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正德风华 > 第93章 河套战役(十九)

第93章 河套战役(十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正德风华!

来到中军大帐,朱厚照坐下之后径直问道:“各部准备得如何了?”

“回禀殿下,东路军各营人马已到齐,休假人员已全部归营,现在正在分发物资和做战前动员,预计明日即可出发。”

“守仁先生孤自然是信得过的,此次出征孤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将敌人消灭在进攻的路上,降低我方的伤亡,不要吝惜武器的使用。”

“臣明白”

“西路军情况如何?”

“回禀殿下,西路军炮弹尚未备齐,武研院正在加紧制作中。”

“差了多少?”

“大约八百发,已完成了两千余发,其他的物资装备已下发到各连队。”

“中路军情况如何?”

“回禀殿下,中路军已整备完毕,随时可以开拔出征。”

“很好,既然各部皆已准备好,兵贵神速,孤决定择最近的吉日举行誓师大会兵发河套。”

“诺”

“还有一事,孤打算改制驿站运作,嗯,首先进行的就是京畿地区和此次北伐大军行军沿线,对于军中的改变嘛,战事不紧张的情况下全军士兵每个月可以写一次家书通过驿站寄送,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大家为国为家奋勇杀敌,孤永远记在心中。”

“末将等谢太子殿下!”

“军中士气如何?”

“末将等自统兵以来,严守殿下章程,严苛军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次出征军将士气高昂,定能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很好,孤就在此预祝各位旗开得胜,凯旋而归了!”

“谢太子殿下!”

两天之后,六月二十上午辰时,皇帝在亲自颁发了大将军印和节钺之后,在礼部官员的操持下,斋戒一天的朱佑樘和王阳明、张永、张坤三人一同前往太庙祭天之后,三人翻身上马,带上午门外选出来的基本高矮一致的数千军士,大喊道:

“全军出发!”

“诺!”

看着浩浩荡荡的军队沿着正阳门外的大街远去,朱厚照心中也在暗自祈祷,两年多的努力,现在是时候检阅一下成果了,自己的诸多政策仍然只能在极小的一部分地区和行业实行,此次如能大胜,那才是真正博弈的开始。现在的朝堂之所以没有太大的阻力,便是因为自己掌握分寸,拿住了大义,如果想全面推行这些政策,甚至如果此后推行更加损害他们现有利益的政策,那么他们肯定是会疯狂反扑的。

最简单的一点,一旦北伐事败,往后再想发动此等大规模的战争,那就不是短时间内能行的了,甚至一个穷兵黩武的帽子怕是都要扣下来,眯着眼看了看身后的百官,朱厚照心里满是无奈,只能再次在心中祝福出征的将士们了。

三路大军以西路军为前军,以中路军为中军,以东路军为后军,十数万人和几乎同等数量的民夫,绵延数十里的行军队列,一路沿紫荆关,灵丘然后经太原府、延安府、庆阳府,中路军则于此出定边;剩余的西路军则继续北上,会合宁夏卫之后从银川出关;另一路则是沿蔚州、大同府、太原府北部,然后到达榆林镇,从榆林出关。

在用水泥新修建的驰道上,大军行进速度颇快,不过驰道不过一百多里,重新回到原来的官道之后,大军的速度便慢了下来,尤其是此次出征各部皆是携带了为数不少的新式火炮。虽然有新制造的四轮拖车,但是大炮的行动仍然颇为迟缓,此次既然是征伐草原,朱厚照还特意准备了数百头牛专门用来拉大炮,牛的负重能力比普通的骡马强得多,而且性格更温顺,朱厚照隐约记得西方有一种极为壮硕的马匹,负重惊人,同时也比较温顺,已经差人从西域前往欧洲,找到这种马,另外则是派人前往东南各地看有没有海商将这种马带过来,不过此事颇为耗费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结果。

北京到榆林路途一千多里,到银川更是两千多里,大军每日行进的距离不过七十余里,如果遇上大雨则必须停下来,无法行军,所以在六月二十八接到前线捷报之时,一路大军不过行进了600余里到达定襄、忻州附近,另一路则是到了朔州、马邑附近。

确认过消息之后,三路主帅便立刻将消息公之于众,同时全军停止前进,告慰战死的将士和遥庆此功,毕竟七师是作为北伐的先锋军出发的,此举也可以让全军将士提高士气,不必害怕鞑靼人。

要说大军之中谁最有信心,当属孙占元了,即使现在的火炮和火枪尚较为原始,但是其杀伤效率和冷兵器仍是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己方军纪严整,物资充足,草原作战最重要的骑兵也并不缺少,只要主将不犯大的失误,胜利是可以预期的。

一路行来,两路大军经过了数十州县,其下村镇无数,不过让所有百姓好奇的是,这支军队明显是明军打扮,但是和往日那些土匪一般的队伍却是截然不同,他们一不会随意进驻村镇,二不会欺辱百姓,三不会抓壮丁,即使百姓仍是不敢随意出门,不过一扇扇紧闭的房门之后都有几双好奇偷看的眼睛。

忻州知州阮鸿骞是一个老举人,已在忻州任上十余年没有动弹,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在山西多地已经为官二十多载,边地时常会面临鞑靼人和瓦剌人的入侵,忻州虽说离边境尚有一段距离,但是只要敌人从大同破关而入,山西、陕西两地过半的地方都会受到骚扰。

此次听闻庆王被掳,阮鸿骞明白朝廷肯定是要出兵的,九边本就对地方侵扰颇多,阮鸿骞虽说不是一个无私的清官,但是为官多年仍然不愿治下的百姓过于艰苦,平日里对极为过分的商人士绅也会时不时抓两个典型法办,仅是如此便让他在百姓中有了阮青天的名声。

都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近些年朝廷久未对北方用兵,不过从大同、宣府边军的情况来看,阮鸿骞明白这话大差不差,所以即使可能是做无用功,在接到了大军即将抵达的消息后,阮鸿骞也让众衙役和最大的几家士绅带上了酒肉到城外劳军,希望他们能多少手下留情吧。

傍晚时分,出城不过数里,便见到了正在安营扎寨的大军,见到是斥候带过来的人,同时一行人皆是身穿官服或者绫罗绸缎,暗哨并没有出声示警,不过来到大营外第一道守卫之前众人还是被拦了下来。阮鸿骞见状忙上前道:

“本官忻州知州率忻州同僚和当地乡贤来给大军送些吃食,烦请通禀。”

负责守卫的警卫连长打量了一行人两眼便抱拳说道:

“还请阮知州稍待,卑职立刻去禀报大帅。”

阮鸿骞闻言则是习惯性的回礼道:“有劳了”,不过随即他就回过神来,然后有些吃惊的与同行之人看了几眼,心中略微震惊的想到:“不过是一个总旗模样的小头目便一副饱读诗书的样子,这倒是奇哉怪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