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朝堂斗智(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江湖与王朝!
坐在旁边的吕太后还以为小皇帝没话说了,差旁边的小太监过来提醒。
小太监不太乐意,怕皇帝怪罪,但又不敢违抗吕太后的命令,只得硬着头皮过来提醒道:“陛下,太后娘娘叫陛下说话呢!”小太监尖着嗓子,努力克服着心中的害怕,说道。
小皇帝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小太监见状,松了口气,转身返回吕太后旁边站定。
出于百官的预料,小皇帝直接驳回了针对几位官员的弹劾,并且对兵部尚书谢迁的工作进行了褒奖,这让百官们迷惑不解,交头接耳。
“肃静!”刚刚来与小皇帝说话的小太监尖着嗓子,因为没有了刚刚的害怕,此刻他的嗓子变得嘹亮起来。
由于小皇帝的反驳,几位官员终于有机会抬起身子,缓解了一下一直弯腰伸胳膊带来的疼痛感,只是听到小皇帝反驳了他们的启奏,心中不悦,转头看向首辅大人。
首辅大人吕乾低头努了努嘴,示意对方再次启奏。
刑部尚书韩文忠极其不情愿的拱拱手,面对着原本以为什么都不懂如今看来却颇有些手段的小皇帝,颤巍巍说道:“陛下,臣启奏,不知陛下为何不惩罚兵部尚书,臣认为,兵部尚书调兵存在极大的问题,致使潍州城陷落,潍州城乃中原门户,潍州城陷落,靖王爷的江南兵便可长驱直入,毫无阻挡,中原危矣,京城危矣!”
别人不知道潍州城之事,但小皇帝是知道了,靖王爷之所以这么快便想要攻下潍州城,而攻下潍州城后又选择按兵不动,就是因为潍州城中的一些人与他有大仇,此仇不报,他日夜难安。
靖王爷是一个极度小气之人,相当记仇,谁招惹了他,必然会迎来他的报复。
攻打潍州城还有另一个原因,潍州城中的玄天剑宗,貌似已经察觉到了靖王爷之前所做之事,对于多年前那桩悬案,那场大火,一直以来,玄天剑宗的人都不明真相,不知道究竟是谁在玄天剑宗最薄弱的时候,选择放这么一把火,甚至将宗主夫人都烧死在了宗门中。
这桩多年来都没有找到凶手的悬案,如今因为顾千屿的好奇,被重新推到了水面上,玄天剑宗中的人开始怀疑起靖王爷来。
实际上这很好理解,只有江南道的靖王爷,有这么大的实力,更何况,那时候也是因为玄天剑宗全宗南下,去阻挡靖王爷。
所以,靖王爷是绝对不允许一个想杀自己的势力存在着,更何况这个势力相当强大,要知道,大宗师想要杀一个人,简直易如反掌,除非遇到相同品级的大宗师,刺杀这件事才不太好成功,这就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靖王爷的身边都至少带着两名大宗师,要不然随时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靖王爷迫切的想要攻下潍州城,然后迫切的想要将潍州城变成一片废墟,屠杀掉所有人的原因。
他怕死!死亡这个词对于靖王爷来说,多少次近在咫尺,但都被他巧妙的躲过了,因此他怕死,怕死在江南道这片土地上,就算死,他也应该死在北方,死在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宫中,而不是那个所谓的封地江南道。
而顾千屿那日在玲珑坊中将靖王世子李成德戏弄了一番,还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完整的人,这成了江南道攻打潍州城的导火索,提前了靖王爷的计划,无论如何,靖王爷都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而就在靖王爷攻打潍州城之前,小皇帝是偷偷去过潍州城的,为此他还在宫中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因为,对于兵部尚书谢迁的人员调动,小皇帝的心里也是清楚得很。
小皇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阻挡靖王爷前进的脚步,尽可能的消耗靖王爷的军事力量,因为明知这场战争是赢不了的,如果把握不好那个度,可能会受到靖王爷强烈的反扑,那样的话,整个中原以及京城,才会真正的陷入到危机当中。
只是万万没想到,靖王爷竟然如此心狠手辣,竟然在攻下潍州城后,选择了另一个极端的手段——屠城!
