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语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傻小子文集!
1、“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邓小平晚年曾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德顺认为:“‘真理是朴素的’,这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向往和称道的理论境界。小平理论能迅速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与这一点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只有走进人民群众才能青春常在,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永葆生机,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2、“我是实事求是派”。
1987年7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这样自我评价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1992年,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称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还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连在一起,将之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种概括。1980年12月,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在新形势下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强调和落实。这告诫我们,即使是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然需要防止思想僵化、脱离实际。
3、“发展才是硬道理”。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一思想到后来被他归纳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这一思想始终不渝的坚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在总结了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天,“发展才是硬道理”依然不应发生任何动摇。
4、“中国不能乱”。
1989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同年3月,他又指出:“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题,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社会利益格局变化剧烈,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从体制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依然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5、“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搞争论,鼓励大胆试验和首创精神,最后“拿事实来说话”,这是邓小平一以贯之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加快发展。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升级在即,发展机遇难得,一系列社会发展的难题需要破解。在这种情况下,机遇依然是稍纵即逝,发展依然是时不我待,依然需要在审慎稳妥地把握好宏观大局的前提下,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依然需要突破思想的束缚、制度的藩篱和体制的枷锁,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6、“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1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1988年9月,他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共同富裕”原则和“两个大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缩小地区差距。
当前,我们已经开始面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至少是3.3∶1,地区间差距东、中、西是1∶0.7∶0.4。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精神,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7、“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
1986年6月,邓小平提出:“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同年9月,他又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中国的改革实践已经印证了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每一次释放,都离不开政治体制上的“松绑”和“清障”;而政治体制上每一项重大进展,都会带来生产力的一次解放。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稳步推进。《求是》杂志曾刊文深刻地指出:“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是死路一条;不改革政治体制、不实行人民民主同样是死路一条。”
8、“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他还提出:“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1992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我们党的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从总体上看,这十几年来,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制,反腐败斗争正逐步走上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轨道。但也必须承认,目前腐败现象仍然严重,腐败正呈现出向高层蔓延、案值特别巨大、具有群体化特征等新的特点,切不可掉以轻心。
9、“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1957年,邓小平提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到了1992年,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小平同志的这些教导,核心就是提醒全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时刻注意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必须将之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抓紧抓好。
10、“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同胞时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他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保持原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持续的繁荣。小平同志提出,也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是我们的一贯立场,但绝非惟一的解决办法。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
小平的话在2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