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世家永流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隋末当原神!
郑俨一箭射下头雁之后,群雁哀鸣不已,另一只大雁离队盘旋几下,哀鸣之声尤为凄厉。
雁群左侧的大雁渐渐飞到前列,担起领头雁的职责,带领雁群接着向前飞去。那离群之雁,哀鸣不已,最终还是随着雁群离开。
众人皆为之咋舌,没想到这一箭竟然有如此威力。
郑善愿抚掌笑道:“好箭。俨儿,你果然有悟性。这一箭雄浑有力,你的功力已经快追上老夫了。再过几年,怕是老夫也不是你的对手了。我荥阳郑氏,后继有人,后生可畏啊!”
郑俨将弓箭还给叔父,正色道:“多谢二叔指教!”他经此一箭,对质朴剑诀的领悟又深了一层,脱离剑招,专注剑劲的聚集,功力虽未有提升,但剑劲运用已上升了一个新层次。
“不过你切不可如先祖那般,以此自满,须知人外有人,天上有天。你的这一箭劲力虽强,能发不能收,分散而不集中,才让大雁四分五裂,若是射人铠甲,便会因劲力分散,而难以透心洞背,一击毙命,给人留下反击的机会。你还需好好练习,将劲力收发自如。”
“俨儿受教!”
商启笑道:“从这一箭的力道来看,大公子应该已经全然贯通十二正经,正在打通奇经八脉吧?下官自幼得恩师收养,授以大铁枪之术,却是直到五年前,才渐渐将内力凝聚成真气,至今仍未完全贯通十二正经。大公子真是天纵英才,二十来岁,便已达到许多人一辈子难以达到的境界。”
郑俨依旧沉默寡言,拱了拱手,以示谢意,但眉宇之间,还是让精于世故的商启看出他隐藏的一丝不屑之意。
这也怪不得郑俨。他乃是荥阳郑氏的贵公子,大理寺卿的长子,平素结交的,无不是王孙公子,如何会将连世族都不是的六品武官商启放在眼里,更何况他一把年纪,武功竟然还远不如自己,更是让好武的郑俨看不上眼。
郑善愿如何不知侄子的个性,担心商启觉得尴尬,便转圜道:“商校尉切勿见怪,我这侄儿非是无礼,只是天性少言寡语。这也正与我郑氏质朴剑诀天性相合,故而他才年纪轻轻,就得质朴剑诀的三昧。不过,我看商校尉眼中神光内敛,太阳穴高高鼓起,真气之强,距离贯通十二正经也不远了,假以时日,定能再做突破,恐怕再过几年,老夫就不是商校尉的对手了。”
他似乎将“再过几年不是对手”当做口头禅一般,总是挂在嘴边。
商启却不是郑俨,不会相信他这种客气话。
荥阳城中有些身份的人,谁不知道,荥阳郑氏除了郑善果、郑元璹外,便数郑善愿与北海通守郑虔符的功力最高,武功最精,仅差一步,便可打通任督二脉,晋身一流高手。
商启将不满完美地隐藏在心底,满脸堆笑道:“县公太过谦虚了。谁不知道荥阳郑氏文武双绝,不但是第一等的名门望族,也是当今第一等的武林世家。朝中那两位郑大人,都是当今宗师级的高手,而两位郑大人之下,便属县公武功最为精强,末将如何敢奢望超过县公。只希望末将福大,能早日有所突破,更好地为当今陛下和各位大人效力。”
郑善愿微微一笑,知他有意逢迎,是以所言有所夸大。荥阳郑氏,虽是天下第一流第一品的名门望族,位列四海第一流的“崔李郑王卢”这五姓七望之一,但说起武功,并非所长。
郑善果、郑元璹二人,虽早已是一流高手,却始终未能成就无上宗师。商启这份夸赞,其实是担不起的。不过,花花轿子人人抬,人家吹捧自家,他自然不会大煞风景。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东汉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等豪强世族,魏晋时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阶层都是门阀的前身。东汉、魏晋以来,无论政权如何起伏迭代,门阀世族始终垄断朝野,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使门阀取得政治特权,西晋的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经济特权,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典型门阀制度。这种制度在东晋达到鼎盛。
所谓九品中正制,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所推行的一种选材任官的制度,由中正官品评人物,将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作为选材任官的凭据。
中正官品评的内容主要是家世、行状,根据二者来进行定品。家世指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行状则是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
原则上讲,定品应该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依据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埋没在下级官职中;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官至高位,获得权势,代代相承。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魏晋诗人左思曾作诗讽刺这种情况: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但一首诗自然改变不了门阀世族垄断权力和财富的状况。长久以往,形成了许多数百年不衰的顶级门阀,甚至有不少门阀都出过皇帝或者权力还要胜过皇帝的权臣。虽不见诸文字,但世家中人,已然形成一些默认的等级,荥阳郑氏正是最为顶级的一品门阀之一。
后人柳芳在《新唐书》中论及中古世族中的上三品门阀,言: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江左“侨姓”世族王谢袁萧,指的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除了陈郡袁氏为三品门阀外,皆为二品门阀。其中出色人物,有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朓、齐太祖萧道成、竟陵王萧子良、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等。
陈郡袁氏崇尚清虚自守,不过分进取,显山露水,并无其他三姓人物的显赫,虽位列上品中的最末一品,但实力亦绝对不容小觑。
东南“吴姓”世族朱张顾陆,崛起于三国时期的东吴,均在吴郡,代表人物为顾雍、陆逊、朱桓、张温。刘义庆《世说新语》有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相比“侨姓”的人才辈出,“吴姓”终归是略逊一筹,皆被定为三品门阀。
山东“郡姓”崔李郑王卢,最为显赫,被视为“四海大姓”、“门阀之首”,皆为一品门阀。它们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合称“五姓七望”。
关中“郡姓”韦裴柳薛杨杜,为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亦是人才辈出,以弘农杨氏最为显赫,当今皇室杨家、已故太尉杨素,都出身于弘农杨氏。其次便是同为二品门阀的韦氏和杜氏,被称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而河东裴、柳、薛三氏门阀,被定为三品门阀。
代北“虏姓”,指的是胡姓中的贵族,像元、宇文,分别是西魏、北周的皇室,但他们毕竟是胡人,常常为其他世族所轻视,即使是元氏、宇文氏,也不过是二品门阀,长孙等其他姓氏,皆为三品。
这些世族,世代身居高位,纵然偶有沉沦,亦很快崛起,绵延不衰,是以就算是当初以文起家的世族,也借助权势延请名门高手、收罗武功秘籍,底蕴不在江湖名门大派之下,偶有卓越天才,亦能融汇百家,自创奇艺,成就无上宗师。
山东“郡姓”崔李郑王卢,乃是天下第一等的门第,源远流长,还在王谢袁萧之上,武功传承,亦是非凡。
因此,在江左“侨姓”世族王谢袁萧组成乌衣剑派,东南“吴姓”世族朱张顾陆组成吴门剑派、关中“郡姓”韦裴柳薛杨杜组成关中剑派,加强联合,共同培养子弟之际,山东“郡姓”崔李郑王卢却只是保持联姻,彼此并不分享家传武学,甚至为了避免被他人偷学去,还留下“传子不传女”的规矩。
因为五姓七望,每一家的武学都足为可观,在他们看来,无须像江左“侨姓”、东南“吴姓”、关中“郡姓”那样联合起来,只要将自家的武学练到精深处,便足可成就无上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