这则消息传入京城,满堂哗然,就连一向不主张与靖王爷正面对抗的主和派领袖首辅吕乾,都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但对于小皇帝来说,目的也算勉强达到了,因为潍州城的一场战争,导致靖王爷收兵,短时间内不会再选择北上,至少半年内,不会再北上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有了这虽然短暂但相当宝贵的时间,自己便可以重新对整个北方的防御体系进行升级,对整个军队的配置进行重新梳理,以便能够达到军队的最佳状态。
靖王爷是个相当强大的对手,如果没有完全的准备,是万万不可能将其击败的。
只是这件事情需要悄悄进行,小皇帝对于军队的调动之类的不怎么懂,这方面还是要依靠兵部尚书谢迁和大将军陈庆之的帮助。
“这件事就先不要说了。”小皇帝朗声道。
刑部尚书韩文忠,礼部尚书颜开回,都给事中李长渊,侍郎刘文才,四人悻悻然退了回去,小皇帝默默将这四个人记在了心里,实际上小皇帝早已经知道这四人是吕党的人,有些党派中人是明面上的,这是政治需要,用来在朝堂中出面,将一些事情推波助澜,推到台面上来。
而党派中有些人却是需要隐藏在暗中,做一些偷鸡摸狗背后偷袭的勾当,以满足朝堂中的各种斗争。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明争暗斗,对于明面上的这些人,实际上要好对付的多,因为只要多加提防,便能省去很多麻烦,但对于隐藏在暗处的那些人,就变得相当难对付了,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就会伸出一只脚,绊你一下,而事后,你可能连那双脚是谁的都不清楚。
这就是朝堂中的斗争,阴险而残酷。
“今天要说的,是朕要纳妃之事。”
小皇帝的声音幽幽传来,但马上便有人站了出来,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谢迁,谢迁持笏而站,拱手作揖,声音中气十足,带着一股特有的磁性,说道:“臣以为,此刻正是国家危难之时,南方战事未平,国家动荡,靖王爷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北上中原,中原朝不保夕,在此危机时刻,绝不可做出纳妃这等事情,恐伤民心,恐伤军心!”
兵部尚书谢迁义正言辞,将小皇帝纳妃的事情随口便反驳掉了,这倒是引起了朝堂中大部分人的猜疑,心想小皇帝要娶的,不是你兵部尚书谢迁的女儿吗?别人都没出来反对,倒是你自己,先站出来反对了?这是哪根筋搭错了,还是缺心眼?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怎么就叫你三言两语说成是不务正业了?
“老糊涂,老糊涂啊!”朝堂中不知是谁在轻声叹息,朝中一片哗然,甚至比刚刚小皇帝驳回四位大人的启奏时闹出的动静更大。
文武百官再一次开始了交头接耳的动作,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情甚是不理解,他们完全想不明白这个耿直又似乎有点缺心眼的兵部尚书,是怎么想到反驳小皇帝这个决定的。
甚至还有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官员,出列说道:“皇帝陛下年纪也不小了,后宫也该有个嫔妃了,想先皇如陛下这般大的时候,已经有了子嗣,如今陛下要纳妃,有些人还要出口阻拦,是何居心!”
说话之人斜着眼睛,狠狠的剜了一眼兵部尚书,似乎对他的话很是不满。
出列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将军陈庆之,对于兵部尚书之女即将成为贵妃这件事情,大将军是持肯定态度的,毕竟在军部阵营中,在朝堂上出现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整个军队来说,都是毗益非凡的。
“臣同意兵部尚书的观点!”又一人出列,此人乃京都府尹姚辉忠,此人也是吕党中人。
“臣附议!”
“臣等都附议!”
