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关中大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晚唐:朕!
第131章 关中大丰
次日,大明宫延英殿。
硕大而又逼真的大唐全国沙盘,让张承业极大震撼,而全国沙盘旁边,还有个一半大小的沙盘。
“这是两川,这里是汉中。”
张承业一眼就识的小沙盘,沙盘还用小旗标注关隘城池,山川河流表示的一目了然。
孙揆拿出关中的行政区划分图。
皇帝陛下道:“两川汉中也按此例来分,分成三到四个州。”
张承业有点蒙,琢磨了一会儿关中行政区划分。
李晔在一旁道:“如此划分一为裁撤冗官,人尽其用,二为犬牙交错,方便朝廷治理,比如这汉中之地,还是要划数个县给凤州的,褒斜线由凤州控制。”
李晔这么一解释,张承业便豁然开朗,跟聪明人说话,自然轻松很多。
“如此,这两川门户剑阁,便要划到汉中?”
“便是此意!”
李晔又道:“先划个大概出来,还有各处关隘驻兵,兵部也要有个章程,西川茂州临近吐蕃,此处也是紧要。州郡上下官员,牛侍郎也要拟个名录。”
“诺!”
李晔令人搬来大唐的地理志,一一校正,诸事琐碎之处甚多,当然这也不需要皇帝亲力亲为,李晔要做的就是盯着各件事的进展。
在秋收之前,李晔还赶着开了一期士官学习班,学习期四十天,左虎威军,左神威军尉、校、队各级军官都来上课,合格的直接官升一级,当然这也是虚领的,原来在军中的职位不变,但副官可以享受正官的待遇,扩军后可以直接上任,任正官。
这也是大唐禁军的老传统了,军中军官的比例很高,可以随时拉出一支军队的架子,填充上士卒,便成一军。
时间过得很快。
绢布的产量从一天百余匹,渐渐一天可以生产两三千匹,大批绢布投放到市场,市场上价格随之暴跌。
一匹标准绢的价格从三贯,一下子落到了一贯多,而掖庭宫生产的大件价格也就稳定在四贯左右,即便如此,利润还是很丰厚的,李晔让内侍赵喜按章纳税。
张承业跑过来说道:“陛下,皇家田地商铺产业是不用交税的!”
李晔摇摇头:“朕的天下,所有人都要纳税,包括朕。”
两成的税,一年也有几十万贯进到户部的府库。
规矩,从才开始就要定好。
张承业一回到长安就忙的双脚不离地,除了织造局的事,还有蜀地行政区的划分。
但这还不是李晔最为关心的,放在心头第一位的始终是秋收。
户部上报的关中田册,朝廷治下的关中良田有3000万亩,中田有8000万亩(注:有考据的,明朝时期,朝廷统计陕西可耕地是2800万市亩,约和唐亩,专家考证唐朝的可耕面积应该略大余明,此数值跟明持平。)
无人耕种的荒芜田地有四成,主要在华州、鄜坊还有泾原,一成为官屯,五成有百姓耕种,京兆府治下还有华州、邠宁凤翔府,能耕的地大多都种上了,哪怕没有百姓耕种的荒地,也安排了军屯。
大唐中田百顷的产量五十石(斛),良田百顷的产量大概八十石(斛),今年天时不错,风调雨顺,产量应该可以保证,已经收割的地,产量都在此之上。(注一顷为一百亩,产量为唐书食货记载,唐时一石大概150斤,一亩地产量大概0.5石,为75斤左右,换成今天的市亩,一市亩产量大概两百多斤,还是偏低的。)
到了八月,各州县的粮食收获渐渐明朗。
“陛下,大喜啊!大喜,各县上报,粮食产量达到预期,关中大丰,今年无饥馑之忧,关中大丰啊!”
李晔也是很高兴,没有了饿肚子的烦恼。
“百姓耕种,记录在册的有二十万顷良田,四十万顷中田,大概能收粮食三千六百万石(斛),可上交赋税三百六十万石,加上军屯的十万顷良田,大概可收八百万石。”
李晔快速口算了一下,甚是激动:“这么说今年入府库的,预计有一千一百六十万石粮食?”
想当初为了二十万石粮食,还要跑到河中跟王重盈磨半天嘴皮子,现在一下有了一千多万石粮食,李晔也有了成为狗大户的感觉。
这个年代,有粮就是有底气啊!
“天佑大唐,陛下仁德,今年风调雨顺,又无水旱蝗灾,谷粟大丰!”
李晔长呼一口气。
粮食丰收的喜悦不光是大唐皇帝,关中的百姓更是家家带喜。
吃饱了,腰杆子也硬了,李晔在坊市上也能感觉到,长安百姓心气神的变化。
不过关中承平当中,李晔又发现隐患重重。
粮食丰收,谷价大跌。
贞观年间,斗米十钱,一石粮也就一百钱。
到了开元年间,粮价涨到两百钱一石。
文德元年,李晔刚刚继位的时候,斗米三百文,三贯才能买一石粮食。
后来朝廷从各处买粮,终于稳定在一贯一石的价格区间。
到了现在谷粟入仓,斗米已经降到三十文,一石粮食只值三百文。
长安以及各州的粮商闻风而动,大肆收购粮食,价格也越压越低。
谷贱伤农暂且不谈,粮食价格下降是在意料之中,不过粮商的举动让李晔很是警惕。
玉山亲卫段坤道:“陛下,各处关隘已经有不少批粮食运出长安,旁边的河中、陕虢粮价在一贯左右,到了泽州、河阳,粮价已经飙升到五贯一石,中原、淮南的粮价更是飞起,达到惊人的五贯一斗,若是这粮食运出去,有百倍的利润。”
“查,朕看看是谁家在资敌。”
“诺!”
李晔当即下令,令关中各处关隘,禁止粮食出关,凡向外运输粮食的,一律暂时看押。
随即召敬翔觐见。
“长安粮商将关中粮食,运往他州谋取重利,朕欲将粮食交易收为朝廷所有,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当三思,恐引发朝政动荡。”
李晔瞬时明了,这些粮商怕是和朝廷官员息息相关。
待收到玉山亲卫的回报,李晔才清楚,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晚上还有一章,在码,这章先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