国在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之后,继承吴起的衣钵,并将这一套发展的极致的人名为商鞅。

而商鞅平生最不喜欢给百姓画饼。

自从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历代秦国国君会对大臣、百姓灌输着‘河西民众苦不堪言,大家的家人也是一样吧?我们要发扬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积极踊跃为收复河西的失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可这样的话术一次两次可能还有些作用,时间一长很多人就会麻木了,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的国君又在画大饼、职场pUA。要知道,秦国在丢失了河西之地、函谷关后,仅剩的不少领土都是贫瘠之地,大部分的百姓都不一定能解决自己的温保问题。

等到商鞅执掌秦国大权并进行变法后,秦军在短时间里就变成了山东六国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

在商鞅看来,宣传最为将就的就是对口。秦国的历代国君有东出进而统一六国的理想,好,很好,很有精神。若是你给秦国的百姓频繁讲这个理想和志向是不现实的,秦国百姓所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想要自己的财产能够增加,想要更多可耕之地、更大的房子,想要人人羡慕的地位。

于是,商鞅就设计出了十八等爵位制度,将个人的发展与秦国的命运牢牢联系起来。什么是封建?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等级的人都有相应的特权。只要爵位每升一级,就能获得更多的良田、宅邸、仆人,还能穿更好的衣物,吃更好的食物,逝世也能在坟前多种一棵树,甚至是成为奴隶的家人都能成为自由民。就算是战死沙场也不用担心身后之事,爵位和战功都能由自己的子嗣来继承。

可以说,商鞅就是用爵位、授田、世袭来满足了秦国百姓最为原始的功利心。

有谁不想过好日子?从一个地位较低的百姓甚至是奴隶翻身成为大贵族,这是从理论上来说是极有可能的。

只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必须是要打胜仗。因为只有打了胜仗才能打扫战场。

但是,这样的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军爵制度原本应该是激励所有人的有效手段,随着低级爵位的泛滥以及人性自私,逐渐成为了一种荣誉称号。

这就好比是一块大蛋糕,开国元从功臣分走了最大的一块,后来的底层就只能分走一小块。而底层再想像商鞅时代那样直线上升,几乎就是白日做梦。

这也是府兵制所产生的原因之一。

像清定这样一没系统,二没金手指,只能借助来自前世的记忆来尽可能增强上条家的实力。

很快,清定便趁着府中长尾家也在休养生息之际,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