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 游历(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道争锋:一万年来谁着史!
程振两世看过的话本中都有修士入凡间历练之说,名曰化凡,名曰红尘炼心。
这种臆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修士常年与修行与术法为伴,沉浸其中往往会看不清一些东西。跳出修行环境,到凡人中修行一段时间,无论是亲身体验抑或是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都有助于修士跳出固有的思维,看清一些问题。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某物不在场时,你才能看清它。
当然,并不是说修士一定要到凡间走这么一遭才能继续后续的修行。红尘炼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磨炼道心的方式有许多,入红尘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程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进入到了牛角镇后,周围生活的都是没有修为的普通人。身处其中,他心中有些想法浮出。
“假如我没了修为在身,那我和周围之人还有何不同?或者说,我是否还算是修士?”
这种涉及修士“本质”的问题,注定是难以回答的。
因为很多概念都是人定的,并不是客观存在。比如,修士,这个概念就是约定俗成的,如果深究到底什么是修士,或者说修士的本质是什么,很难有一个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九州修行界是气道主导,很多修士下意识就会认为那种能够调用各种天地灵气的才算是修士。这种观点显然是不会得到力道认可的,因为力道修士前期往往就是肉身强大而已。
那如果将那些肉身强大的算进去,再加上法道的特性。将这些在某些方面超出普通人(或其他种族)的存在算作修士,那是不是就准确了呢?
显然也是有问题的。
就程振所知,不说有些天赋异禀的种族,就是人族中,也有一些天生神力,或是天生神魂、灵觉强大的。那些天生神力之人力量甚至远超筑元显意境界的修士,那些天生神魂强大的,自身神魂可媲美玄光修士。和这些人在接下来的生命中,大多不会再有什么提升,最终会如普通人一样死去。
若是单看某方面的实力,这些人显然达到了“修士”的门槛,那他们能算是修士吗?
如果算修士,那修士的范围又要扩大许多,可是修士的边界到底在哪?力有万斤的算修士,力量九千斤的算不算?八千斤呢?……
如果不算,那比那些还弱的“修士”是不是也要从修士队伍里剔除?
前者到最后可能会得出全天下都是修士这一概念,而后者,或许会得出,这世间根本就没有修士这一结论。
要探究修士本质,类似问题将会多如牛毛。
索性,修士不是哲人,不需要穷就一个概念,也没有人专门就此给天下修士专门下定义。对于“修士”这类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自身的判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程振之所以会思考这些问题,不是说他想要化身哲人,想要为天地立心什么的。而恰恰是他知道这类概念有主观性,才值得去思考。因为带有主观性,才对自身有影响,关系道途。
修士是什么不重要,修士怎么“看”很重要。
这个“看”是看自我,是看天地,还是看天地与自我的关系。用程振前世学过的一个词说,就是“世界观”。
怎么看有这么重要吗?我吃了一个馒头,难道换种看法结果就变了吗?我把馒头“看”成是蟠桃,我就真的吃了蟠桃了?
如果抛开名学的概念不谈,无论将馒头“看”成什么,被吃下去的始终是馒头本身,不会因此改变。从这方面来说,怎么看并不重要。或者说,如果这是个类似程振前世那般的,没有超凡存在的世界的话,是这样。
可惜,这是个可以修行的世界,是个认知可以决定存在的世界!
拿气道中最广为人知的五行来说,这派理论认为天地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中最基本元气构成,五行相生相克,演化万气,化生万物。这算是修行界中认可度最高的世界观之一了。
这套理论对不对呢?肯定是对的。溟沧派根本五功三经中五功就是分属五行,乃是太冥祖师传下的,直指大道的功法。太冥祖师还能错了不成?
不过,为何有许多功法并不依照五行理论,也能修道甚至能诞生飞升修士呢?
玉霄派根本功法都是与“星”“光”相关,不涉五行,也是出了飞升人物的。少清派尽是剑修,你去跟他们讲什么五行试试?冥泉宗也是传承悠久,他们功法疏于哪一行?水行吗?
只要稍有见识的修士,就会知道各派功法大相径庭。那到底哪个是对的?哪派才是正道?
其实,根本无所谓对错,无所谓正道。或者说,都是正道,各派对于大道的认知不同罢了。
世界,或者说天地,不过是混沌一团,浑然一体。
大能们或是为了方便阐述,或是自身有所侧重,于是阐发出的道理便分出了“五行”“阴阳”“三才”等等。
将天地之气分成“金木水火土”自然可以,分成“地水火风”也没有错,分成“阴阳”二气也很好。
说天地只有混沌一气,或是说天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元气,天地还是那个天地。说道本一,或是说大道三千,道也还是那个道。
这些理论、观点、说法,都是对天地,对大道的一种描述。并不影响天地和道本身。
这些理论影响的是,修道的人,也就是修士。修士以哪种观点“看”,决定了修士的道途。
除了对天地、对大道的看法这种大方面外,其实修士的其他看法也同样会影响自身。
就比如,方才说的,怎么看“修士”这个概念,说到底就是修士如何看待自身。
修士觉得什么才是“修士”,什么才是一个修士该做的,那么他就会以这个准则去约束自己。修士觉得哪些是好的,他就会去追寻。修士觉得哪些不利于道途,他就会舍弃。
说到底,修士追寻大道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改造自己。而改造的规则,就是修士心中的各种“看法”。
……
pS:
本章说了很多废话,没有剧情,这应该算是网文大忌了。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这么写了。
本章的看法其实没什么新意,之所以想写出来,主因并不是想阐述自己对于修真有什么高见,而是因为前两年陆续看了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忍不住想要说点啥。
哲学书籍,从康德之后大多艰深晦涩,我自己也就看个皮毛。胡塞尔的小现象就是极限了,像康德的三大批判和黑格尔的小逻辑看了几章就败退了。
不过,就是少少一部分哲学着作也让我受益匪浅。很多以前模糊的想法也因为有了理论根据变得清晰,忍不住就想卖弄一下。受限于本人水平问题,以及篇幅问题,许多东西没有写出来。
比如修士本质、天地本质的问题,其实就是“本体论”。这个问题,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转向,大家发现“本质”这玩意根本就不存在,这也是“虚无主义”能大行其道的原因。本来还想写点名学(逻辑学)的东西,不过我自己也一知半解,写了几段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于是删了。
许多哲学观点放到修仙小说中是很不错的,接下来应该会涉及部分。不过,不会去解释这些理论出处,会以符合修仙界的语言来描述,即便不了解也不会影响阅读。
说回本书,游历这段,想要写的就是程振在游历中获得感悟最后明了道途的过程。这种思想上的提升,有时候不得不写一些废话。后边尽量多写事,减少纯理论的篇幅。
书友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也请评论。