哗啦啦站出来一大片人,这些人中,有些人的党派问题小皇帝已经弄的非常清楚,但有些人的还不甚明了,朝堂中的水太深,虚虚实实之间,谁真谁假,很难界定,需要慢慢去探索。
可是,留给小皇帝的时间,不多了,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臣以为,皇帝纳妃势在必行!”站出来的是兵部侍郎李春安,对于兵部尚书这个顶头上司,他从来没有忤逆过,这是第一次,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发生,因为这对整个兵部乃至整个武臣体系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大的裨益。
只是连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顶头上司誓死都要反对这件事情。
“朝堂上一众文武百官吵的不可开交,朝堂之上瞬间变成了京城早晨的菜市场,熙熙攘攘不绝于耳。
双方的口水仗你来我往,难以分辨,别的党派成员偶尔插嘴,煽风点火。
朝堂之上,已经不单纯是因为小皇帝纳妃这件事情,而已经演变成了各派系之间的激烈斗争。
只是当朝首辅吕乾一直闭目养神,一句话都没说。
小皇帝端坐龙椅,静静地望着朝堂之上的人胡乱的争吵,丝毫不怒,只是牢牢的将一些人的名字记了下来,等后面再好好调查一番这些人。
之所以放任这些官员争吵,正是小皇帝想要看清朝堂之上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的好时机。
见官员们吵的差不多了,小皇帝才示意小太监出声呵斥,小太监取了长鞭,“啪”一声响,整个金銮殿瞬间安静了下来,针落可闻。
大臣们心里清楚的很,皇帝想让他们吵,他们才能吵,只要太监的信号传下来,那便是皇帝不想让他们吵了,如果他们继续吵下去,就显得不识好歹了,这些人往往会成为下一次官员调整时牺牲的对象 。
朝堂安静下来之后,小皇帝饶有兴趣的望向朝堂之下的文武百官,戏谑问道:“首辅大人,您以为如何?”
一直闭目养神的首辅吕乾缓缓睁开眼睛,持笏出列,轻轻拱手说道:“臣以为,纳妃之事迫在眉睫,但江南之事也不可不管,臣认为,须派遣可靠之人去往南方,屯兵养战,作为抵挡靖王爷北上的第一道防线。”
“首辅大人可有合适人选?”小皇帝温和问道。
“兵部尚书谢迁长年待在军营,调兵遣将方面值得信赖,而以他的资历,完全能够胜任这个任务,臣举荐兵部尚书谢迁!”
好家伙,这老狐狸叫自己党派中的人出来反对纳妃这件事,自己出来当和事佬,顺道还将谢迁调往了南方,这样一来,即便兵部尚书谢迁的女儿当上了贵妃,远在南方的谢迁也沾不到多少光。
而且,照潍州城刺史李克的遭遇来看,谢迁前往南方,也是很难阻挡住靖王爷北上的铁骑的,这样一来,谢迁生死难料,很可能便再也回不来了,到时候,即便是有一个贵妃的女儿,甚至有可能成为皇后的女儿又有什么用!
小皇帝转头看向了兵部尚书谢迁,开口问道:“谢尚书以为如何?”
“微臣愿往!”
谢迁并没有反驳,似乎这件事情就应该他去一般,对于首辅吕乾不怀好意的攻讦,谢迁丝毫不在意,只是应下了此事。
小皇帝在心中默默肯定了这个已经在朝中为官三十多年的老臣。
这时,依旧是大将军陈庆之站了出来,他威武严肃,体格健壮,虽然已经是七十岁高龄,但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威严却是这些文官所不能比拟的。
大将军大踏步而出,声若洪钟,说道:“陛下,兵部尚书乃文官,对于带兵打仗这种事情,微臣更合适一些,如若派兵部尚书前往南方,臣恐他并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这种打仗之事,还是由微臣前往吧!”
小皇帝微微点头,对于这个朝中老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只是此刻又是首辅吕乾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老将军已经七十岁,年纪不小,而且老将军乃朝中肱骨,是军中的定海神针,万万不能出事,这上前线的事情,还望陛下万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